靳俠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越來越關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和學生的思想變化,會發(fā)生相應調整和改變。目前我國中小學校的德育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學應該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問題;策略
德育教育是教育領域的一個永恒話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會面臨道德上的兩難抉擇,出現(xiàn)心理上的問題。我國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道德失范和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對德育教育的影響非常不利。中小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此背景下中小學應該關注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當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德育仍被學校及教師忽視。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政策,以及社會輿論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然而,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學校依然注重成績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道德教育??v觀目前一些學校的德育工作,在具體的實施與落實上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所謂德育活動,多是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而臨時開展的,檢查過后,又恢復如常,不能很好地在教學中一以貫之地滲透德育。由此可見,德育得不到學校及教師的重視,一旦與教學工作產(chǎn)生沖突,便一切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學校德育的質量必然得不到保障。
1.2學校德育脫離生活實際。
當前一些學校的道德工作,目標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他們用抽象的口號宣傳德育。這樣的德育就等于把德育理論與實際割裂開來,只是將晦澀的理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卻不告訴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及怎樣做等問題。比如,要求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保護環(huán)境,卻不告訴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及應該怎樣做。這對于思想道德尚未健全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他們需要教師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晦澀的大理論。由此可見,當前一些學校的德育僅僅向學生灌輸一些道理,是違背德育的客觀規(guī)律的?!皩嵺`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這種脫離生活的德育無法取得明顯成效。
1.3一些學校德育評價失當。
德育評價是學校德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衡量學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一些學校的德育評價體系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德育評價失當,缺乏客觀性、公正性、系統(tǒng)性。首先,從評價的方法看,現(xiàn)階段的德育評價僅依靠教師的直接評價,其依據(jù)僅依靠學生外顯的道德行為,卻未深入學生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責任感的確立,以及道德價值觀的養(yǎng)成等,帶有主觀臆斷性,缺乏公正性、整體性及系統(tǒng)性。其次,從評價的范圍看,其評價僅局限于教師的評價而忽視了家庭及社會對學生道德的綜合評價,帶有片面性。
二、中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偏低的成因
2.1德育理念落后
首先,部分中小學校的德育理念落后。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學校的個別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與局限性,這些教師依靠“精英教育”,對學生進行區(qū)別對待,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精英教育的理念下,學生只有遵從老師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模式循規(guī)蹈矩,才能被定義成一個好學生,一旦學生違背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就會被定義成一個不聽話的學生。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將消失殆盡。
2.2德育目標混亂
其次,部分中小學校的德育目標混亂。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中小學校應該確立明確的教育目標,如果教育目標混亂,就會導致德育無效,浪費教育時間。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中小學校的德育教育目標都存在“假大空”的弊病。這些學校以超越學生生活實際、脫離學生學習生活的目標作為教育重點,使教育的實效性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2.3德育內容空乏
再次,部分中小學校的德育內容空乏。一些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沒有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和價值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如果沒有在德育教育中滲透這些新內容,學生就無法把握時代的變化。還有一些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對學生進行理論說教,養(yǎng)成了學生說大話、假話的壞習慣。中小學校德育教育內容的匱乏會導致教育本末倒置,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三、中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提高的對策
3.1改變德育理念
首先,提高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應該改變德育理念。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尊重學生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梢酝七M校園文化建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校還可以發(fā)揮學生代表大會的作用,舉辦社會實踐活動,將教學理論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3.2調整德育目標
其次,提高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應該調整德育目標。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確立不同的教育目標。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同,面對的心理問題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教師在傳授德育知識之前應該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判斷,使教學內容更加貼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同時,社會上的價值觀念很多,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價值選擇,鼓勵學生暢談心中所想,在德育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勇氣和自信心。
3.3豐富德育內容
再次,提高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應該豐富德育內容。學校首先應該讓教育內容貼合實際,把德育教育和當今社會發(fā)展中的道德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教師可以把德育教育分為反迷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幾個模塊,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教師可以采用調查問卷、開家長會、進行家訪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道德行為,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道德問題,并在德育教育中解決這些問題。
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發(fā)展,每所學校的德育工作都體現(xiàn)著自己的辦學特色,彰顯著德育的特殊價值與功能,從而突出德育工作的實效。因此做好小學德育工作,就要堅持“給學生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這一教育理念,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模式、制度及內部管理的建設,充分挖掘并整合德育資源,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地開展特色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合力,使學校德育工作扎實、規(guī)范化地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月鑫。淺談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5(01):177.
[2]呂繼東。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156.
[3]王雪芳。淺析小學德育工作[J].學周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