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雅
摘要:閱讀能力是影響一個人發(fā)展的重要能力。大量閱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地培養(yǎng)兒童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喜歡上語文,喜歡閱讀。
關(guān)鍵詞:閱讀情趣;閱讀契機;閱讀喜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57-02
1.創(chuàng)設(shè)閱讀情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一般說來,小學生都喜歡表演、樂于表現(xiàn)。根據(jù)兒童的這一年齡特點,在課上創(chuàng)設(shè)閱讀情趣,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朗讀的形式多樣,有學生自讀、教師范讀、競賽閱讀、角色配讀、表演閱讀、句子接讀……無論采取哪種方式,其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因勢利導(dǎo),著力讓朗讀成為學生的內(nèi)在的精神需要,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
1.1 創(chuàng)設(shè)閱讀情境,讓學生想讀。創(chuàng)設(shè)有趣的教學情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能帶領(lǐng)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并與學生一起朗讀,但是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出學生自覺閱讀的卻不多,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活動沒有真正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這里以例說明如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dǎo)《棉花姑娘》一課的朗讀時,老師可戴上燕子頭飾扮演燕子,全班同學做棉花姑娘,“燕子”一邊振動著翅膀一邊說:“生病的棉花姑娘們,別難受了,現(xiàn)在我這個捉蟲能手飛來了,趕緊求求我捉害蟲吧!”教師要指導(dǎo)學生聽到這種極帶情感的語言后,立即用“懇求”的語氣喊起來:“燕子,燕子,請你幫我捉害蟲吧!”。
如果覺得學生“懇求”的語氣不夠,就接著引導(dǎo)說:“我沒聽出請求的語氣,哪位棉花姑娘再求求我?”當幾個學生確實讀出誠懇請求的語氣后,“燕子”又為難地說“聽了你們這樣請求,我特別想幫你們??墒亲屛腋械诫y為情的是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幫不了你們的忙。誰來教教我,我該怎么回答棉花姑娘?”
學生聽老師這么一說,有的擺手,有的會搖頭,有的嘆氣地教起老師來“對不起,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你請別人幫忙吧!”
因為師生都很動情,因而讀得非常投入。學生進入情境后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完全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了。
1.2 利用好激勵手段,激起學生閱讀情感。教師在創(chuàng)設(shè)朗讀情景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驗表演的樂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四季》一文時,讓學生讀寫春天的這一節(jié)。一般說來,學生開始讀都會平淡地讀,教師可這樣進行引導(dǎo):問“小朋友,我有個問題不明白?誰愿意幫幫我?”當學生都表示愿意幫忙時,再問“草芽是什么?”“為什么草芽說我是春天?”
當學生幫助老師解決問題時,引導(dǎo)學生想到小草芽剛剛從地里鉆出來,很高興,很自豪,所以應(yīng)讀出既高興又自豪的語氣。
當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邊讀邊做出了草芽尖尖的動作時,立即鼓勵說:“這個小草芽不僅讀出了高興、自豪的語氣,還加上了動作,好美呀!哪個小草芽還想讀?”這時許多孩子都想邊讀邊演。于是老師就順水推舟:“小草芽們一起帶動作美美地讀一讀吧!”
此時,多數(shù)學生都會邊讀邊跟著老師一起雙手合掌做起了“草芽尖尖”往上鉆的動作。這時的學生都成為了“小草芽”,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快樂之中了。讀書成了學生的一種美妙的享受,因而喜歡上了閱讀。
1.3 正確指導(dǎo),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閱讀指導(dǎo)首先要指導(dǎo)學生學會把握閱讀的“三性”,即閱讀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層次性。
一般說來,每一次閱讀訓練的要求、目的應(yīng)有所不同;如果課文不太適合有感情朗讀,就不提感情朗讀這一要求,著重引導(dǎo)學生學習默讀。每次確定朗讀指導(dǎo)的句子或段落時一定注意要有閱讀教學的代表性,讓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從初讀到熟讀或感情朗讀。指導(dǎo)朗讀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閱讀情況,在學生有閱讀問題的地方加以指導(dǎo)。可以范讀、可以引導(dǎo)讀、可以分角色讀……總之,通過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dǎo),使學生真正讀好文句!
其次,閱讀指導(dǎo)要有激勵性和針對性的評價,不僅能激發(fā)閱讀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真正學會朗讀。如果遇到學生讀書聲音很大但缺乏感情時,教師就說“你的聲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如果學生讀書感情很投入、聲音很美、但聲音太小時,教師就說“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聲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實踐證明,準確而富有激勵的教師評價,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給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一旦學生讀得好,教師就要真誠地甚至夸張地贊揚道“真了不起”“太棒了”“比老師都讀得好”等。教師不要吝惜贊許的話,即使個別學生讀得不夠好也要說“讀的有點感覺了,這樣的進步誰能沒有?。俊币坏W生得到表揚和激勵,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自然閱讀的熱情就更高了。讀書帶給了學生被賞識、被贊揚的喜悅,一種讀書帶來的心理愉悅自然產(chǎn)生,自然從心里喜歡上閱讀了。
再如教學《松鼠和松果》時,第一段“松鼠高高興興地走進大森林”,教學時就讓學生在朗讀中表演出“高高興興”的樣子。
讀到“摘了一個又一個”時,教師就可問“是摘了一個松果嗎?”
學生回答“不是”。
“那是多少個呢?”
“很多個”!
“誰能通過讀讓老師一聽就聽出是許多個呢?”
“摘了一個又一個”。
師:“松果有多香?有多好吃?”
生:“那么香,那么可口”。
師:“那么,請大家讀出'那么香,那么可口'的感覺來”。
……
這樣,學生有感情的閱讀就進入了情境,閱讀的情趣也就產(chǎn)生了。
2.捕捉各種閱讀契機,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持久
得法于課內(nèi),用法于課外。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激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教給學生一般的讀書方法。課外就要應(yīng)用各種活動使學生保持閱讀興趣。
2.1 建立《閱讀記錄本》,讓學生記錄閱讀。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應(yīng)抓好課外閱讀與文段背誦。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好“小本本”。
“小本本”包括《背誦記錄本》《閱讀記錄本》《講故事記錄本》等。每頁必須有“序號、時間、題目”。教師要針對孩子喜歡、朗朗上口的小韻文、古詩這一特點,引導(dǎo)學生建立背誦本。建立小本本要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fā),不可強迫學生。
平時,讓學生把自己會背的韻文、古詩及時記錄在《背誦記錄本》里,對于剛剛?cè)雽W寫不好字的學生可以先由家長、教師幫忙記錄,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大,學生就可以自己記錄了。
通過各種激勵手段,不斷展示背誦成果,慢慢的學生就會養(yǎng)成自覺背誦、自覺記錄的習慣。記錄本不僅能記錄背誦、閱讀量、促進識字,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還能使孩子體驗到閱讀的快樂,保持學生閱讀興趣。
2.2 利用“小本本”,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要真正用好《閱讀本》,還必須發(fā)揮多彩展示臺的功效,讓學生收獲更多的閱讀快樂。
要利用兒童天生好勝、好強、樂于表現(xiàn)自己的特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使之持之以恒。
首先,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表演性背誦。課堂上教師先教給學生帶動作表演讀書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在背古詩或名家名篇時,教師繼續(xù)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表演著背誦。教師先教全班,隨后由選學生當小老師教其他學生,盡量讓多數(shù)學生輪流當一下小老師。這樣,使學生會越來越喜歡背誦和閱讀。
3.開發(fā)各種活動價值,讓學生體驗閱讀喜悅
3.1 開展閱讀檢查,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鼓勵學生大量背誦。除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經(jīng)常讓組內(nèi)學生相互展示外,每天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早晨上課前5分鐘問學生:“今天誰會背新詩了?記到小本上了嗎?”“你會背幾首了?”當學生拿出小本本后,教師抽查,讓學生當堂背誦,及時給于鼓勵。還可問“誰比他背得多?”再展示。一般說來,學生都不甘示弱。這樣,班上很易形成比學趕幫超的閱讀熱潮。
3.2 利用展示臺,給與學生閱讀的快樂。堅持開展展示評比活動,給于學生成功的快樂。如開展古詩背誦擂臺賽、故事講演比賽、朗讀比賽等。及時評出小詩人、故事大王、讀書狀元等光彩性閱讀角色,并在“多彩展示臺”的明星榜上貼上大照片、通報家長。
3.3 加強課外閱讀指導(dǎo),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得法于課內(nèi),用法于課外,習慣成自然,大量的課外閱讀實踐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走向穩(wěn)固,逐步的形成自覺閱讀習慣。使讀書成為學生的樂趣,成為學生的內(nèi)心需要。只有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自覺的閱讀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總之,各種競賽性活動的激發(fā),一定能有效地培養(yǎng)并保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之成為自覺閱讀、喜歡閱讀、樂于閱讀的學生。而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只能在新穎、有效的閱讀指導(dǎo)中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09,(05).
[2] 韓榮.淺談?wù)Z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2010,(01).
[3] 王洛倩.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語文氛圍,提高學習興趣.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