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全網(wǎng)都在為“丟了快遞”暴哭20分鐘的上??爝f小哥心疼,雖然經(jīng)核實,并未發(fā)生快遞被偷的情況。但這段視頻從側(cè)面映襯了一位普通勞動者生活中的某個“至暗時刻”,打動著很多人。潮水般的評論里,滿滿的都是對快遞小哥的安慰。這其中有巨大善意的釋放,也有曾經(jīng)面對過類似情景的共鳴。
這樣的故事,網(wǎng)絡(luò)上并不少見,盡管三不五時地會刷屏一次,但人們卻并無審美疲勞,每每都會加入圍觀行列。那些能夠輕易俘獲人們目光的,總是最平凡勞動者的善良、努力、勇氣,甚至辛酸。比如,環(huán)衛(wèi)工張景和與小孫女的溫情一刻;地鐵里不好意思坐在座位上的農(nóng)民工;雪地里,一邊帶孩子一邊檢修的電力工人……
鮮衣怒馬,年少輕裘,是很多人所愿。但大多數(shù)時候,如果注定我們只能做一個普通人,也希望能夠活出普通人的尊嚴,做一個平凡不平庸的人吧。平凡卻不平庸,原本也是郭明義、巨曉林、高鳳林的人生愿望吧,但守著那顆不平庸的心,卻逐漸走著走著,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1982年,郭明義進入鞍鋼,成為一名生產(chǎn)汽車駕駛員;比他早兩年,高鳳林剛剛技校畢業(yè),成為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第一研究院211廠工人;彼時,巨曉林還在老家寶雞,在泥瓦匠、油漆工、電影放映員的臨工里打轉(zhuǎn),直到1987年,才得到一個偶然機會,進入鐵道部電化局成了接觸網(wǎng)工。對他們?nèi)欢裕壍酪坏┻x定便從此再也沒有換個地方,一步一步,走好踏實的每一步,把一件事做到極致,讓自己的人生閃耀著勞動的力量,最終成為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中國工人》反復(fù)報道他們,與他們成為真摯的朋友,因為我們相信,講好他們的故事,在他們的故事里,探尋人性這一永不過時的主題,就是講好中國工人的故事。
已經(jīng)成為全總兼職副主席5年之久了,郭明義參加中國工會十七大,依舊還是一個蛇皮袋裝幾件簡單的衣物;參加活動的巨曉林,大方朗誦起自己9年前寫的詩歌《咱們的農(nóng)民工》;在成為全總兼職副主席的7個月前,高鳳林盡管已經(jīng)榮譽等身并且家喻戶曉,卻沒有任何政治身份。但在一次技術(shù)工匠的聚會中,他帶著剛剛下班的疲憊乘地鐵趕來后,坐在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及幾位省級工會兼職副主席間,謙虛有禮,卻心如止水。
偉大的故事總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能在長時間里不斷獲得新解釋,因為其中的人性是那么豐厚,每一個新的一代都能夠從中觀照到自己。
《中國工人》致力于記錄下由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偉大故事,記錄下這個時代里,勞動者奮斗著的樣子、散發(fā)著職業(yè)魅力時的瞬間、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時刻。當然,我們也在努力嘗試擁抱新媒體,利用多種途徑和平臺,將中國工人的聲量放大。我們與火山小視頻合作,為“故事”加持“技術(shù)”的力量,讓工匠的魅力征服更多人。我們嘗試運用AR技術(shù),用虛擬現(xiàn)實玩轉(zhuǎn)趣味互動。未來,我們還將探索多種傳播渠道,運用多種手段來挖掘傳播好中國工人的故事。
此時,正值一年一度的《中國工人》征訂季節(jié),寫下這些“宣誓”般的文字,是我們內(nèi)心豐盈的熱望,更是向還愿意打開雜志的每一位讀者的誠摯邀請,一起見證中國工人的故事,與《中國工人》一道,向中國工人致敬。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邀君共飲這一杯,也娓娓道來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