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不斷加速,并在工業(yè)化為主的發(fā)展模式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隨著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目標也逐漸呈科學化與合理化方向發(fā)展。其中,紅豆杉作為我國以及保護樹種,其人工育苗造林對保護開發(fā)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環(huán)境意義。本文就紅豆杉種植技術以及推廣問題作出論述分析,以期能夠促進我國紅豆杉種植工作的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紅豆杉;種植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S791.49?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0932168
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建立在經濟發(fā)展、文化發(fā)展和環(huán)境發(fā)展等多層面,而當前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主要以工業(yè)化為主,其發(fā)展模式在高速前進的同時也給我國的文化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帶來了諸多的挑戰(zhàn)。保護珍貴樹種對我國經濟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輔佐作用,必須予以重視。紅豆杉作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樹種之一,提高其種植技術和推廣工作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為此,加強其中職研究工作勢在必行。
1? ? ?紅豆杉的種植技術介紹
1.1? ? ?種子繁殖技術
種子的繁殖技術對紅豆杉的健康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其可謂是紅豆杉種植技術的基礎。為此,必須要完善紅豆杉種子繁殖技術,在其技術革新與應用中嚴格遵循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的指定要求與標準。需要注意的是,紅豆杉種植繁殖技術主又包含著2方面內容,即種子的收集和破損種皮。
種子的收集:種子的收集對時間的要求較為嚴格,通常為每年的9—10月份,在這一時間段內將紅色的果實進行采收,并將紅色假種皮和果肉搓去,隨后將其進行儲藏。需要注意的是,其紅色果實一定要保證潔凈,因此,在假種皮搓去后還需要進行清晰,貯藏也需要混濕沙貯藏[1]。
破損種皮:紅豆杉的種子具有后熟期長的特點,且其還會休眠,在自然條件下需要經過二冬一夏才能萌發(fā),也就是在冬天需要將種子放在室外進行冷藏,夏天又要讓其進行高溫和淋雨,如果春播就需要先將其放在室外的土壤中進行冷凍貯藏。具體的播種時間亦有嚴格的限制,多數為每年的3—4月份,便能夠保證播種前觀察其暖房是否催芽。大約經過20d左右,便可以將種子放在粗糙的地面上進行反復摩擦,使其種皮、種殼磨碎,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證種子的透氣性,使得種子最高效率的發(fā)芽。此外,還需要對紅豆杉進行變溫處理,因為紅豆杉的種子具有胚根和胚軸同時休眠的特性,若想順利打破其種子的休眠狀態(tài)便需要人為變溫處理,即將胚根保持在25℃以上,其持續(xù)的時間亦至少在1個月以上。而胚軸的溫度要求相反,其溫度盡可能要保留在-3~-20℃之間才能徹底打破休眠,使其盡快進入到種子的萌發(fā)階段;等待種子萌芽出土后就需要進行比重育苗,由于幼苗對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為薄弱,因此,其維護工作也要盡可能做到細致。除了要做好除草和遮蔭工作以外,還需要保證其需求的水量,通常15~20d進行1次清糞水提苗工作。
1.2? ? ?扦插繁殖技術
扦插繁殖技術主要包含3個方面內容,即收集插條、插條處理和扦插方法的把控。插條的收集時間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和標準,通常為春夏交替時期,5—6月份最佳。具體收集的對象為4a以上的母樹,將母樹上的枝葉進行裁剪。需要注意的是,插條的選擇要盡可能挑選較為生嫩的樹枝。選好合適的枝條來做插穗,并將插穗的下部葉子處理干凈。從基部環(huán)剝出1cm左右的豁口,在將枝條的外表從豁口下進行切剪。用苯乙酸進行浸泡。由于其滲透較慢,因此浸泡的時間最少要在3h[2]。扦插工作實施前要準備好苗床,保證苗床符合扦插工作的要求。然后將處理好的插穗插入到苗床上,其深度有著嚴格的控制,通常3~5cm左右,太深太淺都會降低其生長質量。此外,為保證插穗能夠更好的獲得水分和養(yǎng)分,其插穗之間也需要保持合理的距離間隔,每一株的行距盡可能控制到8~10cm;要保證合適的水分供給,起始階段,每天要噴2次水,15d后其給水量要減半[3]。
2? ? ?紅豆杉種植技術的推廣分析
紅豆杉種植技術的推廣需要借助種子自身有性系優(yōu)勢,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推廣工作:選擇優(yōu)良單株、采種育苗、建立種子園、子代測定和繁育推廣。
3? ? ?結語
紅豆杉作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樹種之一,加強其種植技術的革新與完善十分必要,無論是播種還是扦插都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進行,包括夏天搭棚的透光率和冬天的草料鋪蓋都要保證在科學合理的數值內,對一些小苗的苗床一定要進行2a以上的精心培養(yǎng)。唯有如此,才能讓紅豆杉的種植工作得以持續(xù)且穩(wěn)健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臧威,孫翔,孫劍秋,等.南方紅豆杉內生真菌的多樣性與群落結構[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4(7):2071-2078.
[2]李偉,王瑞雪,張光富,等.南方紅豆杉遷地保護種群的點格局分析[J].生態(tài)學雜志,2014(1):16-22.
[3]王亞飛,王強,阮曉,等.紅豆杉屬植物資源的研究現(xiàn)狀與開發(fā)利用對策[J].林業(yè)科學,2012(5):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