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释凰诵枰泽w現(xiàn)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tài)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不少于800字。
談“被需要”
東北師大附中明珠校區(qū)初二 辛詩翊
指導教師 胡欣
我認為,一個人的自信通常來源于兩點:第一點是自身實力帶給自己的力量;第二點就是被他人或這個社會需要的感覺。
當有人對你說“我需要你來幫我”或“沒有你我做不到”這樣的話時,你一定會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滿足感。我們追求的常常就是這種感覺。這種感覺讓我們有了安全感,也有了耐心和信心去完成一切任務。
在《小王子》這本書中,小王子對想占有星星的實業(yè)家說:“我有一朵花,我每天給她澆水。我還有三座火山,我每星期把它們全都打掃一遍,連死火山也打掃。誰知道它會不會再復活。我擁有火山和花,這對我的火山有益處,對我的花也有益處。但你對星星并沒有益處。”我們不正是這樣嗎?因為有價值,所以被需要。而我們?yōu)樽C明自己的價值,常常主動尋求被別人需要。
我的姥姥每天都來我們家做飯,即使我們住得并不近。我常勸她歇一歇,但她總以“在家里閑著無聊,不如來幫忙”回應我。仔細一想,她的這種行為何嘗不是在尋找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在生活中,需要別人和被別人需要是相輔相成的。提高自身價值,提升自身修養(yǎng)和內涵,就能夠更好地幫助別人,被更多人需要。而被更多人需要就會促進我們不斷成長、進步。
昭君深明大義,決心出塞,正因她深知她被她的國家需要,因此她懷抱琵琶,山一程,水一程,走向遙遠的他鄉(xiāng)。
范仲淹先憂后樂,心系國家,因此登高遠望,風一程,雨一程,以天下為己任。
我想,一個人最大的價值莫過于此:為了能被更多的人需要而不懈奮斗,豐富自己,溫暖社會,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被需要”感,可以說是一種激勵我們成長、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動力。
教師點評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不想被拋棄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懈奮斗,豐富自己,溫暖社會,溫暖越來越多的人?!倍嗝瓷羁痰恼J識,這對于一個初二的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認知。
(胡欣)
小議“被需要”
東北師大附中明珠校區(qū)初二 安鵬宇
指導教師 胡欣
人立足于世,總要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要有存在感,這樣活著才有意義。試想:如果別人不需要你,你也不想被別人需要,那么你對于別人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在別人心中也就失去了價值。這是悲哀的,因為你常常覺得被忽視,甚至會失去一些機會。例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對于賈府來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并不被需要。林黛玉臨死的那天晚上,正趕上寶玉娶親,這件事對于賈府來說比林黛玉的生死重要多了,所以賈府里并沒有什么人過來探望,林黛玉未能與眾人告別便孤獨地死去了。
“被需要”這種心理多發(fā)生在長輩對晚輩的態(tài)度上。比如長輩渴望自己被需要,愿意為晚輩做很多事。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下屬希望被上司需要。
比如我們熟知的“毛遂自薦”的故事。毛遂所在的趙國正遭受秦國大軍的進攻,國家情勢危急,趙國只好向楚國求救。國難當頭,正需要一個能言善辯的說客,毛遂向平原君推薦自己,請求前往楚國。在此之前三年的時間里,毛遂都沒有顯露自己的才干,一直默默無聞,地位很低微。但他渴望“被需要”,所以竭力爭取此次機會。最終他說服了楚王,保全了趙國,他的價值得以體現(xiàn)。
戰(zhàn)國時期,商鞅原本是魏國人。他渴望自己被國家需要,建功立業(yè)。但他并未獲得魏惠王的重用。商鞅看出魏惠王并沒有一統(tǒng)全國的雄心,于是去了秦國。當時秦孝公頒布《求賢令》,希望招攬人才助秦國變強大,統(tǒng)一全國。商鞅三次請見秦孝公,最終秦孝公果斷地推行變法,使得秦國迅速強大起來,商鞅的抱負也得以實現(xiàn)。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正是他們渴望“被需要”嗎?趙國名將廉頗一輩子都渴望“被需要”;漢代名將李廣終其一生實現(xiàn)自己“被需要”的夢想;辛棄疾在夢中都渴望自己“被需要”……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被需要”這種心理本身是積極進取的,它的精神內涵是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這種精神在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同時,也在無私奉獻自己。正是因為人人都具有“被需要”的精神,社會才會發(fā)展,人類才會向更美好的明天邁進。
教師點評
人最關注的常常是自己的需要,而“被需要”貌似是一個新命題,卻又無處無時不在。安鵬宇同學能縱貫古今,談論“被需要”的意義,實為難得。其次,他從個人成長推及社會發(fā)展,更體現(xiàn)了視野之開闊。
(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