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僧懶悟"/>
┃楊峰
懶悟(公元1901年-公元1969年),俗家姓李,名奚如,法名曉悟,晚稱懶悟,別號“莽張僧”“懶和尚”“潢川僧”,河南潢川縣人。幼秉異慧,因卜者說其壽短,故被父母送入附近遠鐸庵出家為僧。
不知道還有多少潢川人了解家鄉(xiāng)的這位游子?偶爾,他會在其書畫中加蓋上“豫潢”或“潢川”的閑章,也會以“潢川僧”自稱。
懶悟和尚,1923年受具足戒于漢陽歸元寺,中國佛教會于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遴選他去日本游歷問道,歸國后就學于廈門閩南佛學院,離校居杭州靈隱寺,此時兼攻國畫,與畫家林風眠、唐云等名家交往甚密。旋擬周游西南諸勝跡,便由上海溯江而上。1931年過安慶,為迎江寺住持心堅法師挽留,寄寓大士閣,不久定居迎江寺。1938年6月安慶淪陷,他避亂于舒城紫蓬山西廬寺,依寄塵法師。不久又應月海法師邀請,由舒城去立煌(今金寨)??箲?zhàn)勝利后,返回安慶,為迎江寺的書記禪師,后執(zhí)掌懷寧佛教會兼太平寺住持。之后,又回迎江寺。
新中國成立后,他應安徽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邀請,于1956年住持合肥明教寺。他曾當選中國佛教協(xié)會理事、安徽省書畫協(xié)會理事。1969年4月24日圓寂。1981年5月移葬于九華山天臺山下。
和尚開始畫畫始于靈隱寺,初畫粉蝶,后改習山水。初從清“四王”入手,然后漸涉宋元明清,獨鐘佛門畫家石濤、石溪、漸江諸家。晚年專心于新安畫派??梢哉f,懶悟法師是繼新安畫派最近的一脈香火。唐大笠先生認為,懶悟法師是繼黃賓虹、汪采白后薪火傳人。確為卓見!
賀澤海先生是懶悟和尚在明教寺時收的徒弟,他回憶懶和尚自敘其繪畫門徑時說:初學畫,可從“四王”中任選一家,先立其規(guī)矩,然后漸宋元取法乎上,后降至明清,師漸江、石濤、石溪諸先賢。最后參酌真山真水,自相映發(fā),此一周期十年足矣,可得小成。
懶悟反復提到的“四王”,是中國清代繪畫史上一個重要畫派。其成員為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四人,他們技法功力較深,因畫風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趨于程式化。在“五四”以后漸成保守僵化的代名詞,受到很多畫家詬病。但和尚獨具見識,他認為“四王”在對中國繪畫的筆墨提純和圖式上有重要意義,是學習山水畫繞不去的一個路徑。當時美協(xié)組織省內畫家到梅山水庫寫生,很多人都畫了紅旗和來來去去挑土、抬沙的人流,和尚回來,畫的畫還是和從前一樣荒率。人不解,就問:“你的寫生怎么畫成這樣了?”他說畫山水最怕熱鬧,想熱鬧還不容易嗎?多畫一點紅旗,多畫一點燈火、煙囪不就行了?現(xiàn)在想想,保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慢慢醒過味之后,才覺得和尚的話淡而有味。
據楊惠東先生《二石而后:懶悟其人其畫——兼談“畫僧”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消失》一文介紹:懶悟早期作品現(xiàn)在已很難見到,目前所見多為1950年之后畫作,以冊頁、手卷居多,大幅較少。一般認為其山水由“四王”入手,漸涉宋元,降而明清,尤著力于石溪、石濤,就現(xiàn)存作品來看,基本上是符合這一軌跡的。將其1950年代之作和1960年代相較,前后風格變化較為明顯,總體上是由清新秀潤而趨于蒼莽雋逸,而且愈到老年,愈見其老筆披紛、古樸爛漫。
晚年,石濤、石溪對他的影響最為顯著,他曾用一閑印曰“二石而后”,既說明其風格所宗,也正是其自許之處。
懶悟留下了很多軼聞趣事,僅選兩則,通過這些軼事可以生動地了解和真實地理解懶悟大師。
高手過招,惺惺相惜(講述人:高軍):
1952年,林散之到合肥來參加安徽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與懶悟和尚相識。懶和尚看了林散之的山水畫說:“要死了!怎么可以畫得這么好!”林老當然也不甘示弱,問他:“你也畫得不弱啊!”他們倆像兩個高手過招,各自被掌風震退了一步,心里明白對方功力。當時結為莫逆之交。
懶和尚逢人即宣揚林散之的詩、書、畫、道德、文章皆為上品。林老也逢人就說和尚畫得好,夸之不足,還賦詩云:“云樹年年別,交游淡更成。人間懶和尚,天外瘦書生。好紙何妨舊,頹毫更有情。平生任疏略,墨里悟空明?!?/p>
懶悟法名得名、洗杯、署名(講述人:胡寄樵):
懶悟法名原叫“曉悟”,因懶于俗務,夏不更衣,冬不沐浴,故人稱“懶和尚”,他自己也就署名“懶悟”。真實的懶悟,則是懶于俗務,而勤于繪畫、勤于弘法。
懶悟晚年住在合肥月潭庵,我去拜訪他。懶悟取杯沏茶,杯蓋上積有很多灰塵,懶悟便隨口一吹,算是洗了。其實杯子里面是干凈的,只是外面有灰。
懶悟居迎江寺時,畫名頗盛。有一年,懶悟家鄉(xiāng)河南遇洪水,其鄉(xiāng)有畫家某某流浪至安慶,在街頭賣畫為生,生意清冷。有人給他出主意說,你若想生意好,就要改畫山水,落款署懶悟之名,保證生意好。那畫家便依計而行,果然生意很好。事為懶悟所知。懶悟便去街頭找到畫家,問明情況,知道是老鄉(xiāng),且迫于生計,即對畫家說:我就是懶悟,只要你生意好,今后就署我名賣畫吧!
據高軍先生《人間懶和尚,天外瘦書生》一文介紹,“破除四舊”那會兒,懶悟和尚被攆到僻處——環(huán)城馬路邊的月潭庵。和尚被分配到一間上無頂棚、四壁透風的陋室里,一到雨天泥漿下注,幾不堪容身。
慢慢地,懶悟和尚的身體支持不住了。這時,與他來往的只有大窯灣小學的一個教師,叫林文奇。他陪侍在法師身邊。臨終時,懶悟把畢生收藏的繪畫與作品托付給林文奇。據后來人回憶:他對來探視他的后學說“這下子好了,他們幫我徹底放下了,我真的做到赤條條無牽掛來去無牽掛了!”聞之無不凄然。沒多久,和尚就圓寂了,時在1969年4月24日,終年68歲。
著名書法家、詩人劉夜峰曾賦詩嘆曰:“傲骨方心種禍胎,月潭圓寂事堪哀。人心到此能無愧,死后方知大雅才?!?/p>
1984年5月,懶悟法師遺作展在合肥市舉行,展出作品100多幅。2012年4月24日,安慶懶悟藝術館開館。2014年4月24日上午,懶悟·賀澤海藝術館在合肥隆重開館。館長賀澤海先生為懶悟之弟子,工詩詞、善書畫,山水畫得懶悟真?zhèn)?,意境深遠。
2016年7月13日,楊惠東先生作《二石而后:懶悟其人其畫——兼談“畫僧”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消失》一文,給予懶悟以高度的評價和歷史定位:“就嚴格意義上的‘畫僧’而言,懶悟或許是中國美術史上的最后一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