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周楠園造園的初步分析"/>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相地與布局
        ——陳從周楠園造園的初步分析

        2018-12-17 07:11:14周宏俊
        中國園林 2018年11期

        周宏俊

        丁 歆

        1 關于楠園

        楠園位于昆明郊區(qū)安寧市,為陳從周先生于1989—1991年間經營謀劃、監(jiān)督建造而成,是陳先生唯一完整建造的新園。陳先生在楠園落成時有《楠園小記》記其概況。

        安寧有溫泉,昆明之勝地也。昆明景物,四季長春,世人所向往者,安寧縣邀余游,居之真神仙高境,山水信美。遂有構園之思,以為游人憩息之地。園有水一泓,倚山壘石,亭館參列,材采楠木,為之故曰楠園。園可以閑吟,可以度曲,更容雅集舉觴,秋月春風,山影波光,游者情自得之[1]。

        陳從周先生除此之外,并沒有專門文章。關于楠園,除了鄧煦女士《楠園春秋》[2]、路秉杰先生《云南昆明安寧楠園再訪記》[3]、劉天華先生《楠園的營造》[4]等偏重于介紹的文章以外,專門的研究尚顯得空白。

        然而陳先生于其一生中對楠園評價最高,視為得意之作。如陳先生所言,明軒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園東部是有所寓新的續(xù)筆,楠園則是獨立的設計,是其園林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從此意義而言,楠園實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2 楠園造園的梗概

        2.1 項目緣起①

        楠園項目由安寧地方政府邀請陳從周先生主持,源自于當時安寧縣(現(xiàn)安寧市)城建局副局長李康祖的一個構想。其于1985年參加同濟大學主辦的為期一年的城建干部學習班,期間聽過陳從周先生的園林藝術課,其中講到了大都會明軒項目,并參觀了蘇南一帶的傳統(tǒng)園林,頗受觸動。

        彼時安寧縣在工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上正開始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事實上同濟大學在1988年已經介入了安寧的城區(qū)詳細規(guī)劃,同時地方政府也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楠園項目正是這文化建設中的重點節(jié)點,得到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這正如陳先生在1990年寫給地方政府的信件中說到的:“以文化興工業(yè),以虛烘實。[2]”

        2.2 園林概況

        全園東西向較長,約120m,南北向較短,約80m,面積6 000余平方米。出入口分置東南、西兩端,除作為主景的中心區(qū)域外,共有7處院落或類院落可見,由東南口起始,分別為入口山林蹬道、方院、隨宜軒后院、安寧閣山院、服務區(qū)、春蘇軒前院、怡心居小院。共有題名建筑物8個,分別為鴛鴦主廳(東西兩側分別題小山流水館與春花秋月館)、安寧閣、隨宜軒、春潤亭、楠亭、春影廊、春蘇軒、怡心居。水池為中心區(qū)域,面積約占全園近1/5,略成東西長向紡錘形,水由泵從螳螂川提取而來,匯聚成水池后從西北角也是經排水管道再排入百花湖。主要建筑與景點如春花秋月館、隨宜軒、春影廊、楠亭、音谷峰、主假山、春潤亭等皆繞水池布置,中心區(qū)域以東、西、南之外布置較小院落及建筑物與景點(圖1)。

        圖1 楠園平面圖(楊晨繪制)圖2 西側俯瞰百花公園[5]圖3 南側俯瞰百花公園[5]

        2.3 項目過程②

        2.3.1 造園初期的場地與環(huán)境

        楠園的建造于1990年4月29日動工,1991年12月17日落成③。而在此之前,陳先生于1989年春首次來到安寧,其時安寧城市建設剛進入蓬勃發(fā)展初期,城區(qū)范圍尚較小。根據(jù)兩版《安寧縣志》(分別為1912—1988與1989—1995)對比分析[5-6],可知1989年的城區(qū)主要為螳螂川西側的迎川路、公園路、金方路、小橋街等范圍,楠園所在地已經是城區(qū)的南側邊緣?,F(xiàn)在連接楠園東南入口的主干道中華路,其時剛剛開工,直至1991年6月完工。而楠園基地所在的百花公園是在依托百花山的基礎上,從1981年開始逐步建設,1988年初具規(guī)模,面積近9hm2,是當時安寧縣城的主要公園。

        《安寧縣志》(1912—1988)載有2張攝于1989年、以百花公園為主要對象的全景鳥瞰照片,一張視點位于百花公園以西(圖2),從西往東看,另外一張視點位于公園以南(圖3),從南往北看。2張照片可見百花湖的完整湖面,百花山較為低矮,中部、北部植被較好,南部可見一組傣亭和2座約6層的住宅樓。百花湖建成于1987年,水面面積近2萬m2。傣亭建成于1986年,包括大小3座二層亭,廊道相接;住宅樓為當時縣醫(yī)院的家屬樓,約在2005年后才拆除;現(xiàn)在楠園西側的體育館建成于1991年,照片上為一片裸地;傣亭以南、縣醫(yī)院家屬樓以東正是楠園的基地,其時為一片較為平坦的空地,該空地原為連然村的集體曬谷場,當時已棄用。

        安寧方面向陳從周先生推薦了這一場地,陳先生當時曾在醫(yī)院家屬樓五樓的陽臺上俯瞰這一空地,選定為造園基地。當時基本是一塊平地,沒有水系,也沒有多少綠化樹木。因而對于這一場地而言,最重要的環(huán)境要素有二:百花山山勢、外部建筑物?;蛟S當時陳先生考慮到這片場地廢棄無用,并業(yè)已平整,故而選定這一基地。

        2.3.2 造園過程

        陳先生來到安寧后,與地方領導會晤,選址踏勘,并作了初步構思與現(xiàn)場設計。其在1990年春節(jié)寫就的《滇池雖好莫回頭》一文中提到的:“首先完成園的構思與實地情況配合協(xié)調,決定了楠園的設計。[1]”可以推測,當時陳先生已經謀劃了楠園的總體布局。陳從周先生于1989年開始帶領研究生開始這一項設計工作,當時參加設計的主要有路秉杰、劉天華與蔡達峰3位。項目施工仍由負責豫園東部項目的張建華主要擔當,施工期間陳從周先生于1991年4月再次到安寧,主要在現(xiàn)場進行設計調整與督造的工作,在返滬后寫就的《小城春色》一文中,提到楠園現(xiàn)場工作的艱辛[1]。1991年12月竣工時陳先生參加了竣工典禮。陳從周先生在1992年1月初寫就的《昆明鷗群》中描述了當時的心境:“我遠道而去,興奮愉快的心情不言而喻。[1]”

        楠園之名源于用材楠木,這在陳先生首次到安寧前即與安寧方面商定。除此之外,安寧方面給予了陳先生完全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和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保障,并未施加額外的影響。因而這也是陳先生對楠園頗為得意的緣由之一。關于楠園假山,安寧方面起初考慮從太湖周邊地區(qū)選購太湖石,而陳從周先生考慮云南是多山多石之地,堅持就地取材。這種石頭整體形態(tài)上渾厚古樸,肌理顏色富于變化,表面有風化痕跡,局部呈微紅,推測為略含鐵的石灰?guī)r。應當說比湖石厚重,比黃石圓潤多變,頗具當?shù)靥厣?。楠園自竣工后,1999年經歷了一次局部翻修,主要是針對春花秋月館等建筑,2018年經歷一次整體大修。

        3 空間布局與景觀特征

        3.1 對外部環(huán)境的回應

        從現(xiàn)在楠園現(xiàn)場看,楠園北側圍墻緊臨傣亭,即便隔著主假山與茂密的樹木,在園內很多地方依然能看到傣亭高聳的屋頂。而從1991年楠園剛落成后的一組照片看,由于植被尚未成形,2座傣亭遠高于圍墻及假山,分外奪目;而東側圍墻幾乎緊貼住宅樓,安寧閣與住宅樓近在咫尺,從主廳對岸東望,住宅樓高大顯眼,幾乎撲面而來;另外園內比如從主廳前可醒目地看到西南側不遠處的暗紅色外墻體育館,此館略先于楠園建成;園中也有高大樹木,高度超過10m,主要位于南部服務區(qū)內,基本為桉樹,東北角也有幾棵高大柏樹,與圍墻外百花山上的樹林連成一片,這些樹木應該是基地上原有而被保留的(圖4、5)。

        陳從周先生在《說園》里有論:“造園在選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作為此園之特征,表達出預想的境界。[7]”《楠園小記》中有一段描述:“園有水一泓,倚山壘石,亭館參列,材采楠木,為之故曰楠園?!笨梢娋坝^上的山水格局、一亭一館等重要建筑物的方位與對景,皆為要點。這也契合了陳先生在《說園》中引用沈元祿的名言:“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據(jù)一園之形勝者,莫如山。[7]”

        陳先生正是主要利用了假山障景、主廳取景協(xié)調處理了與百花山山勢以及外部建筑物這2個要素的關系。楠園位于南坡,主假山正是布置于園林北部,呼應百花山勢,類似于寄暢園真山腳下堆假山的做法,同時盡可能屏障圍墻外已有的傣亭。建成當時因為植被尚不茂密,屏障效果不明顯,而從現(xiàn)狀看,假山及其后的植被較好地發(fā)揮了障景的作用(圖6)。此外,主廳坐東面西,主要是由于景觀上的考慮。北側有傣亭,東側有住宅樓,而百花山巔及主假山又在北,主廳面西便成首選。尤其東側住宅樓過于高大顯要,假山上造安寧閣位于主廳隔院左后方,幾乎貼近住宅樓,同樣面西而設(圖7)。

        陳先生在造園之初,當考慮到此住宅樓在不久的若干年后會拆除,因而在布局上與其極為貼近,而又將主廳、樓閣等重要建筑物面西布局。這是針對現(xiàn)狀及其變動性的權宜折中之法。

        3.2 園內主要對景關系

        在此大格局下,全園以水池為中心,以假山為主景,山水互映。主假山坐北而面南,似乎從北側的百花山巔發(fā)脈而來,同時向東西兩側延展,化為數(shù)個峰石澗島,有連綿之勢。水系則由東南至西北延伸,北側與主假山緊貼,呈彎曲之勢。這正是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中所主張的模山范水之法:“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薄跋蛏匠汕?,山蹊隨地作低平”[7]。主要的視點即春花秋月館、楠亭2個重要建筑物與山水形成隔水對山的總體格局。

        隔水對山是江南傳統(tǒng)園林的典型空間模式,尤其就現(xiàn)存的古典園林而言,如拙政園遠香堂對池中假山及山上雪香云蔚亭、藝圃水榭對大假山,都是園中的最主要景觀。其所對景的往往為高大假山,所對景象為左右舒展延伸的全景式畫面。楠園的整體格局雖為隔水對山,卻與上述二者又有差異。

        楠園主廳向西為主要對景方向,而所對并非主要的大假山,而是春蘇軒后的較小假山,以及其旁怡心居小院白粉墻與藏春月洞門。春蘇軒后的假山與主假山,以及之間的立峰置石形成斷續(xù)連綿的山勢。如此主廳所面向的并非主峰,而是余脈。事實上楠園水池東西長、南北短,略成狹長形,與拙政園遠香堂對池中假山及山上雪香云蔚亭、藝圃水榭對大假山等都不同,主廳所面對的并非全景,而接近狹長幽邃的景深格局,水池南側的楠亭及北側主假山局部皆突出水面,有攔腰一束之勢,更強化了東西向的狹長性(圖8)。與此相對,楠亭與主假山皆突出水面,使得視距更為接近,形成明顯的對景關系,從楠亭北望可獲得主假山的完整景觀(圖9)。

        圖4 竣工后的楠園假山及外側傣亭(安寧楠園管理處提供)圖5 竣工后的春花秋月館及外側住宅樓(安寧楠園管理處提供)圖6 假山及植被的障景作用(作者攝)圖7 竣工后的安寧閣(安寧楠園管理處提供)圖8 主廳對景(作者攝)圖9 楠亭對景(作者攝)

        這一格局倒與寄暢園有類似之處:知魚檻與鶴步灘攔腰收束錦匯漪,一方面知魚檻正對大假山,從知魚檻可望見假山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這一收束使得水面更為狹長,從水池一端嘉樹堂前順水系長向望出去,所見景象愈顯遼遠。此外,錦匯漪在嘉樹堂左側延伸出水灣,接大石山房,這一構成關系與楠園隨宜軒前水灣也頗為相似。

        其余還可見楠亭與安寧閣、兩層月洞門、隨宜軒與音谷峰等多個對景關系(圖10)。

        3.3 空間布局與層次

        上述2個對景關系統(tǒng)領了以水面與假山為主景的中心區(qū)域,在東、西、南向上設置多個院落空間,北倚百花山,如此從4個方向皆取得了空間層次。北側主假山后、園外有百花山,林木蓊郁;西側為怡心居小院及聯(lián)系西側園門的春蘇軒,前者有月洞門聯(lián)通,后者有假山林木掩映;南側為服務區(qū),與中心區(qū)域之間的折墻上開有多個漏窗,并有春影廊宛如遮罩;東側層次與變化更為豐富,主廳右后為春潤亭,左后為隨宜軒,再東為假山及其上的安寧閣,為園中制高點,并有紫藤小院連蹬道接東南側園門。如此一來,從中心區(qū)域,無論往哪個方向望出去,視線都可穿透至臨近的院落空間與景觀,愈覺層次深遠、空間無限。

        院落與中心區(qū)域之間、院落之間,通過月洞門、漏窗、隔扇等在視線上聯(lián)系,隔而不斷,反而生出深遠不盡的景觀效果。尤其春影廊與其南側折墻若即若離,而折墻上漏窗形式各異,使得春影廊與服務區(qū)之間互通消息,其間空間靈動、光影搖曳,真有春影之思(圖11)。

        楠園假山整體形態(tài)兼具雄健碩秀,錯落參差,開合有致,拙而多變,渾然一體。中部主峰高聳,堆疊凹凸參差,洞壑幽深,陰影斑駁,明暗對比強烈。假山也發(fā)揮了增加視線和體驗層次的效果。假山中構水陸洞壑、大小澗谷,有2條路徑交匯。西部水洞接貼水折橋,東部旱洞接園路。山洞高者可通行,低者僅可流泉。最大的山洞正對對岸的楠亭,成為極佳對景。洞內幽谷森嚴,蔭翳蔽日,洞隙層層,寬者可過人,狹者僅可窺視(圖12)。

        路秉杰先生認為假山森列如林,是對石林的寫照[3]。確實假山有一大特點,即中間有一坑穴,進入假山穿過一小段山洞可至,仰可見天,四圍山石為絕壁狀,確實“森列如林”,尤其有兩石峰相夾,呈一線天景象(圖13)。假山路徑中的空間收放變化劇烈,視線開合不一,極大豐富了體驗效果,加深了空間體驗層次。

        “大小”與“分隔”可謂陳從周先生造園理論的要點之一?!墩f園》曾論到:“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無大便無小,無小也無大。園林空間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因此大園包小園,即基此理。[7]”“園林與建筑之空間,隔則深,暢則淺,斯理甚明,故假山、廊、花墻、屏、幕、隔扇、書架、博古架等,皆起隔之作用”[7]。

        楠園中心區(qū)域的建筑、景點皆繞水布置,主要游線沿水一周,左右高下,頗多變化。尤其重要的是,繞池一周終無法看到整個中心區(qū)域的全貌,體現(xiàn)了不盡的意蘊。原因有三:水池在主廳左右兩側向東延伸,由水灣形成凹角空間,一處藏春潤亭,一處安隨宜軒;主假山在水池中部向南突出水面;并有其余置石立峰、建筑構件發(fā)揮障景作用。結果是無論從繞池一周游線的何處,都不能看到全貌,都留有了不盡的深遠之處。從幾個主要觀賞點,如主廳春花秋月館前,視線為假山局部所隔,流泉水洞門一隅無法看見;藏春月洞門出來,春潤亭隱于假山林木之后;即便如楠亭如此突出的位置,東向視線為長廊、假山等阻隔,西南一角也不可得見。如此繞池周游,內外隱約連通,層層推遠,沿池有可見有不可見,景物須得尋覓。

        值得注意的是,基地上原有高大樹木,在院落與空間的分隔之下,南部的高大樹木被包入服務區(qū)內,與中心區(qū)域為春影廊及圍墻所隔。從主假山一側或主廳前望去,恰為陳先生所說的“遠樹無根”“大樹見梢不見根”[7]。而東北部則留有幾棵在春潤亭后,再后側雖為園墻,樹木卻與園外連接成林,亦有擴大深遠感的作用。另外,從隨宜軒、音谷、藏春月洞門可連接起一條長視線,與其說音谷立石遮擋了隨宜軒與藏春月洞門間的直接視線,不如說更誘發(fā)了這一長視線,并且向西可窺怡心居小院,向東可探隨宜軒后院。這是全園最顯著的一條長視線,與春花秋月館主廳所引導的對景及其東西軸線略成一角度,一斜一正,既顯主廳之勢,又生兩可變幻(圖14)。

        圖10 主要對景關系(作者繪)圖11 春影廊(王偉強攝)圖12 假山內部(作者攝)圖13 假山一線天(作者攝)

        3.4 對比關系

        陳從周先生論園講究對比。在《如何欣賞園林》一文中說:“在中國園林中往往以建筑與山石作對比,大與小作對比,高與低作對比,疏與密作對比。[8]”楠園之對比,在于自然與人工的對比,在于虛與實的對比,也在于要素組合的反差。

        大而言之,如水廊與假山形成對比。主假山與春影水廊皆東西展開,分列水池南北而相對。假山雄渾,從水面拔起,水廊空靈,架設于水面之上,二者形成對比之勢,亦是人工構筑與自然山水的對比。

        小而言之,如2個出入口之形成對比。楠園基地位于百花山南側半坡,南北向有高差,西側、東南側2個園門入園,都需要登上一段臺階。這兩端的臺階被處理為山徑的形態(tài),都使用自然形態(tài)的山石,蹬道盤郁,立石嶙峋,樹木虧蔽掩映,極富山林意趣。但2個園門又截然不同,西側蹬道在園門外,先盤郁而上,再入園林;東南側則先入園門,院內儼然一派山林景象。一內一外,頓生變化。由2個出入口入園的序列亦各有意趣。西側園門入園則為春蘇軒,作待客停腳之用,簡明直接;東南側園門入園則為山林磴道,再入則為二層院落,未有功用上的暗示,只給人層層不盡之感。

        即便楠園內有2座亭,也務必拉開差異,形成對比。一為楠亭,六角形平面,位置接近水池中心,突出水面而幾乎三面臨水,臨空虛敞;一為春潤亭,四方形平面,位置偏于園林東北角落,常為主假山所掩蔽,四面皆為山石圍繞,東、西、北三面尤多竹叢,唯南面稍敞以供人行出入。一為水亭,一為山亭,一顯一隱(圖15、16)。

        3.5 水廊

        楠園內春影廊長廊蜿蜒,高下曲折,跨水而過,與拙政園西部水廊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陳從周先生向來對拙政園西部水廊推崇備至。早在《蘇州園林》中就稱:“廊復有曲折高低的變化,人行其上,宛若凌波,是蘇州諸園中之游廊極則。[9]”

        春影廊起于隨宜軒,東西走向,至楠亭之前有2段微小的曲折,坡度先下后上,與水面的關系處于持續(xù)的變化之中,輕盈靈動。廊最貼近水面處恰與東面的藏春月洞門和水門視線連通。至楠亭處,廊發(fā)生連續(xù)的垂直轉折,與兩旁的岸石和植物共同將楠亭包裹在視線中心位置,使楠亭成為焦點,也是全園視野最為開闊之地。人行此處也是整個長廊體驗的高潮,幾經轉折、略加遮擋而又豁然開朗。再向西行,廊再經兩三次轉折后,與春蘇軒相接,從主廳前遠觀則消隱于假山林木之中。

        此外,陳先生在《說園》中提及甪直的明代園林梅花墅,對園中長廊也有高度評價:“而使水歸我所用,則以亭閣廊等左右之,其造成水旱二層之空間變化者,唯建筑能之。[7]”將之與拙政園西部水廊相媲美:“今日所存水廊,盛稱拙政園西部者,而此梅花墅之水猶仿佛似之。[7]”并認為二者之間存在相關性,“知吳中園林淵源相承,固有所自也。[7]”陳繼儒的《許秘書園記》描述梅花墅水廊為:“修廊曲折,宛然紫蜺素虹,渴而下飲。[10]”這幾乎也可以作為對楠園長廊、拙政園西部水廊的貼切修辭。而由梅花墅水廊產生的“水旱二層之空間變化”,楠園的長廊做法幾乎是對這句論述的具體化:駁岸、長廊、圍墻錯綜交疊,產生了水旱空間的4次交替變化(圖17、18)。

        此外,楠園長廊名為“春影”,由陳先生自題匾額,與梅花墅“流影廊”之名如出一轍。借用陳先生的話:“園林淵源相承,固有所自也?!?/p>

        4 結語

        安寧楠園作為陳從周先生唯一的完整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集中于《說園》等著作中的造園理論與思想。楠園的造園是因地制宜的產物,就山勢、避俗景,妙用基地,巧落布局。在整體上依照江南園林的風格特征,同時結合并體現(xiàn)了地方的景觀特色。

        圖14 隨宜軒與藏春之間的長視線(作者攝)圖15 楠亭(作者攝)圖16 春潤亭(作者攝)圖17 拙政園西部水廊(作者攝)圖18 隨宜軒前看春影廊(作者攝)

        在布局方面,楠園以水池為中心,以假山為主景,山水互映,同時主要建筑隔水對山,主要景點貼水依水,形成總體基調。在對景上有深入細致的考慮,主廳與景深相對,楠亭與假山相對,這一別致的安排強化了山高水長的意象。此外,制造了多種要素的對比關系,山與水,高與下,顯與隱,相互映襯烘托。并通過院落空間劃分、視線控制等手段,營造了不盡深遠的園林空間效果。

        楠園是小園,結構精煉,絕不重復,絕無冗余,正如陳先生《說園》中所言:“園之佳者如詩之絕句,詞之小令,皆以小勝多,有不盡之意,寥寥幾句,弦外之音猶繞梁間。[7]”

        注釋:

        ① 本節(jié)依據(jù)對多位相關人士的訪談整理而成,包括陳先生主持楠園項目時城建局副局長李康祖、安寧縣委書記馮立學、縣長段文、副縣長楊宗元、《昆明日報》記者鄧煦、同濟大學教授朱錫金。

        ② 本節(jié)內容的依據(jù)除上述訪談對象外,還包括陳先生的弟子路秉杰教授、劉天華教授等人。

        ③ 楠園的開工與竣工時間在鄧煦的《楠園春秋》一文中有明確記述,安寧縣城建局1992年的《楠園工程決算書》所記載的時間與此一致,可作印證。

        中文字幕乱码av在线| 亚洲成人av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蛋壳|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黄页免费人成网址大全|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沐浴偷拍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 国内视频一区| 日产分东风日产还有什么日产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网红一区二区三区|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av片在线观看|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色|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亚洲永久国产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精品国产迪丽热巴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成人爱| 大尺度无遮挡激烈床震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精品日本|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y|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在线|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