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1)
冠心病是發(fā)病率相當高的一類心血管疾病,目前尚未有治愈方案[1],仍以防控為主,在基礎治療之外,還應該配合護理干預。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護理模式逐漸變得越來越人性化,無縫隙護理模式是近年新出的一種護理方法,使護理服務更加完整,更加細致,本文為了分析其應用在老年冠心病護理中的效果,選取患者共計94例,以下是詳細內容描述。
1.1 一般資料:從本院醫(yī)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選出94例,將需手術的心瓣膜病患者、合并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伴發(fā)惡心腫瘤的患者排除,就診時間為2016年6月8日至2017年9月8日。采用雙色球分組法將94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兩組,每組各47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各25、22例,年齡62~85(73.25±4.10)歲;病程3~10(5.52±2.24)年;心功能分級Ⅱ、Ⅲ、Ⅳ級各有21、15、11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各26、21例,年齡61~86(73.13±4.22)歲;病程3~11(5.48±2.13)年;心功能分級Ⅱ、Ⅲ、Ⅳ級各有20、16、11例。比較上述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基礎資料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符合對比要求。
1.2 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簡單介紹冠心病的病因、臨床治療方案、預后等,監(jiān)測各指標變化,在飲食、活動等方面做好護理。觀察組:無縫隙護理。①組建無縫隙護理小組,將科室所有護理人員分成三個小組,實施三級負責制,第一、第二、第三負責人分別為小組組長、高年資護理人員、責任護士,每位患者由一位專科醫(yī)師和護士負責,結合科室特征以及護理人員的優(yōu)劣勢排班,公開護理人員信息,讓患者真實反饋意見;②實施無縫隙護理措施:入院后,親切的向患者介紹小組成員,帶領其熟悉院內可能會接觸到的功能區(qū),減輕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全面評估病情,對其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加以了解,觀察其心態(tài)變化,通過簡單口頭提問的方式評估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結合護理需求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日常工作中,加強病房巡視,監(jiān)測各項身體指標,及時上報異常情況。大多數冠心病患者都需要臥床休息,在保證病房環(huán)境溫馨舒適的基礎上,每天做皮膚護理工作2次,按摩受壓部位,定期更換床上用品。飲食方面,囑咐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含量較高的食物,不得飲用咖啡、濃茶等影響睡眠的飲品。實現醫(yī)療費用的透明化,在進行疾病知識宣教的同時,講解冠心病在治療期間需要用到的藥物和儀器,并且說明治療費用方面的問題,及時通知病情好轉的消息,使患者樹立樂觀的心態(tài)。住院期間,注意關注患者情緒變化,針對性予以心理干預,老年患者的孤獨感比較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多與患者交流,引導其說出內心想法以及顧慮之處,盡全力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建議家屬一直陪伴在患者身邊,予以細致的照護,予以鼓勵支持,讓患者全身心投入到治療中。病情穩(wěn)定后,在家屬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系統(tǒng)性的健康宣教,將出院后疾病復發(fā)的預防方法以及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強調,建議患者在身體可耐受的情況下,多多參與社會活動,積極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表1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估結果(±s)
表1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估結果(±s)
組名 例數(n) 護理滿意度 疾病認知度 身體活動受限度 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 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對照組 47 76.35±2.24 75.58±2.05 76.34±1.15 77.59±2.34 75.58±2.05觀察組 47 86.63±2.11 85.58±2.46 86.64±2.39 86.61±2.01 87.89±2.00
1.3 觀察項目:出院時,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2]評估患者的各方面情況,包括護理滿意度、疾病認知度、身體活動受限度、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以及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共五方面,滿分都為100分,得分越高越好。持續(xù)隨訪1年,統(tǒng)計兩組預后。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文中計數、計量資料用SPSS20.0軟件χ2、t檢驗,P<0.05代表對比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2.1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估結果:見表1,觀察組患者出院時護理滿意度、疾病認知度、軀體活動受限度等得分都高于對照組,P值<0.05。
2.2 兩組患者預后指標比較:見表2,觀察組中病死率、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絞痛發(fā)生率都低于對照組,P值<0.05。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指標比較[n(%)]
冠心病以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壞死為主要表現,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患病人數逐漸增多,如何控制病情發(fā)展以及改善預后是臨床中一直探討的課題。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在患病早期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3],因此疾病治療被耽誤,目前冠心病無法治愈,只能控制和預防[4],護理是提升治療方案療效的有效措施。
無縫隙護理將滿足患者需求作為護理基礎,采取全方位管理[5],將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查找出來,并分析其原因,徹底改變護理方式,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康復過程中獲得的護理服務是細致性的、完整性的[6]。該護理模式符合現代護理管理要求,將科學管理作為基礎,為患者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措施,以小組的形式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顯示護理中存在的漏洞,不斷縮小[7],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升,進而促進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將無縫隙護理應用在老年冠心病疾病中,幫助患者合理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同時加強疾病宣教,讓患者以及家屬對冠心病相關知識有一綜合了解。
總之,無縫隙護理應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能夠促進癥狀緩解,身體逐漸康復,改善預后,效果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