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林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江蘇 南通 226300)
鼾癥是耳鼻喉科常見疾病,又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兒童的發(fā)病率為1%~3%,其與兒童階段扁桃體、腺樣體處于增生高峰期有關[1]。扁桃體和腺樣體受到抗原刺激時易增生肥大,小兒上氣道堵塞出現(xiàn)睡眠時打鼾癥狀,長期會對小兒正常身心發(fā)育產(chǎn)生嚴重影響[2]。解除患兒呼吸道障礙或采取手術方法切除扁桃體及肥大的腺樣體是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探討了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鼾癥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54例小兒鼾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7.18±0.52)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5個月,平均病程(4.12±0.48)個月;對照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6.97±0.46)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6個月,平均病程(4.25±0.54)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兒術前行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對照組:采取扁桃體摘除聯(lián)合腺樣體刮除術。將腺樣體刮匙頂部緊貼患兒鼻咽部頂壁,對刮匙實施下刮壓力,腺樣體刮除后帶線紗布壓迫止血。觀察組:采取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純喝⊙雠P位,頭部后仰,將1.0%利多卡因與1/5000腎上腺素溶液浸潤棉片墊入患兒鼻腔內壁表面麻醉,首先行低溫等離子扁桃體消融切除術,在此基礎上使用70°硬質鼻內鏡下經(jīng)口腔充分顯露鼻咽部,以低溫等離子刀頭自肥大腺樣體下緣、側緣向中央逐漸消融切除腺樣體。
1.3 療效判定:打鼾、鼻塞、張口呼吸等相關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判定為無效;臨床癥狀沒有完全消失,但有所改善判定為有效;臨床癥狀均消失,但復查后仍有腺樣體殘留判定為顯效;臨床癥狀均消失,復查后確定無腺體殘留判定為治愈[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96.30%(26/27),與對照組總有效率70.37%(19/27)比較,顯著升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腺樣體殘留率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減少(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11%(3/27),與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9.63%(8/27)比較,顯著減少(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小兒鼾癥是兒科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可導致缺氧和高碳酸血癥等,嚴重影響患兒正常生活和身體發(fā)育[4]。該病的主要原因是扁桃體和(或)腺樣體肥大。外科手術是治療小兒鼾癥的常用方法,扁桃體和腺樣體同時切除不僅可緩解呼吸道狹窄,同時也對術后復發(fā)率的降低起到一定作用[5]。傳統(tǒng)腺樣體切除術視野較狹窄,易使刮除不徹底,或造成術中較大損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臨床應用[6]。鼻內鏡直視下能夠清晰顯示鼻腔解剖結構,準確判斷患兒病情,減少手術損傷,更有利于對活動出血點進行徹底止血,手術風險低[7]。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還可改善呼吸道通氣狀況,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提高預后生活質量,患者更易接受。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6.30%(26/27),與對照組總有效率70.37%(19/27)比較,顯著升高(P<0.05)。表明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鼾癥效果更佳。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腺樣體殘留率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減少(P<0.05)。說明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可有效減少出血,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腺樣體殘留,促進患者恢復。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11%(3/27),與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9.63%(8/27)比較,顯著減少(P<0.05)。提示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可顯著降低小兒鼾癥術后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鼾癥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