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春娥*
(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甘肅 平涼 743400)
陰道炎是由于陰道的微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或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外源性病原體侵入陰道而引起的炎癥性改變,常引起白帶的量、質、色、氣味等異?;蚓植堪W、疼痛等癥狀,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臨床上常通過陰道分泌物的實驗室檢查反映出女性是否存在陰道炎以及感染的病原體的類型,同時也是診療陰道感染最為重要的依據[1]。臨床常規(guī)采取0.9%氯化鈉溶液直接涂片法對女性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查,近年來革蘭染色法廣泛應用于臨床,另外還有細菌培養(yǎng)法和PCR檢驗法。為探討分析對陰道細菌感染的有效檢測方法,本研究對實驗室常用的3種細菌檢驗方法的檢驗效果結合臨床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6年1~12月來靜寧縣人民醫(yī)院婦科門診就診的94例婦科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最大為55歲,最小為
20歲,平均年齡(36.12±2.01)歲。所有患者取標本前2周內無全身及陰道用藥史。所有患者均有陰道瘙癢、白帶異常等陰道炎常見癥狀,臨床初步診斷為陰道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采集標本:患者取截石位,醫(yī)護人員通過窺陰器將陰道擴張后,用無菌棉簽從陰道穹隆后方、陰道深處或宮頸口輕柔旋轉采集分泌物樣品,避免接觸到外陰部和陰道口,尚無性生活者取其陰道口分泌物,然后將其置于試管中,試管中溶液為無菌0.9%氯化鈉溶液[2]。所有樣本均取3份,分別進行3種不同方法的檢驗。
1.3 方法[3]:提取患者陰道分泌物,分別采用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和PCR檢驗法進行細菌檢測。然后對比分析3種不同檢驗方法的檢驗結果。革蘭染色法:將清潔薄片放入95%的乙醇中浸泡后取出擦拭干凈。然后將分泌物均勻涂布于玻片上,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菌情況并判定感染的細菌類型。細菌培養(yǎng)法:將分泌物標本接種到專用的細菌分離培養(yǎng)基上,然后將其放入到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中35 ℃溫度下培養(yǎng)48 h,通過觀察選擇光滑的、半透明水滴型菌落進行生化檢驗并判定細菌類型。PCR檢驗法:在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50 μL陰道分泌物,以12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后,去除上清液并加入堿性裂解液。然后將其放入溫箱進行加熱,在98 ℃溫度中加熱10 min,再次用12000 r/min的速度離心5 min,取上清液制作DNA模板。未添加DNA的樣本為陰性對照組,添加DNA的為陽性組。通過計算樣本大小判定細菌類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革蘭染色法陽性率為43.6%,細菌培養(yǎng)法陽性率為78.7%,PCR檢驗法陽性率為75.5%。二者比較后得出以下結果:革蘭染色檢驗法對細菌的檢出率低于細菌培養(yǎng)法和PCR檢驗法,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培養(yǎng)法與PCR檢驗法檢出率均較高,二者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陰道細菌的四種檢驗方法檢查結果對比[n(%)]
健康女性的陰道內寄居著大量微生物,其中以陰道乳酸桿菌為主要優(yōu)勢菌,其能夠降低陰道pH值,維持陰道正常的酸性環(huán)境,保護菌群平衡,當某些原因,如性行為不潔、頻繁性生活、機體免疫力下降、婦科手術等外界因素影響時,可破壞陰道正常菌群平衡,一些致病菌趁虛而入,生殖道正常菌群(乳酸桿菌)數(shù)量減少,厭氧菌群(莫比倫式菌屬、類桿菌屬族、加德納菌、消化鏈球菌屬和人型支原體屬等)數(shù)量增加,陰道微生態(tài)平衡打破,從而引起陰道炎癥[4]?;颊咧饕憩F(xiàn)為白帶的量、氣味和性狀等異常、外陰部瘙癢等臨床癥狀,影響女性的正常生活。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均可能引起更為嚴重的后果,如盆腔炎、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和流產等[5]。近年來臨床抗生素與免疫抑制劑廣泛過度使用破壞正常引導的酸堿平衡,同時由于思想開放女性多個性伴侶及流產,另外衛(wèi)生用品質量隱患等多種因素影響,陰道炎癥發(fā)病率仍在持續(xù)上升。所以,通過實驗室檢查明確致菌體類型是臨床針對性治療的前提條件,可有效避免抗生素藥物應用的不合理以及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同時可避免過度用藥進一步破壞陰道的酸堿平衡,為患者最后的治愈提供最終的治療方案。
在本研究中,我們隨機選取來我院接受檢查的94例初步診斷為陰道炎的患者,分別用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3種陰道細菌檢驗方法對每位患者的陰道分泌物進行鑒定,分別是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驗法最后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革蘭染色法的檢出率低于細菌培養(yǎng)法和PCR檢驗法的檢出更高更準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目前臨床上最為常用且簡單易行的陰道分泌物細菌檢查的方法為革蘭染色法,但細菌檢出的陽性率較低;從分析結果可見細菌培養(yǎng)法在臨床應用中效果顯著,但由于檢驗過程耗時太長,環(huán)節(jié)復雜,且操作不當容易混有其他細菌或難以培養(yǎng)出目標菌群,對檢驗人員操作水平和環(huán)境要求高,因此在基層醫(yī)院中很難展開;結果可見PCR檢驗法在臨床應用中的細菌檢出率也較高,且結果特異性高、細菌的靈敏度強,對雜菌的判斷較明顯,操作簡單快速,一般在2~4 h就可以完成,實驗過程中對標本的純度要求低,隨著科技進步,PCR技術的自動化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預。因此,通過本次研究,結合臨床應用實際,PCR檢驗法較其他兩種檢驗方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PCR檢驗法較革蘭染色法和細菌培養(yǎng)法在陰道分泌物細菌檢驗中具有較多的優(yōu)勢,如細菌敏感度和特異性高,操作簡單方便,減少人為干預,故在細菌性陰道炎患者臨床檢驗中可以進行推廣和使用,以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