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左子揚
2015年4月26日,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VG戰(zhàn)隊以3∶1的總比分戰(zhàn)勝iG,問鼎Star Ladder第12賽季線下賽冠軍。
或許所有人都不會料到,F(xiàn)y手中的這座冠軍獎杯,竟是VG主隊距今奪得的最后一座冠軍獎杯。而隨著昨天在ESL ONE漢堡站決賽遺憾負于Secret戰(zhàn)隊,這已經是VG在過去四個賽季中第九次倒在距離獎杯最近的地方。1281天,九座亞軍獎杯,VG的“亞軍魔咒”究竟緣何而來?
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過去的四個賽季,VG戰(zhàn)隊的人員構成和成績走向。[注: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將現(xiàn)役選手做一個粗略的分類,年齡大于26歲或職業(yè)生涯長于五年的我們認為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將,年齡小于20歲或一線隊職業(yè)經歷不滿兩年的視作新人,處于新人和老將之間的歸為中生代選手。(數(shù)據(jù)來源:DOTA2中文wiki)]
2014/15賽 季, 由 Hao、Super、iceiceice、Fy、Fenrir組成的VG共奪得五冠三亞,并在當年的TI上取得第四名的成績。五名隊員中最小的Fy年僅19歲,年齡最大的Fenrir雖然已經25歲,但卻是和Fy在三年前同時成為職業(yè)選手。因此,當時隊內的五名選手均可視為中生代選手。
2015/16賽季開始后,BurNIng頂替Hao成為了隊伍的一號位,其余四名隊員不變,這一時期的VG最好成績是南洋杯亞軍。進入2016年后,在經歷了上海特錦賽的慘敗后,隊伍經歷了重新洗牌,由BurNIng、rOtk和Sylar三位老將與中生代的Cty、新人HYM組成的VG卻最終倒在了那一年的TI中國區(qū)預選賽上,整個賽季僅有南洋杯一座亞軍獎杯進賬。
之后的2016/17賽季,VG依舊處于相對混亂的狀態(tài),兩老(Hao、ChuaN)帶三新(Yang、Ori、HYM)的組合并沒有讓他們從TI預選賽中殺出,而2016WCA亞軍也成了VG戰(zhàn)隊那個賽季唯一的收獲。
進入2017/18賽季后,VG先是保留了上賽季發(fā)揮亮眼的新人Ori,繼而花重金引入了中生代翹楚Paparazi灬,租借了在TI7上表現(xiàn)亮眼的eLeVeN,兩名老將LaNm和Fenrir則組成了這支VG最后的兩塊拼圖。在那個賽季的官方賽事中,他們四度闖入決賽,取得了一個Major及三個Minor賽事的亞軍,并最終以2835點DPC積分、總排名第六的成績直接受邀TI8正賽。
從TI落選到直接受邀,VG戰(zhàn)隊或許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比如俱樂部管理層的變動、教練組的變化,但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或許是隊伍配置的更迭。
無論是傳統(tǒng)體育,還是電子競技,與其說“老帶新”是一種策略,不如說是已經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這里面固然有成熟的明星選手與俱樂部經營訴求的糾纏,但更重要的是,歷史和經驗表明,這是群體競技項目面對選手更迭時最好的應對方式之一。特別是對于發(fā)展不是很成熟的電子競技來說,更是如此。選手的更迭與隊伍的配置往往和成績緊密相連。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傳統(tǒng)體育里司空見慣的事情,在電子競技的世界里卻始終難以搞清楚,到底什么樣的老將具備帶新人的資格,新人的選材標準是什么,具體到帶的過程,是手把手的教,還是只提要求和方向,如何執(zhí)行全靠年輕選手的悟性。
在試圖解決這三個問題前,我們還需要搞清楚的一點是,DOTA2項目的“老帶新”和傳統(tǒng)體育或其他項目相比有何不同。首先,老選手代表著豐富的比賽經驗、穩(wěn)健的打法和不易受影響的心態(tài)。因此,老將的存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保證隊伍成績的下限,也更善于處理隊內關系(傳統(tǒng)體育中我們稱之為更衣室領袖)以及在關鍵比賽中幫助年輕選手調整心態(tài)。同時,相比較于市面上火爆的Moba游戲,DOTA2的玩家基數(shù)相對較少,這樣一來能夠符合職業(yè)標準的新人也會減少。另一方面,老將數(shù)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新人的上升通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才造就了現(xiàn)如今的局面。
回到前面提到的問題,相比于“帶”和“新”,什么樣的老將具備帶新人的資格或許是最容易解答的部分。放眼DOTA2職業(yè)戰(zhàn)隊,諸如Sansheng、xiao8、rOtk等一批老將,隨著年歲的增長如今已紛紛轉行成為教練。盡管執(zhí)教風格有所不同,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都曾奪得過多項重量級的冠軍和榮譽,在隊伍中具備領導力和親和力,對游戲有著超越絕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
關于如何帶新人,在王天挺老師的《天才球員董方卓的殘酷答案》特稿中,前曼聯(lián)球員董方卓曾談及中外教練訓練方式的不同。[引用:在國內吃住都一塊的,教練又什么都管。他(董方卓)總是按時到訓練場,準時離開,既不偷懶,也不加練。但現(xiàn)在呢,歐洲教練說應該自己理解比賽,只給個大致戰(zhàn)術,就不管了。他的速度快,彈跳好,只要球給到,把后衛(wèi)一趟,那不就進了?]
兩種方式,各有優(yōu)劣。前者能夠幫助選手更好的理解教練的意圖和技戰(zhàn)術,有助于幫助隊伍形成統(tǒng)一、固定的風格,但在臨場執(zhí)行上卻多少會有些教條;后者由于給選手的自由度更高,戰(zhàn)術則可能更加靈活多變,但另一方面則會更加仰仗新人的天賦和悟性。具體使用哪種方法,還要根據(jù)隊員的不同因材施教。
過去的1281天,VG能夠九度闖入決賽,已經是對他們實力的一種肯定,畢竟和想要成為冠軍的“天時地利人和”不同,亞軍幾乎完全是實力的體現(xiàn)。隊中有rOtk這樣經驗豐富且具備領導力的教練,又連續(xù)三個賽季挖掘出Yang、Ori、Dy三名青年才俊,闖入ESL ONE決賽也表明這支VG在經歷了短暫的磨合后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戰(zhàn)術打法。
或許他們距離TI4的巔峰時期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歷了四個賽季的起伏后,如今的VG的確在試圖摸索一條適合自身的發(fā)展路徑,只是這條路究竟能走多遠,將取決于下一個冠軍多久能夠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