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公子
間諜片、警匪片或者懸疑片,最常見的結局設計就是策劃暗黑勾當?shù)拇蠓磁?,拿著槍或者炸彈劫持人質,逼迫英雄就范。雖然我沒見過正式統(tǒng)計,但是出現(xiàn)的頻率相信不會少于愛情片里男女主角之間為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而屢屢出現(xiàn)的誤解。
每當電影里正反派對峙,觀眾就知道高潮要來了。因為這個場景在類型片中出現(xiàn)過太多次,導演和編劇一定絞盡腦汁想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式讓人覺得眼前一亮。電影收尾若是似曾相識,就猶如中秋烏云蔽月、錢塘江無水回潮一般索然無味。
面對強敵,頂著壓力解救家人或者世界這事,風度翩翩的英國間諜“007”很拿手,專門完成不可能任務的阿湯哥每幾年就來一次。在白鴿飛舞中左右手雙槍齊發(fā)的小馬哥,除暴安良和愛情總是不能兼顧的香港警察陳家駒,還有臥底多年已經(jīng)混成半個黑社會的無間道者陳永仁也都遇到過。
翻遍家里百十張光碟后,我以偏概全地把銀幕英雄們解決危機的方式分為了下面幾種。
最為常見的是正派假裝就范,在反派以為已經(jīng)得逞而注意力分散的時候,英雄用隱藏的槍或者電線、打火機、螺絲刀等不起眼的武器完成絕地反擊。
第二種情況,則靠人質的悟性。人雖然被劫持,但是和主人公有默契是關鍵。眼神在電光火石中交換,英雄已經(jīng)明白人質準備襲擊悍匪。接下來就是人質巧妙逃脫,機警的主人公沖上去制服強敵,等警車從遠處飄然而至,已經(jīng)皆大歡喜。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惡人故作聰明,而我們的英雄早就成竹在胸安排好了一切。當反派兇神惡煞地按下按鈕準備干掉人質或者整個世界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他的武器已經(jīng)啞火或程序失靈反而自戕。
當然,也有主人公和大魔頭雙雙倒地,留下人質一人撕心裂肺痛哭流涕的時候。但別急,英雄是在使詐,因為他帶了愛人給他的懷表、硬幣或者防彈背心,擋住了子彈之余,還能在對手沒死做最后反撲的時候補上一槍。
英雄們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擁有超強的身體和訓練有素的技能是不夠的。他們各個內心強大,是處理壓力的能手,猶如凱利·麥格尼格爾寫的《和壓力做朋友》中的應對壓力步驟:英雄首先接受了壓力事件和發(fā)生的事實;接著謀劃策略處理壓力源——分析敵人的弱點;搜集信息、尋求幫助或建議——利用人質或者環(huán)境為幫助;最后征服、消除或者改變壓力源——用計用策身體力行地解除危機。他們是以積極的方式看待壓力、解決壓力的典范。
很多英雄,比如《洛杉磯之戰(zhàn)》里的排長,也曾因為決策失誤導致戰(zhàn)友身亡。但他沒有懼怕壓力,而是在面對新強敵的時候,以更強的姿態(tài)從自己過往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帶領團隊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