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清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 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yè)?!?(葉瀾) 從生命關懷為核心的教育觀從發(fā), 我們崇尚的德育不是灌輸而是濡染。
一、構建大德育體系, 讓師生的生命在場
當代中小學生信息來源多樣, 價值追求多元, 思維活躍卻常常與現實沖突, 個性鮮明又時時迷失自我, 使得傳統的單一的為德育而德育的老眼光失去了準頭, 老辦法失去了魔力, 老手段失去了實效。這就要求我們創(chuàng)新德育管理, 讓師生的生命在場, 形成“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德育機制。為此, 我們奉行“學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校長親自抓, 分管領導具體抓, 德育處主任主持抓, 定主題、定時間、定目標, 引領全校德育工作朝序列化、特色化發(fā)展, 構建起了我校的大德育體系。
(一) 全員德育
全員德育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具體化與根本保障, 是師生生命的全面綻放。學校規(guī)定行政人員“一崗雙責”, 既是各級事務的管理人, 又是德育工作者, 做到管理育人;專任教師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做到教書育人;教輔后勤人員立足本職工作, 保障學生成長, 做到服務育人。學科教學的目標中, 知識和技能是知識目標, 過程與方法是方法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德育目標, 這些都是評價的重要維度, 是必須實現的目標;后勤管理中學生用餐文明、乘車禮儀, 都是教育管理的重點方面;集體活動中的路隊秩序、觀賞行為, 無不滲透著德育要求。一些中心工作、綜合性活動, 我們直接將德育工作落實到各條線和各部門。如我們將10月份定位為少先隊文化活動月, 倡導每一位教師指導或參與一項諸如入隊儀式、主題班會、晨會、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隊禮隊歌評比、“紅領巾心向黨”征文、我為紅領巾添光彩等活動。要求音樂課上教唱隊歌, 美術課上學畫黨旗、國旗和隊旗, 班隊活動課上全面了解少先隊的相關知識, 增強少先隊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二) 全程德育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真正的教育就應該育人于無形。學校的一切課堂都是德育的陣地, 一切活動都是德育的過程。從早晨進校開展大課間活動, 到放學道別離校, 學生進校后一天的生活, 就是一個完整的德育過程。晨間, 游戲的選擇體現個性, 也倡導合作;午間, 閱讀可以在“幸福書吧”自由選讀, 也可以進入圖書館集體座讀;下午, 自修時間允許隨意把玩“科普智慧墻”上的儀器, 也允許到科學探究室分組活動。德育與智育融為一體, 德育與體育交互生輝, 德育與技能教育、勞動實踐教育相得益彰, 讓學生成人又成才, 師生生命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實時綻放。
(三) 全域德育
墻壁會說話, 花園會上課, 走廊會交流。進入學校大門, 就是進入了德育的大世界, 無空間限制, 無地域限制。課堂教學, 滲透德育內容;校園文化, 陶冶學生情操;各項活動, 傳統道德能量。開放式“幸福書吧”, 自助式“科普智慧墻”, 精心種植的一草一木, 都是教育的資源。同時, 我們以家長學校為平臺、家長委員會為紐帶, 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在這樣一個場域, 師生生命的光彩相互融合, 相互影響, 幸福綻放。
二、開展微德育創(chuàng)新, 讓師生的生命出彩
積微成著, 跬步致遠。所有有效的德育活動, 都應該引導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增強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落實道德行為, 讓生命因此不斷地高尚起來。這樣的德育, 可以是轟轟烈烈的活動, 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事件, 留下歷久彌深的影響。根據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 我們精心組織開展的幸福入學禮、光榮入隊禮、快樂成長禮、感恩畢業(yè)禮, 這些活動隆重、熱烈、莊嚴、入心, 深受學生喜歡, 受到家長、社會的高度充分肯定。這樣的德育, 也可以是潛移默化的氤氳, 讓生命因此不斷地潤澤起來。在常規(guī)的活動內容中注入鮮活的時代元素, 在常見的活動形式上進行小改革、微創(chuàng)新, 則能夠讓教師和學生更加喜聞樂見, 從而使他們的生命煥發(fā)出耀眼的光彩。
(一) 微創(chuàng)新最突出的是班主任工作室
班主任工作室是我們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并在實踐中得到發(fā)展的重要的德育研究與管理形式。不同于各地普遍流行的由名師領銜的學科工作室, 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室更接近工作坊的性質, 由各年級中部分具有創(chuàng)新意愿的優(yōu)秀班主任自主組成工作團隊, 發(fā)現并收集平時教育活動中的問題, 通過集體研討提煉出值得研究的話題, 并提出解決的方案, 然后由這些優(yōu)秀班主任帶領本年級其他班主任一起嘗試解決這些問題的工作模式, 這集中地呈現了教師的生命光彩。從2011年成立以來, 工作室在諸如課間十分鐘的管理模式、食堂管理方式、大課間組織形式等方面, 為學校工作水平的提升, 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也成為學校的一個特色項目。
(二) 微創(chuàng)新最典型的是微講壇
道德知識要傳授, 道德情感要傳遞, 道德實踐要拓展, 道德成果要推廣。這樣的一個過程, 既有師生個體生命的綻放, 也有他們相互的照亮。學校定期邀請領導、專家、家長、優(yōu)秀學生等走進“道德講堂”, 分享對真教育、真教師的認識。組織干部帶頭宣講, 發(fā)動身邊教師講, 通過講他人的經歷、講自己的心得體會、講身邊的故事。主講人自己準備主題, 其他人自愿參加。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 讓聆聽者以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來學習身邊模范的事跡, 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悅, 成為激勵自己成長的動力。微講壇講述的是師生的故事, 傳遞的是師生的感動, 展現的是師生的精彩。微講壇開講以來, 在師德教育中, 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三) 微創(chuàng)新最感人的是小慈善
善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 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植入善的種子, 讓孩子的生命因善的教育而燦爛。最接地氣的、最感人的, 就是從師生身邊做起, 從最小的善舉善行做起。小慈善, 大愛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不讓任何一位學生因故影響學習, 是我們最樸素的教育情懷。學校每學期都摸底排查, 了解信息, 建立專門檔案, 通過結對幫扶來幫助學習困難學生, 通過咨詢疏導來幫助心理障礙學生, 通過集體活動來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等等, 讓這些學生走出學習與生活的陰影, 走向陽光, 不再孤單。小慈善匯聚的是愛的力量, 傳遞的是善的能量, 展現的是生命的光華。
三、打造多層次平臺, 讓師生的生命升華
德育是做人的教育, 特別講究實踐的體驗。由于各年級學生年齡不同、道德認識不同、道德規(guī)范形成的程度不同、道德品質所達到的水平也不同, 特別需要我們重視建構各種平臺, 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展示的機會和成長的機會。同時, 在學生的道德實踐、師生的教學相長中, 師生的生命自然也獲得了升華。
(一) 加強常規(guī)養(yǎng)成教育
教育要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對青少年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 強調教育形式的日常性, 堅持教育內容的層次化, 能保證教育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 使德育取得實效。依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 學校制定了《小學生在校一日常規(guī)》, 在雙周計劃中確定每周教育重點, 各班在班隊計劃中確定“每周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一年級組班主任編寫了《好習慣三字經》;為了學會課間有序活動, 少先隊組織課間游戲評比, 既評開展的質量又評學會的數量;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用餐習慣, 學校開展了文明用餐創(chuàng)優(yōu)爭旗活動, 安靜、有序、安全用餐的學生和班級能得藍旗, 節(jié)約糧食、“光盤”做得好的能得綠旗, 得到兩種旗幟數量多的可獲月度紅旗。為了達到互幫互學的效果, 學校還建立了年級聯誼、幫帶制度, 紅領巾監(jiān)督崗定時監(jiān)控、督查制度, 實實在在地讓“常規(guī)要求”變成“日常規(guī)范”。
(二) 開展校內節(jié)慶活動
節(jié)假日都有一定的政治背景或文化內涵, 是非常好的德育契機。例如, “三八節(jié)”“教師節(jié)”開展感恩系列活動, “國慶節(jié)”開展繪畫、征文等熱愛祖國的活動, “減災日”“消防日”開展逃生疏散演練活動, 一方面營造了富有文化氣息的節(jié)慶氛圍, 另一方面也通過活動加強了對學生的教育, 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作為德育教育的“活力之源”, 我們以時間為經, 以項目為緯, 建立了一系列活動平臺, 如“跳蚤市場”“學雷鋒周”“隊文化月”“社會實踐季”以及“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安全法制宣傳日”等。學生在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陶冶情操, 洗滌心靈, 健康成長;教師在活動推進過程中享受著學生發(fā)展的快樂。
(三) 建立評優(yōu)表彰機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表彰的激勵是深遠的。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 只要有成績、有進步, 我們就要肯定, 就要表揚。為了增強責任感, 激發(fā)自豪感, 我們以“感動校園年度人物”“十大陽光隊員”兩大系列活動為抓手, 大幅度表彰獎勵教師、學生, 使爭先創(chuàng)優(yōu)成為學校的主旋律。在此過程中, 評比表彰的有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感動校園十大人物, 有“十大陽光隊員”“陽光隊員單項獎”“三好學生”“文明學生”“優(yōu)秀學員”等。我們不但注重師生獲獎的結果, 更注重獲得榮譽的過程, 特別注重師生領取榮譽、享受成功的幸福體驗。因此, 不管是什么樣的活動, 學校都努力讓師生參加活動有熱情, 受到表彰有激情, 人生體驗有真情, 能夠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健康成長, 幸福發(fā)展, 讓生命不斷升華。
“要想讓一片空地不長荒草, 唯一的辦法是給它種滿莊稼?!遍_展關照師生生命的綠色德育活動, 是學校德育的方法也是目標, 是過程也是結果。唯其如此, 這樣的德育才能被人接受, 這樣的活動才能持續(xù)反復, 才能成為師生生命綻放的舞臺。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