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青青
現(xiàn)在的一元錢能買什么?買一根雪糕,一個棒棒糖,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因為一元錢面值較小,很少有人在意。但我小時候卻能因為一元錢,快樂一整天。那時候我最喜歡去姥姥家,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給我一元錢。而今,姥姥離開我們20多年了,但每次看到一元錢,我都會想起姥姥。
姥姥熱情好客,每次去姥姥家就像過年一樣。姥姥會親手做一大桌子好吃的,但是,姥爺、老舅沒上桌,誰也不能先動碗筷,這是姥姥家的規(guī)矩。那時候姥爺、老舅都是大忙人,經(jīng)常在工廠加班,全家人都盼著他倆早點回來。在大家的焦急等待中,姥爺、老舅終于回來了,姥姥把姥爺愛喝的散白酒用熱水燙好端上來,等待姥爺發(fā)話。姥爺一聲“吃飯吧”,話音剛落,我們紛紛拿起碗筷。如果姥爺和老舅只回來一個,姥姥會把做好的菜用空盤子扣起來,免得涼了?!耙患胰艘欢ㄒR齊,團(tuán)結(jié)一致。”這是姥姥常說的話。
小時候我不明白,姥姥家為什么有那么多好吃的。姥姥家住樓房,我家住平房,我以為住樓房的都比住平房的條件好。其實現(xiàn)在想想,姥姥家條件并不算好,雖是樓房,但是一樓,挨著公廁,開窗時一股難聞的氣味就會串到屋里。那些好吃的都是過年過節(jié)時,親戚串門送的存貨,姥姥不舍得吃,特意留下來做給家里客人吃。
姥姥有四個孩子,母親排行老三,老舅最小,老舅當(dāng)時還在讀夜校,需要補充營養(yǎng)。姥姥卻只照顧我,不停地往我飯碗里夾魚夾肉,說:“你年齡最小。”這惹來老舅的“不滿”:“好像要考試的是我?!边@個時候全家人都開心地笑了。
飯后姥姥總喜歡帶我去東塔公園玩兒,路上,她從褲兜掏出用手絹包好的一元錢紙幣放在我手中,說:“多讀點書,將來有出息?!蹦欠N期許和幸福的目光,在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時候工廠的工人一個月工資二三十元錢,一元錢能買很多東西呢。
姥姥心靈手巧。孫女和外孫女從小到大的棉襖、棉褲、毛衣、毛褲、毛襪、毛手套……都是姥姥用雙手一針一線織補出來的,一年一套,絕無重復(fù)。
姥姥剛退休不久就查出了惡性肝病,后來確診為肝硬化腹水,她放棄了手術(shù),希望能給家里省些錢。她病后的連續(xù)幾年春節(jié),給我和表姐們每人200元作為壓歲錢,在上世紀(jì)90年代初,壓歲錢超過百元可以說是巨款。這是她最后留給孩子們的“無聲力量”。
姥姥離開我們20多年了,但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姥姥,是她讓我懂得了心存感恩、積少成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