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教育的內(nèi)涵》一文中,我曾經(jīng)寫道: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將教育僅僅理解成一種工作,因為教育是我們一輩子的生活。教育是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教育是我們曾經(jīng)的來路,它是我們的過去和現(xiàn)存,也是我們的未來。
2014年秋,當我們悟出“教育始于家庭,歸于學校,成于自己,但成長無法代替,父母和老師能為孩子成長提供的只是一種幫助。”時,我們提出了一個“幫教育”的概念,認為“教育是一種因愛而生,為成長而來的幫助?!辈⒃谡軐W層面強調(diào)“生命本幫”和“幫能再生”,在實踐層面強調(diào)“教育是幫的藝術(shù)”,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人獲得幫的能力,擁有幫的精神,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
至此,光谷實驗中學給了教育一個明確的定義,也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和語言,更有了一群人的教育行動。
教師只有理解了學校的價值和意義,認同教師職業(yè)的崇高與神圣,方能自信而勇敢地走進校園,走向課堂。
作為教師,我們至少會擁兩種財富,一是職業(yè)的崇高和偉大,這是一種精神財富,另一個是桃李滿天下。倘若你認為桃李滿天下是一種財富,教育者就不會是清貧的。倘若我們終身從教,弟子三千無人認我,我們富有也是貧窮的,更是落魄的、失敗的。
除了幫助,除了被需要,沒有什么會讓一個人感到自我的崇高和幸福。于是我們堅信,母親之所以成為母親,是因為除了給予了生命,母親還給生命以愛、幫助和成長,所以母校之所以稱之為母校,是因為除了給予了未來,教育者也給了生命以愛、幫助和成長,于是我們更相信“師生關(guān)系就是教育質(zhì)量”“教育是幫的藝術(shù)”等“幫教育”的定理和密碼。
2017年9月8日,在以“堅守教育,為師光榮”為主題的教師節(jié)會上,學校發(fā)起了尋找“從教育三十年”教師的活動。當嚴永洪、彭春風、江芳等九位教師走上前臺,我們發(fā)現(xiàn),這九位從教三十年的教師,一直堅守在教育的第一線,甚至還在九年級,而且越戰(zhàn)越勇。而今秋,連續(xù)9年帶畢業(yè)班數(shù)學的55歲的嚴永洪老師依然在九年級,明年將退休的彭春風老師仍在英語第一線,數(shù)學江芳老師又當起了“華一班”的班主任。
在我看來,他們重塑了學?!昂献鳌⒎瞰I”“問道、弘幫”的校園精神,賦予了“幫教育”以深刻的內(nèi)涵,給青年教師以榜樣。
在“幫教育”看來,教師的成長是一個自救的過程,為此提出了一個“自救教師”的概念,強調(diào)“內(nèi)在的自我”。但光谷實驗中學依然在為教師的成長搭建設(shè)平臺。
從“物外書吧”到“101讀書會”,從“相約星期一班主任論壇”到“幫學課堂星期三”,從“常規(guī)教學六個一”到“青藍工程師徒結(jié)對”再“學帶優(yōu)青名師工作室”,而“走向閱讀”“走向研究”“聚集課堂”等主題的“幫教育”年會已經(jīng)開到第三屆,不定期的“幫教育”論壇已經(jīng)開到第十期。
但事實上,“教師發(fā)展的核心是基于自我的建構(gòu),內(nèi)在自我是核心?!?為此,教師無論是參加校外的培訓還是參加學校的校本研究,教師只有想成長并主動參與其中,才能有所收獲,否則一切外在的活動都是無效的。
所以我堅信:只有教師理解了教育,認同自身的職業(yè),信守“教育是以自我的改變?nèi)ビ绊懰恕焙汀敖虝褪墙套约骸?,并開始向榜樣教師學習時,教師向內(nèi)的成長才會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