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華,沈壽琴*
(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二區(qū),江蘇 如皋 226500)
在臨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中,急性腦梗死較為常見,其具有較高致死率和致殘率。有研究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時間窗內(nèi)溶栓治療[1]。而目前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靜脈溶栓,即在發(fā)病6h內(nèi)進行靜脈溶栓,其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療效。但由于患者行溶栓治療時可能引起腦出血或再灌注腦損傷,因而臨床必須加強護理[2]。因此本文選取我院行溶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即對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梗死溶栓治療的效果做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溶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本次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曉同意。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為51-82歲,平均年齡為(68.5±±4.7)歲。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52-83歲,平均年齡為(67.9±5.3)歲。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即包括密切監(jiān)測病情,指導正確用藥,合理運動、飲食等。而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具體為:(1)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即由主管醫(yī)生、科室主任、護士長等共同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并根據(jù)患者疾病制定臨床路徑表格計劃,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指導、活動、入院檢查、指導、治療、護理以及出院制動等內(nèi)容。(2)入院護理。即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對臨床路徑評估表進行填寫,要將醫(yī)院情況詳細介紹給患者,并解析路徑表上的內(nèi)容,以確?;颊吣芊e極配合。(3)記錄患者行為。即綜合評估、教育以及評價患者的病情,并根據(jù)其護理需求對護理內(nèi)容做適當?shù)恼{(diào)整。(4)做好交接班。即護理人員在交接班以及查房的過程中,注意做好交接班手續(xù),并對患者加強飲食、運動等指導,注意對其加強監(jiān)護,以督促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5)出院評估。即對患者恢復情況作出出院評價和評估,然后叮囑其出院后注意休息和飲食,且對于自身的恢復情況需每天進行記錄,另外要結(jié)合自身的情況對康復內(nèi)容作出適當?shù)恼{(diào)整。
比較兩組溶栓治療成功率、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等。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卡方用以檢驗計數(shù)資料,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經(jīng)P值判定,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溶栓治療成功率88.89%(40/45)較對照組71.11%(32/45)顯著較高,且P<0.05。
觀察組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等較對照組顯著較短,且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s)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min)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5 45.4±2.3* 10.2±3.1*對照組 45 67.1±4.2 16.5±4.3
在臨床上,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在實施靜脈溶栓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加強護理干預意義重大。在護理上準確性、預見性把握患者的病情,則能確?;颊咧委熎陂g獲得針對性的護理干預[4]。通過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加以干預,即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對患者加強入院護理、行為記錄、做好交接班工作、加強出院指導等,既能對患者加強心理上的護理 和干預,還能使其對自身疾病以及醫(yī)院情況有較為詳細的了解,同時能確?;颊咴谥委熎陂g獲得有效的監(jiān)測,因而有利于發(fā)現(xiàn)異常時及時處理,這樣就能極大的提升患者的治療成功率[4]。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溶栓治療成功率88.89%(40/45)較對照組71.11%(32/45)顯著較高,且P<0.05。觀察組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等較對照組顯著較短,且P<0.05。因此可以看出,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梗死溶栓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梗死溶栓治療的效果非常顯著,即可提升患者溶栓治療成功率,又能縮短其溶栓治療及住院時間,因此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