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并針對每學期都提出了具體要求。作為“問題化學習”的母體實驗學校,上海市教育學會寶山實驗學校結合課程標準制定了學生問題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由于一年級學生處在“提出問題”的起步階段,于是確定了傾聽的觀測指標,即“注意傾聽老師與同伴的問題,能聽清楚他人的問題,并試圖理解”;將傾聽能力培養(yǎng)與學校綜合課程的育人目標相結合。將培養(yǎng)“能認真傾聽老師與同伴的問題,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規(guī)范表達”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小學生好動,表現(xiàn)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常有教師提問某個學生時,其他學生卻在干別的事。有的學生缺乏明確的傾聽目標,無事可做,所以就不聽了。有的學生能夠認真傾聽,但與教師交流時只會重復之前的發(fā)言,缺少自己獨立的表達。如果學生不明白傾聽的目的,不知要聽什么,也就不會從傾聽中獲益,不能形成傾聽能力。一年級學生處于識字的關鍵期,傾聽至關重要。筆者通過課堂實踐,結合問題化識字的特點,對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進行了嘗試。
一、明確活動目標,引導傾聽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上,教師需要給予規(guī)范化的指導。在問題化識字的課堂中,教師對識字口令進行了“短平快”的設計。針對識記的生字,學習生字有兩問:一問字音,二問字形;針對四會字,學習生字有三問:字音、字形和字意;針對寫字指導,學習寫字有兩問:一問字形結構,二問關鍵筆順。這些口令瑯瑯上口,易被學生接受??诹钪邪俗R字目標,同時也是傾聽目標。課堂上學生通過傾聽口令,就知道下一步的識字目標,并準備好進行交流;不發(fā)言的學生也明白自己要傾聽什么,并可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補充或追問。
二、結合小組交流,教會傾聽
一是在學生小組合作的準備過程中善于傾聽,有利于小組交流過程中糾正組員的回答。問題化識字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傾聽能力的有效途徑。結合問題化識字的不同目標,小組成員擁有相同的任務,學生會格外認真地傾聽其他同學在組內(nèi)的發(fā)言是否符合要求,有沒有遺漏內(nèi)容,比如會互相提醒“你還沒有組詞呢”;傾聽有沒有找準重點,如“這個字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傾聽他人的表達是否規(guī)范,如“我們要一起喊口令,再匯報”。因此,與其在課堂上督促學生認真聽別人的發(fā)言,不如讓學生在共同的任務中合作交流,彼此傾聽;與其在學生交流時不斷地喊停,告訴他們這不對、那不對,不如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協(xié)助與督促。
二是在小組合作的展示環(huán)節(jié)認真傾聽,對其他小組匯報成果進行補充。在問題化識字的起始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問題化識字的基本規(guī)范。問題化識字作為問題化學習的一種課堂實踐,它的本源仍是“以學生的問題為起點”。將識字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相結合,可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豐富。例如,在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上學期《大還是小》一課,在學習“自”時,小組匯報的學生編了一個口訣“mù加撇就是自”,臺下的學生提出了問題“你們說mù加撇就是自,可究竟是哪個mù呢”。臺上學生迅速反應說“眼睛的目,加一‘撇就是‘自”,答案升級了一個版本。緊接著臺下的學生又提出“你們說目加一撇就是自,可是不知道‘撇應該加在哪里”,臺上學生思忖后恍然大悟,補充為“先寫撇,再加眼睛的目,就是自”。
三是在小組匯報交流之后利用傾聽,追問字詞的學習。隨著識字學習步入第二學期,在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時,要有意識、有側重、有方法地去識字。這時基于學生問題化識字的課堂傾聽,將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追問能力。通過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使學生意識到已學過的內(nèi)容是哪些,對字詞學習中的一些淺層次問題進行追問,如“這個字怎么讀準”“這個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這個字怎么組詞”,使學習進一入深化。
例如,在《彩虹》一課,第二小節(jié)出現(xiàn)了“澆、灑”兩個生字,分兩次學習會浪費時間,于是教師在學習“澆”時,引導學生關注文中還有哪個字的偏旁也是“三點水”。學生找到之后,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始追問,教師提醒學生認真傾聽:“我想考考大家除了這兩個字有三點水,還有哪些字有三點水旁?”學生積累了一些“三點水”旁的生字。教師追問:“我想請教大家三點水旁和什么有關?”學生根據(jù)部首理解字的意思,并通過做動作表達?!拔蚁肟伎即蠹摇疂踩サ羧c水還能加哪些部首?”學生聯(lián)系上學期配套練習中曾出現(xiàn)過的字,運用“換部首”的方法積累了“燒、繞、撓”等生字。
這兩個生字的學習為接下來“提、挑”的學習做了鋪墊,通過傾聽別人的問題,學生構建了自己識字、問字、學字的問題系統(tǒng),隨后的識字環(huán)節(jié)就是運用所構建的系統(tǒng)繼續(xù)學習,通過傾聽不斷挖掘問題化識字的新高度??梢?,與其靠教師絞盡腦汁地設計識字環(huán)節(jié)教學生識字,不如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并豎起耳朵傾聽,這樣可以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識字思維。
三、融入評價機制,鼓勵傾聽
要使傾聽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也需要評價機制作保障。一年級的語文問題化識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鞏固應用問題化識字系統(tǒng)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中要觀察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眼神、姿勢、舉手情況等。在問題化識字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問題作為一項評價學生傾聽的指標。在起步階段,教師希望學生通過傾聽掌握問題化識字課堂交流的基本規(guī)范,讓學生重復應用規(guī)范的語言,如“我想請教大家……”“我想考考大家……”。學生通過認真傾聽,就能辨析本身含有提示性的語言,去區(qū)分哪些問題是別人不明白的,哪些問題是同學用來考自己的。
在問題化識字的發(fā)展階段,教師鼓勵學生針對生字的“音、形、意”不斷追問,學生則通過傾聽,關注別人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自己能夠解答的問題,同時判斷自己是否還能從某個方面繼續(xù)追問,不斷思考并糾正自己將要進行的發(fā)言,這個過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構筑了自己的問題系統(tǒng)。
不斷傾聽別人,才能不斷引發(fā)追問,追問別人從追問自己開始。教師也許不能保證在一節(jié)問題化識字的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臺上散發(fā)光芒,但卻可以構建一個人人都能認真傾聽的課堂,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活動中積極投入,在匯報交流中展示智慧。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