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代前期黑龍江布特哈貢貂群體演變考析

        2018-12-08 09:29:26張麗李萍
        社會科學 2018年10期
        關鍵詞:黑龍江

        張麗 李萍

        摘 要:清代,在西起額爾古納河東至結(jié)雅河,北起外興安嶺南至嫩江流域這一毗鄰俄羅斯的遼闊邊疆地區(qū),聚居著一個專門向清政府繳納貂皮貢的少數(shù)民族群體——布特哈貢貂群體。從清政權(quán)建立到康雍兩朝的清代前期,在布特哈貢貂群體形成過程中,先后有屬于索倫部的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人,喀爾喀蒙古所屬巴爾虎人,以及厄魯特蒙古所屬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被納入其中。但至1732年布特哈八旗編設,喀爾喀蒙古屬民巴爾虎人以及厄魯特蒙古所屬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最終又被編入駐防八旗,成為清政府的建制之兵。只有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人始終是布特哈牲丁的主體。清代前期布特哈貢貂群體的演變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者對北部邊疆少數(shù)民族治理措施的探索,也奠定了有清一代管理黑龍江毗俄邊疆民族地區(qū)的基礎。

        關鍵詞:清代前期;黑龍江;布特哈貢貂群體;邊疆民族地區(qū)治理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18)10-0134-09

        清代,在西起額爾古納河東至結(jié)雅河,北起外興安嶺南至嫩江流域這一毗鄰俄羅斯的遼闊邊疆地區(qū),聚居著部族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其中專門向清政府承擔貢貂義務者組成了布特哈貢貂群體。這一貢貂群體源自于清初對黑龍江上游索倫部的征服,歷經(jīng)康雍兩朝基本形成。在其形成過程中曾包含三個民族群體:被稱為索倫部的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人,喀爾喀蒙古所屬巴爾虎人,以及厄魯特蒙古所屬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但至1732年布特哈八旗編設布特哈貢貂群體形成時,只剩下屬于索倫部的鄂溫克、達斡爾和鄂倫春人。這些少數(shù)民族部眾分別是在什么時期、因為何故成為布特哈牲丁的?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的屬民又是如何退出布特哈貢貂群體的?本文嘗試依據(jù)相關史料,對清朝前期黑龍江上游和嫩江流域布特哈貢貂群體的演變進行梳理考析,從中管窺清政府對東北邊疆民族地區(qū)的管理狀況。

        一、索倫部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人成為布特哈牲丁

        清初在黑龍江上游流域聚居著以鄂溫克、達斡爾和鄂倫春人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它們由于生活地域相同而被統(tǒng)稱為索倫部1667年清朝史料中第一次出現(xiàn)打虎兒的記載,1683年又將索倫、打虎兒、俄羅春并列陳述加以區(qū)別,此后清代史料中的索倫才專指鄂溫克人。。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稱帝清政權(quán)正式建立后,為統(tǒng)一黑龍江上游地區(qū),發(fā)兵征討索倫部,開創(chuàng)了將其部眾納入布特哈貢貂群體的先例。

        在征討黑龍江上游索倫部的過程中,清政權(quán)對于索倫部眾主要采取三種方式進行處置。第一種是將俘獲的索倫邊民遷往遼東盛京、錦州等地,分散編入滿洲八旗,補充兵員,使其成為“新滿洲”。1640年8月皇太極將“所獲新滿洲壯丁二千七百九人,婦女幼小二千九百六十四口,共五千六百七十三人,均隸八旗,編為牛錄”《清太宗實錄》卷52,第12頁。。1644年7月第三次征討結(jié)束后,所俘獲的近二千人口亦被分散編入滿洲八旗之中。第二種是對迫于清軍壓力主動前來歸降的索倫部眾,清政權(quán)將其遷往嫩江流域單獨編設佐領進行管理。滿洲大軍連續(xù)進攻黑龍江上游,使索倫部受到極大壓力,不斷有索倫邊民或集體或零星前來歸順。1640年7月當三百三十七戶共男子四百八十一人前來歸降時,皇太極派理藩院參政尼堪等攜蟒緞、素緞、青藍布前往迎接,將其安置于“吳庫瑪爾、格倫額勒蘇、昂阿插哈地方”《清太宗實錄》卷51,第32頁。。昂阿插哈即齊齊哈爾南面的昂昂溪,格倫額勒蘇即古龍沙漠參見烏云達賚《論明末清初對索倫部戰(zhàn)爭的起因及其后果》,《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1987年第4期。,吳庫瑪爾在洮兒河口附近《達斡爾族簡史》,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頁。,三地都位于嫩江下游。尼堪等領命后,前往頒賞并將歸附的索倫部眾編為八個牛錄,安置于嫩江下游流域從事農(nóng)耕。1641年6月末第二批主動前來歸降的一千六百七十五人到來后,亦被安置于嫩江流域,“以都勒古爾、達大密、綽庫尼、阿濟布為牛錄章京,管理索倫部落新降人戶”《清太宗實錄》卷56,第6頁。。其他零星來歸者也被遣往嫩江流域編佐貢貂。在清兵統(tǒng)一黑龍江上游的過程中,因前來歸順而被安置于嫩江流域的索倫部眾為數(shù)不少。根據(jù)《清太宗實錄》記載,1641年7月朝廷在盛京“賜索倫部落牛錄章京都勒古爾、達大密、阿濟布、訥努克、竇特、布塔克、充內(nèi)堪代、俄爾噶齊、吳葉布、勒木白德、烏陽阿、章庫、車格德、拜察庫、撓庫、訥墨庫等蟒緞朝衣、玲瓏鞓帶、鞍馬、緞、布、撒袋、弓、矢等物有差。設宴于驛館。遣還”《清太宗實錄》卷56,第6頁。。在這十六個牛錄中有與同年6月所編四個嫩江牛錄索倫相互重疊者,清政府在賞賜宴賚之后將其與嫩江流域的牛錄索倫一起“遣還”,很可能說明這些牛錄索倫有共同的聚居地域。由此可以推測,此時嫩江流域很可能已經(jīng)有十六個牛錄索倫。第三種是對從前已經(jīng)歸順納貢且未附和博穆博果爾與清朝為敵的索倫部眾,清政權(quán)令其仍居彼地編戶貢貂。1639年12月—1640年5月第一次征討博穆博果爾索倫部時,皇太極傳諭:“爾等師行所經(jīng)屯內(nèi),有已經(jīng)歸附納貢之屯?!亻_列屯名數(shù)目付爾,毋得違命騷擾侵害。”《清太宗實錄》卷49,第7頁。在黑龍江上游索倫部中,清政權(quán)最忠實的屬民是額駙巴爾達齊所轄達斡爾部眾,巴爾達齊自1634年臣服后從未附逆叛亂,在清兵對博穆博果爾等部用兵期間,仍連年前來盛京朝貢。對于這些始終支持清朝的部眾,清政權(quán)仍讓其在原地居留。

        移居嫩江流域和留居原地的索倫部邊民要向國家承擔貢貂義務。據(jù)《清太宗實錄》記載,1642年4月“賜貢貂之……索倫部落牛錄章京訥耨克等二十二人宴,并賜鞍馬、撒袋、衣、帽、緞、布等物有差”《清太宗實錄》卷59,第24頁。。1642年7月“賜貢貂索倫部落牛錄章京克爾特米、阿濟布等十四人衣服、靴、帽、緞布等物有差”《清太宗實錄》卷61,第16頁。。訥耨克、克爾特米和阿濟布都因主動歸附而被安置于嫩江流域,顯然他們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是因代表部眾前來貢貂而受到賞賜的。此后,有關嫩江流域索倫部貢貂的記載不絕于史料。留居黑龍江故地的索倫部眾,除了清朝額駙巴爾達齊一如既往按年貢貂外,其他邊民作為臣服清朝的象征當然也必須履行貢貂義務。史料中的有關記載比比皆是。如1646年8月“索倫部落、使鹿部落、喇巴奇等貢貂皮,宴賚如例”。1650年“索倫部落、使鹿國各進貢貂皮,宴賚如例”《清世祖實錄》卷26,第22頁;卷49,第13頁。。1653年“沙哈連吳賴郭薄兒屯倫布的弟吳墨泰進癸巳年貢貂皮捌拾張,能吉勒屯韓皮力進癸巳年貢貂皮拾張,又進次年貢貂皮拾張,共貂皮壹百張”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第一編)上冊,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0頁。。1657年1月“黑龍江郭博爾村頭目吳默德遣其子弟招降索倫部落達爾巴等十戶,來貢貂皮,賜朝衣馬匹等物有差”《清世祖實錄》卷105,第2頁。。吳墨泰和吳默德是同一個人,不僅代表自己的村屯履行貢貂義務,而且還負責繼續(xù)招降其他未歸順者向清政府貢貂。

        但留居黑龍江故地的索倫部邊民生活并不安定,正當清政權(quán)在黑龍江上游流域征服索倫部的軍事行動接近尾聲之時,從 1643年開始沙俄首批以波雅科夫為首的哥薩克侵略者闖入了他們的家園染指我國東北邊疆地區(qū)。而此時基本完成了統(tǒng)一黑龍江流域任務的清政府,則舉兵入關將戰(zhàn)略重心南移致力于定鼎中原。由于無力北顧保護屬民,只好消極地將黑龍江中上游流域的各部族大規(guī)模南遷。所以留居黑龍江故地的索倫部大部分邊民其實在故地生活不久便又經(jīng)歷了一次內(nèi)遷的動蕩。1649年6月底世居精奇里江的清朝額駙巴爾達齊為躲避沙俄入侵率先舉族內(nèi)遷,被清政府“授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與其同來者亦受到不同等級的分封《清世祖實錄》卷44,第5頁。。清政府將巴爾達齊及其族眾編入滿洲八旗安置于北京。這樣一來,巴爾達齊的達斡爾部眾就脫離了貢貂者的行列轉(zhuǎn)變?yōu)椤靶聺M洲”。但移居京城者的政治地位并非一成不變,跟隨巴爾達齊一起進京的同族鄂謨爾托之子布濟爾岱在康熙初年就由京城被派往嫩江流域的齊齊哈爾屯擔任索倫總管,布濟爾岱即博吉勒岱。此后,博吉勒岱之子和通吉(又寫做洪吉、鴻杰)及其孫和托克歷任索倫總管(清)弘晝等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三十六,遼海出版社2002年版,第446頁。,其直系后裔也又由京城遷往嫩江流域,重新變?yōu)樨曱醯牟继毓勘姟?/p>

        除了精奇里江巴爾達齊舉眾內(nèi)遷之外,黑龍江北岸其他邊民也紛紛內(nèi)遷。1653年清廷還派人前往黑龍江上游薩哈連烏喇動員達斡爾人內(nèi)遷,稱:“彼處居住屯民稀少,且羅禪人又詳知爾等居住地方,以后如每年來犯,爾等不得安居,路途遙遠,又不能一時赴京聞報,必致離散。今差人到彼,爾等即移來單木土索隴弄泥處,酌量周圍,立屯居住,庶爾等亦得安寧,來往貿(mào)易進貢,不致勞苦,各得安生?!敝袊谝粴v史檔案館編:《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第一編)上冊,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7頁。這里所說的弄泥就是嫩江。在清政府的動員下,薩哈連烏喇步兒洪屯首領綽奇太及其兄弟陸續(xù)率眾移居嫩江流域達把代地方。1657年以后綽奇太的鄰居阿兒地屯吳默德也率眾南遷嫩江流域。在這次移民潮中具體有多少索倫邊民南遷嫩江,雖沒有明確記載,但根據(jù)間接史料判斷數(shù)量不少。如1665年清政府將南遷嫩江流域的鄂溫克頭人敖洛克騰部壯丁2134名編為29個佐領。1667年將未編佐領的達斡爾一千一百余口編為十一佐領,設頭目管轄《清圣祖實錄》卷22,第17頁。。由于在清軍統(tǒng)一黑龍江上游過程中安置于嫩江流域的索倫部眾已經(jīng)被編成牛錄,所以這些新編的牛錄顯然是新的移民。這次南遷持續(xù)的時間很長,直至1671年仍有鄂溫克人墨爾迪勒氏率領十六戶四十余丁從黑龍江的鄂奇村來歸于逢春、厲聲主編:《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東北邊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19—120頁。。這些新移民照舊要向朝廷貢貂,1663年清政府設布特哈總管參見金鑫《清代前期布特哈總管沿革探析》,《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對嫩江流域日益增多的牛錄索倫進行專門管理。索倫部大批南遷后,仍有部分鄂倫春人留居黑龍江故地,清朝稱其為“雅發(fā)罕鄂倫春”,“雅發(fā)罕鄂倫春”繼續(xù)履行貢貂義務,其貢貂事宜由布特哈官員即諳達負責,“諳達歲以征貂至其境,其人先期畢來,奉命維謹。過此,則深居不可縱跡矣”何秋濤纂輯:《朔方備乘》(一),(中國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151頁。。

        清初,居于黑龍江上中游的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人先是在清政權(quán)統(tǒng)一東北的強大壓力下發(fā)生了第一次分化,接著又開始遭受沙俄的外部入侵經(jīng)歷了第二次分化。在這兩次激烈動蕩之中移居遼東和北京的部眾被分散編入滿洲八旗,主要向國家承擔軍事義務,后來逐漸被滿族同化,而南遷嫩江流域以及留居黑龍江故地繳納貂貢者便成為布特哈部眾的主體。

        二、部分喀爾喀蒙古所屬巴爾虎人附入布特哈始末

        巴爾虎人是隸屬于喀爾喀蒙古的游牧民族,又稱布里亞特蒙古人,明末清初游牧于貝加爾湖以東、呼倫貝爾北部以及黑龍江上游尼布楚一帶參見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龍江民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75頁。。1688年準噶爾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后者不敵逃入清軍駐地,部分巴爾虎人亦隨喀爾喀蒙古陸續(xù)南逃進入齊齊哈爾烏裕爾河一帶,被稱為陳巴爾虎。有關此間南遷巴爾虎人的數(shù)量及安置等問題,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龍江民族研究》、金鑫《清代布特哈八旗建立時間及牛錄數(shù)額新考》、波·少布《黑龍江省巴爾虎蒙古考述》、何學娟《黑龍江蒙古部落遷徙考》、何日莫奇《嫩江流域巴爾虎蒙古的歷史變遷》等文均有論及,但仍有一些細節(jié)問題解釋不清。故有必要在既有成果基礎上,作進一步考析。

        根據(jù)1691七月十八日《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題將巴爾虎交錫伯等教習耕作本》的記載,1688年準噶爾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之亂期間,向南逃入黑龍江的巴爾虎大約有“三千余戶,萬余人口”。經(jīng)歷戰(zhàn)亂和長途跋涉,這些游牧民的經(jīng)濟狀況很差。據(jù)薩布素調(diào)查:齊齊哈爾地方“巴爾呼所有牲畜本年七月、閏七月間,多死于瘟疫。今馬牛駝羊共有一百以上之戶二十六,有五十以上牲畜之戶三十三,有十以上牲畜之戶二百三十六,有一、二以上牲畜之戶一千零一十四,竟無牲畜之戶九百七十五。此外,有一、二牲畜及無牲畜者約八百戶,散入扎賚特、杜爾伯特二旗”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錫伯族檔案史料》上冊,遼寧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9頁。。無以為生又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的巴爾虎人恣意橫行,“劫掠驛遞及諸扎薩克馬畜衣服”等事件時有發(fā)生齊木德道爾吉編:《清朝圣祖朝蒙古史史料抄》上,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508頁。,給當?shù)馗髅褡宓纳a(chǎn)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如何安置這些巴爾虎難民,成為當時清政府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黑龍江將軍薩布素認為,這三千多戶巴爾虎人中有二千八百多戶只有一、二頭牲畜或者根本沒有牲畜,按照當時的生產(chǎn)和生活標準,每戶牧民要在當?shù)厣姹仨氂兴奈迨^牲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完全按照其原來的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就地安置,將面臨兩個難題:一是需要國家財政連年撥巨款購買牲畜和糧食;二是倉促之間也很難買到如此多的牲畜。所以他初步建議:挑選其中有牲畜能稍度日者一千五百戶,由政府給以適當?shù)馁Y助,包括提供兩年的口糧,將擁有一二頭或四五頭牲畜牧民的牲畜數(shù)補到十五頭,向無牲畜的牧民提供牛五頭、羊十只等,讓其“仍于呼雨哩河等處俾其游牧”。同時,薩布素認為單純游牧并非永久安居樂業(yè)之計,政府一次性提供了上述補貼之外也不能再予無償資助,所以他又提議這1500戶巴爾虎人除了繼續(xù)在烏裕爾河游牧之外,還應在兩年之內(nèi)漸習耕耘,“自來年起,由部撥給耕牛、農(nóng)具、籽種,酌派滿洲、達斡爾官兵教習耕作,兼食所獲之糧,用所給牲畜,庶可立恒業(yè),永為內(nèi)屬之民也”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錫伯族檔案史料》上冊,遼寧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頁。。其余包括散入扎賚特、杜爾伯特二旗約八百戶在內(nèi)的1500余戶赤貧巴爾虎如何安置呢?薩布素認為科爾沁十旗所屬的錫伯人糧谷寬裕,他們居住的嫩江流域魚類資源也比較豐富,所以他打算本年暫時先由錫伯人贍養(yǎng)這1500多戶巴爾虎人,“自來年起,由部每戶得給耕牛一頭、農(nóng)具、籽種,交蒙古、錫伯教習耕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錫伯族檔案史料》上冊,遼寧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頁。。也就是讓這1500余戶巴爾虎人跟隨嫩江中游流域齊齊哈爾一帶的錫伯人學習農(nóng)耕。薩布素的臨時安置建議從理論上可行,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所以清政府不得不于1692年將三千余戶巴爾虎難民中的一半即1500戶遷往盛京、吉林安置。

        遷往盛京和吉林的巴爾虎壯丁分別被編入當?shù)馗鞒邱v防,成為當?shù)伛v防八旗的一部分,這一點毫無懸念。問題在于清政府把哪一部分巴爾虎人遷往盛京、吉林進行了二次安置?繼續(xù)留在黑龍江當?shù)氐?500戶巴爾虎人,清政府后續(xù)又是如何對其進行安置管理的?由于清代史料記載不詳,現(xiàn)有的絕大多數(shù)研究成果對此或回避或語焉不詳參見周喜峰著《清朝前期黑龍江民族研究》,第92、176頁;波·少布《黑龍江省巴爾虎蒙古考述》,第54—55頁,何日 莫奇《嫩江流域巴爾虎蒙古的歷史變遷》,第59—60頁,等等。。

        筆者不揣冒昧,利用現(xiàn)有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嘗試對其做出以下解釋。薩布素原打算將1500戶安置于烏裕爾河游牧兼習農(nóng)耕、1500戶在齊齊哈爾完全從事農(nóng)耕,但由于嫩江流域的草場、耕地等早已為先前遷居至此的索倫達斡爾以及科爾沁蒙古所占,所以無論是烏裕爾河還是齊齊哈爾一帶都無法分別接納1500戶難民。于是薩布素只好奏請朝廷改變原意,將原本打算改從農(nóng)耕的1500戶中沒有散入扎賚特、杜爾伯特二旗之中的700戶,加上原擬于烏裕爾河一帶亦牧亦耕的800戶,合起來共1500戶移往盛京和吉林安置。這樣連散入扎賚特、杜爾伯特二旗的800余戶在內(nèi),黑龍江本地實際上只剩下1500戶巴爾虎人。其中已經(jīng)散入扎賚特、杜爾伯特二旗之中的800戶,清政府很可能將計就計使其就地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沒有另作管理,而將另外的700戶安置于烏裕爾河游牧。經(jīng)過幾年亦牧亦耕的實際生活之后,這700戶巴爾虎至1694產(chǎn)生了很大的分化,有的已經(jīng)破產(chǎn)敗落無以為繼,有的尚可維持生計。于是清政府針對其不同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采取進一步的安置管理措施,將其中的一部分失業(yè)巴爾虎壯丁,按照以往安排難以維持生計的鄂溫克、達斡爾牲丁披甲從軍的先例,編入駐防八旗。據(jù)檔案史料記載1694年清政府曾選練巴爾虎人編成4佐領駐防博爾得城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雍正朝第105卷,第288—296頁。轉(zhuǎn)引自吳雪娟《康熙年間黑龍江駐防八旗的創(chuàng)建》,《滿語研究》2004年第2期。。次年,薩布素奏稱:博爾得城駐有“正白旗巴爾虎佐領鄂吉達、驍騎校鄂多布拉、兵六十名……鑲紅旗巴爾虎佐領額特肯、驍騎校必爾當、兵六十名;正藍旗巴爾虎佐領們查、驍騎校阿穆呼郎、兵六十;鑲藍旗巴爾虎佐領波羅齊、驍騎校鄂木波、兵六十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錫伯族檔案史料》上冊,遼寧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66頁。。博爾得博爾得即今訥河市。本是1685年清政府在齊齊哈爾和墨爾根之間設立的驛站,由城守尉率兵駐防,此次又增設巴爾虎官兵四佐領。這四佐領巴爾虎官兵,極有可能就是來自于烏裕爾河流域的貧窮巴爾虎人。1701清政府裁撤博爾得城守尉,博爾得城駐防官兵被合并于墨爾根,于是駐守博爾得城的巴爾虎移駐墨爾根,1706又從墨爾根移駐齊齊哈爾。這就意味著17世紀90年代清政府將烏裕爾河巴爾虎的一部分納入了軍事管理系統(tǒng)。由于將烏裕爾河游牧的一部分巴爾虎人編入博爾得城駐防八旗披甲從軍,所以至1695年仍在烏裕爾河一帶游牧兼習農(nóng)耕的巴爾虎人就只剩下了501丁。據(jù)1695三月初二日齊齊哈爾城副都統(tǒng)銜瑪布岱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下發(fā)派人教習巴爾虎人耕作一事給將軍衙門的咨文,當時薩布素曾命把在烏裕爾河游牧的巴爾虎人共501丁編成四個牛錄,讓其學習農(nóng)耕參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錫伯族檔案史料》上冊,遼寧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頁。。于是,瑪布岱奉命將烏裕爾河剩余的巴爾虎人501丁編為色爾濟、丹濟、額爾格勒、額勒貝四個牛錄,派錫伯、達斡爾佐領教其學習農(nóng)耕。但很可能這四牛錄亦牧亦農(nóng)者不久也發(fā)生分化。1701年黑龍江將軍沙納海不得不奏準對其再做安排,抽調(diào)其中的一部分遷往齊齊哈爾城分散編入滿洲牛錄補缺披甲,另一部分遷往博爾得充當巴爾虎駐防官兵的附丁,還有一部分根據(jù)巴爾虎人自己的意愿被納入布特哈總管麾下管理,于是1705年巴爾虎正式出現(xiàn)在貢貂者的名單當中參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編《清代鄂倫春族滿漢文檔案匯編》,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550頁。,成為與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一樣的布特哈貢貂牲丁。這部分被納入布特哈總管管轄的巴爾虎人后來隨著人口的繁衍被擴編為6個牛錄,到雍正十年即1732年編設呼倫貝爾八旗時,隨被抽調(diào)的索倫、達斡爾、鄂倫春牲丁共同遷往呼倫貝爾駐防,至此在烏裕爾河游牧的陳巴爾虎完全被納入國家的軍事管理體系,退出了布特哈貢貂群體。所以,在1701—1732年間曾有部分陳巴爾虎人成為布特哈貢貂群體的一部分。

        三、部分厄魯特屬民一度成為布特哈牲丁

        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和烏梁海人原本都是生活在外蒙古西北部,新疆北部和西北部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清朝前期在經(jīng)營新疆的過程中,將部分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和烏梁海人移居到齊齊哈爾一帶,納入布特哈貢貂群體。雖然這些少數(shù)民族部眾充當布特哈貢貂牲丁時間不長,但卻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者對北部邊疆少數(shù)民族治理措施的探索。

        17—18世紀中葉,聚居我國新疆天山以北地區(qū)的是厄魯特蒙古,又稱衛(wèi)拉特蒙古或漠西蒙古。厄魯特蒙古分為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四部,其中準噶爾部勢力最為強大。而這一時期沙皇俄國積極向南西伯利亞擴張,于是準噶爾部與俄羅斯為爭奪領土及邊民進行了長期的爭斗。雙方爭奪的邊民便是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和烏梁海人。從其爭斗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些民族曾是強盛一時的準噶爾汗國的屬民。

        克爾薩喀勒,聚居于鄂畢河的支流托木河上游一帶,巴圖爾琿臺吉統(tǒng)領準噶爾汗國時期就克爾薩喀勒的歸屬問題與沙俄產(chǎn)生了紛爭和交涉。據(jù)記載,1643年7月他因庫茲涅茨克的哥薩克襲擊了他的臣民克爾薩喀勒人而向俄國使臣伊林提出抗議,要求俄國無條件將他們送還[英]約·弗·巴德利:《俄國·蒙古·中國》下卷,第一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124頁。。特楞古特,又譯作捷列烏剔、鐵列烏剔、捷列烏特或帖連吉特,與聚居于薩彥嶺的薩彥人為鄰[英]約·弗·巴德利:《俄國·蒙古·中國》下卷,第一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129頁。。17世紀中葉,特楞古特人在其王公的帶領下時而歸附俄國,時而倒向準噶爾部。巴圖爾死后,在其繼任者僧格時代準噶爾部主要與沙俄爭奪特楞古特的歸屬權(quán)。1665年僧格遣使指責俄國扣押自己的貢民捷列烏剔人,告知俄國無權(quán)向捷列烏剔人收稅馬大正、成崇德主編:《衛(wèi)拉特蒙古史綱》,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9頁。。1668年他與俄國使者伯林談話時不顧后者的警告,強硬表示:“我已經(jīng)派第6個使者向皇上陛下談有關我的剔列烏特人的問題,如果皇上陛下還不交出他們,我就要攻打托木斯克和庫茲涅茨克城,就不能怪我了?!鞭D(zhuǎn)引自[蘇]伊·亞·茲拉特金著《準噶爾汗國史》,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63頁。對特楞古特的爭奪一直持續(xù)到準噶爾汗國策妄阿喇布坦主政時期,1716年他在額爾齊斯河上抵御沙俄入侵者時,曾把“帖連吉特人都遷到自己身邊”[俄]溫科夫斯基:《十八世紀俄國炮兵大尉新疆見聞錄》,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頁。,以顯示其對特楞古特的所有權(quán)。烏梁海人,又稱兀良哈人,分唐努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和阿爾泰烏梁海三部。這三部烏梁海生活在與準噶爾汗國、喀爾喀蒙古、俄羅斯以及哈薩克汗國的接壤地帶,其中唐努烏梁海人聚居于唐努烏拉山以北,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人聚居于唐努烏梁海以西,阿爾泰烏梁海人聚居于楚河流域。根據(jù)清實錄記載,烏梁海人“世居樹內(nèi),以打牲為生,遇力強者,即為納賦稅,由來舊矣”齊木德道爾吉等編:《清朝世宗朝蒙古史史料抄》,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101頁。。從總體來看,唐努烏梁海隸屬于右翼喀爾喀,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以及阿爾泰烏梁海則隸屬于準噶爾部。1698年春策妄阿喇布坦在致信康熙皇帝解釋與哈薩克頭克汗爆發(fā)沖突的原因時稱:頭克“盡殺臣五百人,……續(xù)又掠我吳禮楊罕百余戶人”[蘇]伊·亞·茲拉特金:《準噶爾汗國史》,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09頁。。這里的吳禮楊罕就是烏梁海。塔賁,又譯作塔畚、他賁或塔本,是葉尼塞河吉爾吉斯人的一支。17世紀葉尼塞河吉爾吉斯人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而是分為四個公國:圖比公國、耶澤爾公國、阿勒泰爾公國、阿勒泰薩爾公國。其中位于圖巴河沿岸的圖比公國便是塔賁人的領地。由于力量弱小,包括塔賁在內(nèi)的吉爾吉斯人,時而依附于喀爾喀蒙古和輝特部時而依附于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與南侵的俄國人進行對抗。1703年策妄阿喇布坦派兵把大部分葉尼塞河吉爾吉斯人遷到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之間的地方,當時“有2500名卡爾梅克人來到了吉爾吉斯人的土地上,他們把所有的吉爾吉斯人都趕到自己那里,……吉爾吉斯人的土地上連一個吉爾吉斯人都沒有了”[蘇]瓦西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巴托爾德:《中亞歷史》下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81頁。。至此,葉尼塞河吉爾吉斯人完全變成準噶爾部的屬民。1722—1723年出使準噶爾汗國的俄國炮兵大尉溫科夫斯基在日記中明確地將吉爾吉斯人、烏梁海人、帖良古惕人等列為策妄阿喇布坦治下的民族[俄]溫科夫斯基:《十八世紀俄國炮兵大尉新疆見聞錄》,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頁。。

        這些準噶爾部的屬民是何時被遷入黑龍江變成向清政府納貂貢的布特哈牲丁的?金鑫在《清代布特哈八旗建立時間及牛錄數(shù)額新考》一文注釋中簡單解釋說,部分特楞古特、格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是在清準戰(zhàn)爭中被發(fā)往黑龍江布特哈地方,編設牛錄,繳納貢貂的參見金鑫《清代布特哈八旗建立的時間及牛錄數(shù)額新考》,《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第77頁注釋4。。除此之外,對這些一度被納入貢貂群體的邊民幾乎鮮見論及。根據(jù)清代史料,早在雍正六年(172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貢貂名冊中便出現(xiàn)了厄魯特的屬民,當時管理索倫副都統(tǒng)布珠首次將特楞古特、塔賁列入貢貂牲丁中,報稱貢貂者中包括“特楞古特瑪爾達佐領下三十六戶,塔賁滿達喇佐領下四十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編:《清代鄂倫春族滿漢文檔案匯編》,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602、603頁。。雍正七年(1729)六月三十日管理索倫副都統(tǒng)布珠、都喇都、總管欽第優(yōu)呈文黑龍江將軍衙門,稱:“去年貢貂索倫、達斡爾、巴爾虎、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畚等共丁六千四百九十九名?!敝袊谝粴v史檔案館等編:《清代鄂倫春族滿漢文檔案匯編》,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607頁。這兩條記載表明,特楞古特、塔賁和克爾薩喀勒是在 1728年正式承擔貢貂義務的,據(jù)此判斷其移居黑龍江布特哈的時間大致應在1727年。1730又有部分烏梁海人被遷到布特哈地區(qū)成為貢貂牲丁,該年十二月十五日“理藩院為布特哈索倫鄂倫春等丁編設八旗事咨黑龍江將軍文”提到“新帶來之一百一十七名烏梁?!敝袊谝粴v史檔案館等編:《清代鄂倫春族滿漢文檔案匯編》,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611頁。。可見,在1727—1730年間就有部分厄魯特屬民特楞古特、塔賁、克爾薩喀勒和烏梁海移居布特哈承擔貢貂義務。而這一時間段并非清準戰(zhàn)爭激烈進行的時期。那么如何解釋1727—1730年部分準噶爾屬民遷往布特哈這一現(xiàn)象?

        清代,喀爾喀蒙古與厄魯特蒙古及其屬民在阿爾泰山、唐努山一帶混雜駐牧??滴跤?696年—1697年三次親征準噶爾部噶爾丹。1697年三月噶爾丹死,康熙歷經(jīng)三次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終于消除了噶爾丹的威脅,但卻未能翦除準噶爾部的勢力。噶爾丹死后,其侄子策妄阿喇布坦迅速崛起,并于1715年侵擾哈密發(fā)動叛亂,其反清活動一直持續(xù)到1727年死亡為止。由此,1715—1727年策妄阿喇布坦成為清朝新的禍患,康熙晚年和雍正初年不得不再度由西、北兩路調(diào)兵遣將予以應對。噶爾丹的連年征戰(zhàn)本已使準噶爾人生計艱難,策妄阿喇布坦舉兵再起更使準噶爾人的生活雪上加霜。根據(jù)溫科夫斯基記載,1723年10月15日一位準噶爾婦女向他妻子透露說:她家的8名仆役都被征去服役,所有的牲口、家什都送往軍中。策妄阿喇布坦每年還從各兀魯思征召三百多名女人,前往自己的大帳自費為軍隊縫制鎧甲和衣服[俄]溫科夫斯基:《十八世紀俄國炮兵大尉新疆見聞錄》,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164頁。。而當時沙皇俄國則企圖利用準噶爾部稱霸蒙古的野心及其與清政府對峙的有利時機,積極向額爾齊斯河、鄂畢河以及葉尼塞河上游擴張,原準噶爾部的屬民特楞古特等被迫逃往準噶爾本部。1723年9月策妄阿喇布坦向溫科夫斯基抱怨說:“貼良古惕人曾住在鄂畢河附近,其中有兩千人左右被打死和掠走,其余的人逃到此地?!盵俄]溫科夫斯基:《十八世紀俄國炮兵大尉新疆見聞錄》,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頁。俄國人對其屬民的迫害,雖令策妄阿喇布坦感到惱火,但也解決了他亟需兵力的燃眉之急。在兵力財力吃緊的情況下,策妄阿喇布坦不得不大量驅(qū)使其各類屬民到軍中服役。1717年十月策妄阿喇布坦遣兵攻打西藏,其“三千兵內(nèi),厄魯特之兵少,吳梁海之兵多”齊木德道爾吉等編:《清朝圣祖朝蒙古史史料抄》下,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6頁。。1719年六月四川總督年羹堯等“探得策零敦多卜領兵六千,止有二千系準噶爾之人,余皆迫脅而來者”齊木德道爾吉等編:《清朝圣祖朝蒙古史史料抄》下,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3頁。。因此在1715—1727年討伐策妄阿喇布坦期間,被清兵俘獲或歸降者中既有準噶爾本部人,亦有其屬民。據(jù)史料記載,在平定噶爾丹時期,清政府一般把俘獲或來降者全部安置于京師或張家口。而在平定策妄阿喇布坦時期,清政府對這種安置措施進行了調(diào)整,只將少數(shù)具有相當政治影響力的準噶爾本部人遷移北京或張家口,對其余沒有政治利用價值的準噶爾屬民則就近安插于喀爾喀各地駐牧。1715年七月,隨大軍赴推河防御策妄阿喇布坦的扎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輔國公博貝招撫原聚居于楚河一帶的烏梁海頭目和羅爾邁及其部屬,清政府便將其遷往唐努山南之特斯地方駐牧趙爾巽等撰:《清史稿》第48冊,中華書局1977年,第14512頁。。1716年十二月康熙明確諭令:“至厄魯特等,甚屬狡詐。指稱投誠,或潛來侵犯,亦未可定,此處應加意防范。如果實心率眾來投,將彼為首之人解送來京。其余令在克魯倫河地方游牧,交與左翼喀爾喀扎薩克等酌量安插?!饼R木德道爾吉等編:《清朝圣祖朝蒙古史史料抄》下,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7頁。1720年七月從推河出擊的征西將軍祁里德奏稱,他在進軍過程中“陸續(xù)擒厄魯特、吳梁海等共四百余人”。七月三十日又迫使厄魯特“寨桑色布騰等率二千余人來降”。對此,朝廷的指示是:“此次擒獲之人,及投降之寨桑色布騰等,派官兵解送時……將其中頭目數(shù)人,驛送至京,其余吳梁海之人交與公博貝等設法護視,勿致逃竄?!饼R木德道爾吉等編:《清朝圣祖朝蒙古史史料抄》下,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0頁。博貝是右翼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輔國公,其駐牧地在喀爾喀蒙古西北部,由此可見在平定策妄阿喇布坦期間有一部分準噶爾屬民被安置于喀爾喀的西北部駐牧。1721年四月祁里德手下副都統(tǒng)鄂三率軍從烏闌古木汛界出擊收撫眾多烏梁海人,根據(jù)朝廷的諭旨這些準噶爾屬民被“送至巴顏諸爾克地方居住”齊木德道爾吉等編:《清朝圣祖朝蒙古史史料抄》下,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2頁。。同年六月朝廷依然令祁里德將“新收撫吳梁海之二千五百三十一口,應派滿洲兵三百名、喀爾喀兵四百名,送至巴顏諸爾克地方居住”。而巴顏諸爾克地方位居何方?根據(jù)諭旨的后半部分“再令車臣汗等旗分,派兵三百名并派臺吉一員、副臺吉二員,協(xié)同駐扎防守”齊木德道爾吉等編:《清朝圣祖朝蒙古史史料抄》下,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6頁。來判斷,巴顏諸爾克應在克魯倫河流域,因為車臣汗部屬于左翼喀爾喀,其駐牧地恰在喀爾喀蒙古東北部克魯倫河。由此觀之,在1715—1727年平定策妄阿喇布坦期間,清政府將為數(shù)眾多的準噶爾屬民安插在喀爾喀蒙古的西北部或東北部駐牧。但被遷往喀爾喀各地駐牧的準噶爾屬民并不安分,叛逃作亂時有發(fā)生,給清朝的平亂事業(yè)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前述博貝招撫的烏梁海頭目和羅爾邁率部來降不久便舉部逃往準噶爾界,博貝舉兵追剿,至1720年追回烏梁海逃眾2530名,博貝因此而被封為貝勒。雍正三年(1725)和羅爾邁再次率眾逃往準噶爾界,博貝奉命遣兵往追仍將其安置于自己轄境,但1727年和羅爾邁復又潛逃,博貝不得不再次追剿。這一極具代表性的記載是被遷往喀爾喀蒙古的準噶爾屬民反復無常特性的真實寫照。蘇聯(lián)學者對此亦有相應的記載:1723—1726年策妄阿喇布坦“經(jīng)常鼓動被滿洲人俘去而散住在喀爾喀各牧區(qū)的厄魯特人和烏梁海人騷動……這類在準噶爾人影響下發(fā)生的騷亂……在喀爾喀各地幾乎每年都有,并一直延續(xù)到策妄阿喇布坦死去”[蘇]伊·亞·茲拉特金:《準噶爾汗國史》,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37頁。。正因如此,雍正朝從1727年開始將部分安置于喀爾喀境內(nèi)的準噶爾屬民遷往遠離準噶爾境的黑龍江齊齊哈爾一帶,使之成為布特哈貢貂牲丁。其目的是為了隔斷他們與準噶爾本部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有清一代分而治之的治邊思想。但這些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充當布特哈貢貂牲丁的時間并不長,1731年六月清朝決定將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丁分散編入到黑龍江城、奉天和寧古塔的駐防八旗參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縮微膠片)雍正朝第12盤第6冊,第422—429頁。轉(zhuǎn)引自金鑫《清代布特哈八旗建立時間及牛錄數(shù)額新考》,《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使之成為承擔駐防任務的額兵,于是在1732年黑龍江將軍卓爾海為派員解送進貢貂皮一事咨呈理藩院的咨文中,便將編入駐防八旗之克爾薩喀勒、特楞古特、塔奔等丁從貢貂名冊中排除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編:《清代鄂倫春族滿漢文檔案匯編》,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617頁。。由此部分厄魯特屬民僅僅是在1728—1731年間充當過繳納貂皮貢的布特哈牲丁。

        結(jié) 語

        布特哈貢貂群體起源于清初對黑龍江上游索倫部的征討,形成于康雍時代,奠定了有清一代管理黑龍江毗俄邊疆民族地區(qū)的基礎。從1636年清政權(quán)建立到康雍時代的清朝前期,東北邊疆戰(zhàn)事頻仍邊防建設任務凸顯,黑龍江上游一帶地處中俄邊界和“平準戰(zhàn)爭”的東部防線,各民族遷徙頻繁,故布特哈貢貂群體所包含的少數(shù)民族部眾也處于經(jīng)常性的調(diào)整變動之中。在清代前期布特哈貢貂體制形成的過程中,曾有屬于索倫部的鄂溫克人、達斡爾人、鄂倫春人和喀爾喀蒙古所屬陳巴爾虎人以及厄魯特蒙古所屬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先后被納入布特哈貢貂群體。屬于索倫部的鄂溫克人、達斡爾人、鄂倫春人是在清初統(tǒng)一黑龍江流域和抗俄的過程中被遷往黑龍江以南嫩江流域的,他們及其留居黑龍江故地的同族在1732年布特哈八旗編設之后仍然承擔貢貂義務,始終是布特哈貢貂牲丁的主體??柨γ晒潘鶎俚年惏蜖柣⑷耸窃?691年隨喀爾喀蒙古逃難的途中被安置于齊齊哈爾一帶的,1701年部分陳巴爾虎人自愿加入布特哈貢貂群體承擔貢貂義務,直至1732年被調(diào)往呼倫貝爾披甲駐防退出貢貂者行列。厄魯特屬民特楞古特、克爾薩喀勒、塔賁、烏梁海人等,于1715—1727年平定策妄阿喇布坦時期被安插于喀爾喀蒙古駐牧,因其經(jīng)常叛逃作亂,大約在1727—1729年被再次遷往齊齊哈爾地區(qū)編入布特哈貢貂者行列,1731年又被清政府編入駐防八旗成為國家的建制之兵,故至1732年布特哈八旗編設時也退出了布特哈貢貂群體。

        (責任編輯:陳煒祺)

        猜你喜歡
        黑龍江
        黑龍江嘉輝集團簡介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龍江:河湖治理保護成效明顯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簡介
        黑龍江倍豐農(nóng)資集團
        Write a caption
        《黑龍江科學》簡介
        黑龍江人民政府令 第1號
        黑龍江棄風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
        黑龍江 首推醫(yī)改問詢制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免费三级av在线|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操av|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 人 免费 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导航第一福利网| 乱中年女人伦av|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超碰| jk制服黑色丝袜喷水视频国产| 亚洲国产欲色有一二欲色| 在线视频精品少白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一线区| 偷拍夫妻视频一区二区|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偷拍偷窥女厕一区二区视频| 激情偷乱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国产精品美女主播在线| 亚洲天堂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网址2022| av无码一区二区三| av福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亚洲饱满人妻视频| 最新日韩av在线不卡| 蜜桃av福利精品小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蜜臀av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 国产精品一区2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