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生超
筆者是一位從教十余年的小學語文教師,不敢談對于語文教學有多少高深的認知,只是做好平平常常的教育教學事務(wù),然而越來越感受到語文教學陷入了無趣的“深沉”,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需要朗讀!
現(xiàn)如今,課外朗讀氣氛單薄得近乎真空,學生除了課堂,就不再朗讀,曾幾何時校園朗朗的讀書聲只有晨讀時才可聽聞,曾幾何時那喜聞樂見的“閱讀”二字銷聲匿跡?我們很難再聽到文字的聲音,難以聽到飽含感情的朗讀聲,更別說作者的心聲、文學的吶喊……
究竟是學生的不思進取,還是老師的不夠重視,仰或社會的廣泛邊緣化?朗讀和傾聽朗讀,中國人大多已經(jīng)不需要了,審美、認知、情感方面的高級需要早就淹沒在物質(zhì)追求與低級趣味的滾滾洪水中了。
其實,朗讀——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甚至全體人類,都需要!下面結(jié)合自己的認知談?wù)務(wù)Z文教學與朗讀。
一、朗讀的重要性
1、課程標準、教學目標需要我們重視朗讀
細看課程標準,從一年級至六年級,每一學段、每一年級無不強調(diào)著閱讀。一年級上冊教參中建議:朗讀和背誦是課文教學的重點。下冊則建議在教學時,應(yīng)以讀為主,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一定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然后再作必要的講解。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認真地讀課文,認真地學習課文的語言,以此來規(guī)范兒童的語言,擴大他們的語言積累。因此,一定要切實加強朗讀和背誦的語文實踐,杜絕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和空洞的說教。要更加充分地發(fā)揮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三年級則建議: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指導全班學生都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有感情地讀。所謂有感情地讀,是要做到“披文入情”,要讓學生的情感活動伴隨讀書的全過程,關(guān)心課文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真正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此種種,倘若細細翻看課標和眾多教參,無不體現(xiàn)了朗讀、閱讀。
2、課堂要求我們重視朗讀
吳正憲說:“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他的語言一定是言簡意賅、生動形象、風趣幽默、親切自然的。教師要善于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語言的藝術(shù)魅力激勵學生。用語言的藝術(shù)去啟迪孩子的智慧,燃起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辈塘稚舱f:“教師必須以飽滿的熱情和富有親和力的教態(tài),用恰切精彩的過渡語,用精當準確的指導語,用充滿鼓舞性的評價語,去感染學生,引領(lǐng)學生緊張、快節(jié)奏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薛瑞萍這樣認為:身為教師而讓學生終年吞食無味的語言,終年面對可憎的面目,真是一種莫大的罪孽?。ㄋ吸S庭堅語: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于永正更明確表達:“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p>
可見,一堂精彩的課程離不開教師自身在于朗讀方面的素養(yǎng),也離不開學生對于朗讀的認知。
3、教育教學需要我們重視朗讀
我們可以明確的感受到學生集體朗讀時那種專注、認真和目標一致性。好的朗讀有助于建立班級秩序、學習秩序,即朗讀幫助建立班風和學風。同時那種認同感、跟帶關(guān)系更有助于輔差扶弱,他會使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和維護。更我重要的最好的東西不是獨來的,它伴了所有的東西同來。朗讀的背后,是自信、樂觀、勤奮,是情商、智力、眼界,更是自律、拼搏和開拓。
4、教師的成長需要朗讀
教師培養(yǎng)、教師培訓應(yīng)該首先喚醒教師對于語言的感覺,然后才是技巧的訓練。語文教師應(yīng)該首先錘煉自己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然后才是教育素養(yǎng)、教學方法。薛瑞萍在《我們班的閱讀日志》中提到:錘煉自己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的途徑是朗讀。為什么是朗讀呢?朗讀和默讀是不一樣的。真正的美文,是值得我們、需要我們反復地、動情地朗讀的。因為,默讀帶來的是感動,朗讀帶來的是——震動。朗讀是深入閱讀,在記憶、感悟和理解遇到困難的地方,朗讀比默讀更能拓展我們的能力。
對語文教師來說閱讀、朗讀、誦讀的直接目的在于實實在在地提高師生的母語水準。閱讀、朗讀、誦讀的深遠意義在于從語言的根部做工,培養(yǎng)比我們強大、比我們聰穎、思想獨立、精神自由、胸襟開闊、內(nèi)心優(yōu)雅的一代新人。
對所有教師來說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及所期望的一切達成,都從朗讀開始?;蛟S,因此所帶來的改變,或許還是你從未想過、從未料到的生命軌跡的改變……
朗讀,是我們背離太久的太陽,是我們遺忘太久的篝火。因為在孤獨與寒冷的荒漠里漂流得太久了,且讓我們用心點燃心,用朗讀帶動朗讀。
二、朗讀的方法和要點
1、朗讀的方法
對于朗讀而言,每個人都會,只在于水平的高低。朗讀通常運用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diào)等。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停頓。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一方面是由于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lǐng)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diào)停頓。
為了強調(diào)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在書面上沒有標點、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頓的地方作了停頓,或者作了較大的停頓,這樣的停頓我們稱為強調(diào)停頓。強調(diào)停頓主要是靠仔細揣摩作品,深刻體會其內(nèi)在含義來安排的。
至于重音、語速、句調(diào)等更重要的在于朗讀者對于文本的理解,和作者之間的溝通,甚至心靈的共鳴。這些是可以慢慢學習和培養(yǎng)的。
2、朗讀的三層次
朗讀有三個層次:即讀文字、讀作者、讀自己,由文字到作者,由作者及自己,由淺至深,有他及己,理解、感悟、升華,順理成章!所以一篇文章的朗讀,需要的是很多遍,古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用在理解文章合適,用在朗讀也極為貼切。
3、需要摒棄——裝腔作勢
我們要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diào)。朗讀不能只有聲調(diào)沒有情調(diào)或者只有腔調(diào)沒有味道。換而言之就是什么樣的語言文字還他什么樣的味道!朗讀教學,貴在指導學生“說人話”。
4、切記泛覽十本不如誦讀一卷。
朗讀比默讀慢,朗讀比默讀需要耐心,誦讀非用心不能。默讀看起來使我們收獲得又快又多,其實很多時候是原地踏步、欲速不達。也就是“還至本處”——就方式而言是回到誦讀,修復幾近紊亂的生命節(jié)奏;就內(nèi)容而言是回到源頭,定心定性讀透可以稱為生命活水的幾部經(jīng)典。
且讓我們捧起好書來,圍攏在陽光下,聚集到篝火旁。在客廳、在書房、在教室、在辦公室,為兒子、為女兒、為學生、為自己、為珍藏于心中、沉默于書中的美好世界,發(fā)聲朗讀起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朗讀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