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婷
摘 要:“雙一流”戰(zhàn)略方案的提出賦予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新內涵和新使命,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第二課堂作為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益途徑,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思想引領作用,是實現(xiàn)“雙一流”方案中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拔尖?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支撐。本文針對目前第二課堂在思想引領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從制度設計、活動主體和活動宣傳等三個方面對構建“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第二課堂思想引領長效機制的現(xiàn)實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雙一流”;第二課堂;思想引領;長效機制
2015年10月,國務院發(fā)布《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方案》明確提出了“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戰(zhàn)略政策,指出“雙一流”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2016年3月,團中央學校部在高校開始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該制度是創(chuàng)新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之舉,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的重要平臺。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第二課堂在“雙一流”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德育引領的作用,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一、“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構建第二課堂思想引領長效機制的必要性
(一)“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構建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各種思潮交匯碰撞,敵對勢力披著“文化”的外衣對高校學生進行重點滲透,這些都在弱化高校青年學生對敵對勢力信息的篩選和判斷,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通過第二課堂加強思想引領,是高校應對當下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復雜斗爭形勢的必然途徑,是堅定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要求。
(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構建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是高校共青團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2016年《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明確高校共青團要“始終把握思想政治引領這一核心任務,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共青團組織更新“思想引領”的方式方法,通過第二課堂的活動設計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動灌輸”為“主動引領”。
(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構建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立德樹人是高校發(fā)展的立身之本,是衡量“雙一流”建設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因此,要實現(xiàn)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眨鸵浞职l(fā)揮第二課堂的思想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第二課堂在思想引領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一)協(xié)同機制缺乏:不同活動的舉辦方涉及不同的部門和二級單位,要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思想引領作用,需要活動的設計者達成共識,切實將思想引領的內容融入活動全過程。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統(tǒng)一的第二課堂活動申報平臺,無法從更高的層面對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對學生的成長起不到有益的引領作用。
(二)理論認識不足:第二課堂在思想引領方面的理論認知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活動設計者的理論認知不足、活動內容與思想理論結合度不夠緊密?;顒釉O計者的理論認知不足,會導致活動的思想引領導向性不足、活動內容和理論的結合度不夠緊密,活動過程中缺乏對青年學生的思想熏陶,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弱化。
(三)實踐認同匱乏:目前高校大部分的社會實踐活動由于是“任務型”的活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帶著“要我做”的心態(tài)去做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只是走過場或者浮于表面,學生對參加過的實踐活動無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歸屬感,第二課堂以實踐為紐帶凝練思想引領價值的愿望無法達成,出現(xiàn)知行不一、知行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三、加強構建第二課堂思想引領長效機制的路徑研究
(一)多方協(xié)同推進,優(yōu)化頂層設計。第二課堂的思想引領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統(tǒng)籌各方面力量系統(tǒng)推進。首先是規(guī)范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方向的制度完善和政策引導,在大平臺上籌劃第二課堂中思想政治教育類活動的整體布局,加強軟硬件的投入。其次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性學生社團的建立,增強黨團組織對各類社團組織的政治領導,積極引導社團組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鞏固第二課堂思想引領的共同基礎。
(二)細分活動受眾主體,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設計。第二課堂的活動受眾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他們對第二課堂的要求也不同。活動受眾主體的細分和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的設計是對活動參與者的尊重,是通過適應活動參與者由各種自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所造成的“期待視域”,來達到愉悅、感染和教育的目的,增強思想引領的有效性。
(三)規(guī)范活動傳播機制,形成活動宣傳完整路徑。新媒體的興起,為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有效的支撐手段和運行載體。利用新媒體工具,找準活動的切入點,擴大活動的宣傳范圍。講究針對青年學生的宣傳技巧,重視垂直宣傳和平面放射狀宣傳兩種形式,注重引導,形成活動設計者—活動審批者—活動參與者的完整活動宣傳和活動反饋路徑。
參考文獻:
[1]胡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徑探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8年第10期.
[2]郭泓江.第二課堂成績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路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年第31卷第15期.
[3]代亮,許夏冰.高校共青團深化改革背景下“第二課堂成績單”項目實施重難點初探——以廣東省應用型高校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4]李興華,滿澤陽,施佳歡.高校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模式對“雙一流”建設中“立德樹人”的意義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