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非洲有一種赤蟻,竟然知道懲(chéng)罰(fá)和獎(jiǎng)賞(shǎng)。如果某只赤蟻干了壞事,同伴就會一起攻擊它,立刻對它判處“死刑”,把它活活地吃掉;而那些做好事的赤蟻,則會處處受到同伴的尊重和愛護。
在狂濤怒浪中展翅飛翔的海鷗,有照顧“殘疾者”的美德。一次,游人向海邊丟一些碎面包,海鷗們爭相搶食,有一只海鷗用力把別的海鷗擋住,而讓一只斷足海鷗先吃飽。
甚至“人人喊打”的老鼠,也會表現(xiàn)出非凡的“品德”。生物學家西蒙斯和他的助手親眼看到了這樣一件奇事:兩只老鼠同行,后面的那只叼(diāo)著前面那只老鼠的尾巴。西蒙斯捉住了老鼠,仔細一瞧才知道,原來后面那只老鼠是“盲(máng)人”。
更為有趣的是貓狗之間的團結(jié)。英國一個婦女,養(yǎng)了一條瞎(xi?。┕泛蛢芍回?,貓對于瞎狗似乎有些同情,無論何時何地,貓兒總不離開狗,貓狗相依為命。走路時,兩貓一左一右為瞎狗引路。
動物的美德,雖然已經(jīng)引起了動物學家的關注和興趣,但是,還沒有一種說法能夠?qū)@些美德進行恰當?shù)慕忉尅榇?,科學家建立了一門新的科學—社會動物學,想研究動物美德的奧妙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