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圖像題是高中政治學科中的常見題型,以選擇題為主,主要考查《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此類試題強調基礎性,突出綜合性,具有直觀性強、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形式多樣、新穎靈活等特點,不僅能較好地考查學生對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考查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在近年來的高考中頻頻出現。
初步統(tǒng)計,2018年高考政治試題共有五道圖像題,其中全國Ⅰ、Ⅱ卷、海南卷(全國Ⅳ卷)各一道,皆為選擇題,江蘇卷二道,一道為選擇題,一道為主觀題中的作圖題。從考查內容看,主要考查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其中全國Ⅱ卷第12題、江蘇卷第10題考查價格變動對供給和需求的影響;全國Ⅰ卷第14題、江蘇卷第35題考查其他因素變動對供給的影響;海南卷第2題考查供求曲線移動對價格變化的影響。從考查類型看,一是以文求圖,即主要根據文字表述選擇圖形,如海南卷第2題,江蘇卷第10題和第35題;一是以圖求文,即主要根據圖形選擇文字選項,如全國Ⅰ卷第14題,Ⅱ卷第12題。下面我們對這五道試題進行簡要分析。
例1.(2018年高考全國Ⅰ卷第14題)我國快遞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快遞服務平均單價連續(xù)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條件不變,能引起快遞市場供給曲線從S移動到S′的是
①放寬市場準入,吸引外商投資
②工資成本上漲,管理費用增加
③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勞動效率
④網民人數上升,網購數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引起供給曲線變動的原因,解答的關鍵在于根據圖示信息選擇相關的文字選項,做到對號入座。圖示反映的是商品(或服務)價格不變,供給增加。放寬市場準入,吸引外資投資,能夠使更多的企業(yè)從事快遞服務,從而增加快遞市場供給量,故①符合題意;工資成本上漲,管理費用增加,會使快遞服務價格上漲,需求減少,故②不符合題意;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勞動效率,有利于快遞行業(yè)發(fā)展,供給增加,故③符合題意;網民人數上升,網購數量增加,即需求增加,價格上漲,這會引起快遞服務供給增加,但題目反映的是價格不變,故④不符合題意。答案為B。
例2.(2018年高考全國Ⅱ卷第12題)甲、乙、丙是三種相關商品,當甲的價格上升后,乙與丙的需求變動如下圖所示。這表明
①甲與乙是互補品
②甲與乙是替代品
③甲與丙是替代品
④甲與丙是互補品
⑤乙與丙是替代品
⑥乙與丙是互補品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價格變動對相關商品需求量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甲商品價格上升,其自身的需求量減少,則甲商品互補品的需求量減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圖示中,乙商品的價格不變,需求量減少,丙商品的價格不變,需求量增加,故甲與乙是互補品,甲與丙是替代品,①③正確,②④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甲商品價格變動對其他商品需求量的影響,而不是乙、丙兩種商品的相關關系,⑤⑥不符合題意,應排除。答案為A。
例3.(2018年高考海南卷第2題)甲是市場上的一種暢銷品。隨著技術發(fā)展,作為甲的替代品且性價比更高的乙商品面世。若其他條件不變,下列圖示中正確反映甲的價格變動的是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供求曲線的移動及其對價格變化的影響。甲與乙互為替代品,乙的性價比更高,則乙的需求量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會使甲的需求量減少,并最終導致甲的價格下降。簡而言之就是:甲的需求減少,供給不變,價格下降,故A符合題意;B表示甲的需求減少,價格上升,不符合題意;C表示甲的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不符合題意;D表示甲的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價格上升,不符合題意。答案為A。
例4.(2018年高考江蘇卷第10題)最低工資制度旨在保護低收入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最低工資應高于勞動力市場供需平衡時的工資水平。2017年,我國有22個地區(qū)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圖中(P代表勞動力價格,Q代表勞動力數量,D、S分別代表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P1、P2分別表示變化前后的勞動力價格)能正確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價格變動對供求的影響。根據材料信息,最低工資應高于勞動力市場供需平衡時的工資水平,因此,此時的勞動力價格應高于市場均衡價格,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應該在高于均衡價格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勞動力價格,這會引起勞動力市場供給增加,需求減少,故A正確;B表示在低于勞動力均衡價格的基礎上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不符合題意;C也表示在低于勞動力均衡價格的基礎上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且上調的工資標準仍在勞動力均衡價格以下,不符合題意;D表示在勞動力均衡價格的基礎上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不符合題意。答案為A。
例5.(2018年高考江蘇卷第35題,節(jié)選)近年來,受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影響,貿易保護主義蔓延,貿易摩擦與沖突頻發(fā),我國出口企業(yè)面臨嚴峻挑戰(zhàn)。甲企業(yè)為我國一家從事電子類產品生產的高科技公司,產品暢銷海內外,但和發(fā)達國家相比,企業(yè)產品仍處于世界價值鏈中低端。B國以本國產業(yè)受到損害為由,宣布對甲企業(yè)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并決定征收反傾銷稅,致使該企業(yè)受到較大沖擊。針對這種情況,有學者指出,從長遠看,提高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是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有效途徑。
不考慮其他因素,在下圖中畫出曲線以表示征收反傾銷稅對甲企業(yè)的影響。
注:D、S分別為被征收反傾銷稅前甲企業(yè)產品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相關因素對供求曲線變動的影響。B國對我國甲企業(yè)征收反傾銷稅,會使甲企業(yè)的產品在B國市場上的價格上升,需求減少,不利于甲企業(yè)的產品出口,即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甲企業(yè)對B國的出口減少。因此,征收反傾銷稅后,甲企業(yè)產品的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向左平移,答案如下:
由于一些文科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對圖像題的認識和解答存在一些困難。其實,圖像題看似復雜,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會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解答圖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圖像題的理論基礎是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要正確解答圖像題,首先必須準確理解并區(qū)分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
(1)供給曲線
供給曲線(Supply curve)是表示商品價格和供給量之間函數關系的曲線,一般指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某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呈正方向變動的關系(正比關系),即供給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減少。用圖示表示,供給曲線通常以價格(P)為縱軸,以供給量(Q)為橫軸,既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如下圖)。
(2)需求曲線
需求曲線(Demand curve)是表示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函數關系的曲線,一般指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某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呈反方向變動的關系(反比關系),即需求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增加。用圖示表示,需求曲線通常以價格(P)為縱軸,以需求量(Q)為橫軸,既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如下圖)。
一般情況下,曲線圖的橫軸表示數量(Q),縱軸表示價格(P),且數量(Q)與價格(P)為同一種商品,如例2,P和Q都是指乙商品和丙商品。一些地方的模擬題出現了在同一坐標內,價格與數量不是同一商品的問題,筆者認為,這一理解是錯誤的,即使做了特別的標注,指出是兩種不同的商品,也應盡量避免,以防誤導學生。
解答圖像題,要善于分析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明確是價格變動對供求的影響,還是供求影響價格的變動,即注意區(qū)分“點移動”和“線移動”。
(1)點移動
“點移動”是指商品價格變動引起的供給或需求的變動,即供求在同一條曲線上變動。如下圖,價格從P1上漲到P2(注意:有時箭頭直接標注在曲線上或曲線旁),供給量從Q1增至Q2。如例4即屬“點移動”。
(2)線移動
“線移動”是指在商品價格本身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引起的供求曲線的變動,用圖示表示就是供求曲線左右移動。如下圖顯示的就是某種商品價格不變(P0),其他因素引起的供給量的增加(Q0→Q1)或減少(Q0→Q2)。如例1、2、3、5均屬“線移動”。
一般情況下,供給曲線或需求曲線的移動也會引起價格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形:(1)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價格上升;需求減少,供給不變,價格下降。(2)供給增加,需求不變,價格下降;供給減少,需求不變,價格上升。(3)供求同時增加,供給增加大于需求增加(供過于求),價格下降;供給增加小于需求增加(供不應求),價格上升。(4)供求同時減少,供給減少大于需求減少,價格上升;供給減少小于需求減少,價格下降。如例3就是因為需求減少,供給不變而導致的價格下降。
總之,圖像題雖然靈活、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解答圖像題,既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又要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提高對圖形的識別和分析能力,搞清圖示的變化規(guī)律,找準解題的切入點,全面分析、綜合考量,這樣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