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計算機技術已經在我國得到普及,許多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皆離不開計算機技術。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隨之而來的計算機犯罪也日漸增多,現如今此社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人民首要關注的問題之一。甚至有學者認為,計算機犯罪在今后的幾年中將成為我國的危險問題,其嚴重性可與生化武器以及核武器相比較。由此可看出,解決計算機犯罪問題對我國今后的發(fā)展將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新型計算機犯罪防范方式進行研討。
計算機網絡技術具有開放性,其不但為人們提供了便利,與此同時還增加了計算機犯罪的概率。計算機網絡空間的開放,不僅是我國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其還跨越了國界。與此同時計算機技術帶有的互動性、信息共享性以及跨國界性都成為了計算機網絡能夠得到傳播的基礎,可以說計算機網絡技術不存在任何時空的限制。計算機網絡的這一特點不但奠定了其能夠成為推動信息化社會的基礎,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社會道德問題,并且在現代已經逐漸演變成智能化的網絡犯罪。例如:反動信息、網絡色情信息以及網絡病毒等,我國目前已經杜絕此相關網站的開通,但國外不良網站的深入卻無法得到及時扼殺,長此以往不但不利于我國人民的健康生活,同時還將使我國青少年受到較大影響。
不良網民利用自身的精神或物質作為代價促成的計算機犯罪統稱為計算機網絡犯罪成本,簡單來說是一種成本支出。計算機成本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間接成本以及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經濟成本以及心理成本。雖然計算機犯罪需要通過較長的時間籌劃,但只要籌劃完成后僅需要較短的時間即可以達成犯罪。由此可看出,計算機犯罪人員并不需要較高的心理素質,因為作案時間存在短促性,導致犯罪人員不會有較多的心理恐懼感,間接增加了其犯罪概率。與傳統的犯罪形式不同,計算機犯罪并不需要承但較高的風險,犯罪人員僅需要在電腦前進行簡單的鍵盤操作便可達到預期效果和利益,并且犯罪人員一般皆具有不健全心理,犯罪行為將為罪犯帶來較大的挑戰(zhàn)和刺激,一定程度上使其內心得到滿足,由此可見計算機網絡犯罪的成本較低,若犯罪人員此過程中的行為并沒有被管理人員發(fā)現,其成本更是相當于零。
有效解決計算機犯罪問題,將網絡犯罪徹底杜絕的有效方式就是防范與預防。網絡使用部門應不斷創(chuàng)新網絡技術,加強防范意識提高安全技術,不斷強化對于抵抗黑客攻擊以及病毒侵襲的能力。與此同時,應注意安全設施建設的相關費用,按照我國保密委的相關規(guī)定,保證其投入費用控制在基礎設施的15%左右,近幾年我國各行業(yè)以及企業(yè)已經將網絡安全產品的相關費用加入到自身企業(yè)的預算當中。
2.1.1 設置防火墻:防火墻能夠通過對用戶的定義規(guī)則來進行判斷,判斷其數據是否具有合法性,而后對其進行丟棄、拒絕或是接受的選擇。防火墻的主要功能即是通過不同方式(監(jiān)控、報警、報告等)將犯罪攻擊進行削弱,保證其能夠降低到最小程度。若在此過程中依然不幸被攻擊,防火墻具有記錄文件的功能,將為企業(yè)以及相關部門提供重要線索以便于對計算機犯罪嫌犯的追蹤。
2.1.2 加密數據:在人們進行計算使用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信息遭到泄露的現象,因此應針對與此加大對于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以此防范信息泄露問題。有關與數據加密的相關技術有單密鑰、雙密鑰以及零密鑰三種。
在現代我國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法制還不夠健全,導致許多網絡執(zhí)法無法順利有效的進行,因此應針對網民的法制觀念進行不斷提高。在法制上應完善國家軍事以及科技信息的相關安全防護,與此同時應對全國的網民進行法律意識的灌輸,使網民能夠樹立起利益高于一切以及國家主權的法律意識。使網民能夠充分意識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性。若網民都不具備合理使用網絡技術的意識,將導致我國網絡無法安全順利的運行,國家與我國各企業(yè)網民的自身利益都得不到有效保證。因此我國的全民普法計劃中應及時加入有關網絡法制的相關教育,將國家建設的關于計算機網絡法律對我國人民進行普及,使我國人民都能自覺遵守相關規(guī)定,如此將促進我國計算機網絡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綜上所述,有關計算機技術的干預以及防范措施應從根本上進行,通過我國法律的威嚴對其有效控制。及時制定完善的網絡法規(guī),利用我國法律所具備的穩(wěn)定性、普遍性、規(guī)范性以及強制性等特點,對網絡使用者進行保護,使其自身權益能夠得到保證,與此同時針對網絡破壞者應加大對其懲戒力度,進而使網絡技術在發(fā)展的過程保證其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