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娟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下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學生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模式。合作學習不僅提高了學會的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學生間合作不夠主動
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一起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共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起成長,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過程中,互動、交流、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溝通,各自忙自己的學習任務,不會合作,更不會去分享學習數學的思路。
2.小組學習分配不盡合理
當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有些教師忽視了合作學習的真正目的,分配學習小組比較盲目,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例如,教師隨意分配學習小組,使小組分配缺少目的性和平衡性;有的教師把學習好的學生都分到一個組內,學習較差的學生分到一個組內,使學生的心理出現(xiàn)不平衡,合作學習時效率比較低,甚至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優(yōu)等生分在一個小組,有時因為分配不合理或者不公平,導致學生心理出現(xiàn)逆反情緒,影響學習的主動性;隨意分組,還會出現(xiàn)組內缺少一個帶頭人的問題,在展開問題討論后,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大家的想法不能夠有序地展示出來,甚至每個人都不去理會其他人的思想,這樣就容易出現(xiàn)過多的爭執(zhí),或者出現(xiàn)與話題無關的討論,最終導致合作學習沒有效果。
3.設計問題方式不夠科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些教師是針對合作學習的形式去設計問題,使問題比較勉強,沒有太大的討論價值,只需要學生利用一些知識點就可以解答出來,比較適合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但是教師依舊選擇合作學習模式。而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即便采取合作學習模式,學生依舊會感到困惑,無法解決問題。只是在浪費課堂時間和學習精力,并不利于提升學生能力。這種不合理問題也是影響合作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4.教師指導不到位
很多數學教師對合作學習理解過于片面,認為只需要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學習即可,從而常常忽視了自身角色。一旦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之后,就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其他都放任不管,讓學生自己來解決。教師對自己的定位發(fā)生明顯錯誤,自己并沒有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如果學生的合作學習缺乏教師的正確指導,那么合作學習將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提高合作學習效果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要想提高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率,教師就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尤其是對于數學某一個領域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小組中發(fā)揮更大的價值,帶領其他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對“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這一部分的內容時,老師先要根據知識點在黑板上板書幾個一元二次方程,接著采用競賽的模式,老師與學生同時對這些方程進行計算。當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疑惑無法求解時,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疑惑提出問題,即:怎樣才能快速準確地計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最后,老師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學習與交流。
2.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按照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從而合理安排小組人員,小組數目和小組類型,確保合作學習小組分配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旌暇幹票容^具有可行性。如可以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不同性格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個小組;不同性別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個小組等?;旌暇幹哂胁町愋院突パa性,可使每個小組水平具有相似性,為學生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于問題討論的時間,教師也需要合理安排,給與學生充足的考慮和分析時間,以此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3.合理設計問題
小組合作的核心問題是問題的設計,所設計的問題既應包含新知識,又要具有探討性。再者,探究性、實踐性、發(fā)散思維的問題設計也是小組合作有效開展的基礎和必要手段數學教學大綱依據知識點的重要程度,將其分為了4個層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有關了解和理解層次的知識點相對簡單,學生容易掌握,而涉及掌握和應用層次的知識點則相對復雜,學生學習起來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講解關于掌握和應用層級的內容時,僅靠口述是根本不夠的,只有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激發(fā)小組內每個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優(yōu)生的輻射作用,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4.明確定位教師角色
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要想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老師就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晰,在課堂教學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一般情況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組織及評價的作用,所以在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時,老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這樣學生才能自主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斷”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將自己的引導與組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帶領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思考,并且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討論的情況及時予以正確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團隊的合作解決問題。
三、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必須要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學生只有真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才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是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保障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課堂,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導者,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利用率,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