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有媒體發(fā)布了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少量應屆畢業(yè)生所做的關(guān)于整容的問卷調(diào)查報告。報告顯示,在911位受訪者中,56.86%的人表示身邊有整容的朋友;6.81%的人表示接受過整容手術(shù),他們中64.52%的人認為整容讓自己的心態(tài)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而沒有做過整容手術(shù)的受訪者中,30.74%的人表示有整容意向;80.13%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他人進行皮膚微整形,71.46%的人表示能接受他人進行面部局部整形手術(shù)。
該媒體同時表示,校園“求美”群體的不斷壯大,折射出社會審美觀念的轉(zhuǎn)變。整容逐漸從“不光彩”變得“無可厚非”,不僅是年輕人,很多“70后”父母也在為孩子的“求美”行為提供精神和物質(zhì)支持,還有不少人把整容當作是給孩子的“開學禮物”。
整容應量力而行
對于學生整容的擔心不能說毫無道理,但是也不應簡單地認為一個整容的學生就是只重視外表不重視內(nèi)在的人,認為那些支持孩子整容的家長就是在助紂為虐。時代發(fā)展到今天,顏值即正義自不可取,但脫離現(xiàn)實情境指責所有的整容行為,也不是一種理性而公允的態(tài)度。
一個站在岸上的人,可能永遠不知道站在河中人的心情。很多外形還不錯的人,也未必能夠理解一些外表存在缺陷的人的心情。在條件允許范圍內(nèi),適當改變一下自身形象,與好好學習、努力工作矛盾嗎?事實證明,由此提升的自信,反而能促進學習和工作。
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于整容本身,而在于不顧條件。具體來講,一是不顧經(jīng)濟條件。如今整容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人無視自身和家庭的經(jīng)濟能力有限,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二是不顧自身條件。整容也不是萬能的,很多整容并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把過多精力和財力用在整容上,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三是不顧醫(yī)療條件。目前的整容技術(shù)并沒有充分發(fā)展起來,經(jīng)常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有的甚至還有很大的風險。
不顧經(jīng)濟條件、不顧自身條件、不顧醫(yī)療條件的整容,就是盲動。如果一個學生和家庭,做好了充足準備,具備了充分條件,自身確實存在非整不可的理由,適當整容,也并無不可。時代發(fā)展到今天,不能再以老眼光看待新現(xiàn)象,不要把學生整容與愛慕虛榮簡單掛鉤,也不要以為整容學生就一定是膚淺的、沒有氣質(zhì)的、不肯奮斗的。
別輕信顏值通吃
適度和安全的整容,固然能為魅力加分、讓形象出彩,但也切莫步入顏值通吃的思維誤區(q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應該說,學生利用暑假扎堆整容,既有彌補個人容貌欠缺的現(xiàn)實需求,同時肯定也夾雜著諸多美容機構(gòu)各種營銷宣傳的潛在誘導。在現(xiàn)實語境下,以貌取人的不良風氣時有出現(xiàn),顏值出眾一點的人,將來在職場競爭等方面的優(yōu)勢可能更大一些,相信這也是不少學生選擇整容的原因。
然而,新學期的生活真能靠整容逆風翻盤嗎?在不同的階段,對于學生暑假整容的作用,的確也需區(qū)別看待。總體而言,有的同學整容是為了變得更自信,有的同學整容是為了更好找工作,還有的同學整容是為了追隨偶像等。這當中,像高三畢業(yè)的準大學生,其選擇在暑假整容,往往是考慮到時間充裕,也能比較好地恢復,而且大學里的同學基本不會知根知底,整容變得更漂亮后,見到新同學時也就更有自信了。但這并不是說, 顏值青睞或顏值厚待會處處適用,甚而是無往不利。
美麗的外表是一把引人注意的利劍,卻未必足以披荊斬棘,能帶著你攻城拔寨、無堅不摧的,最終還是你自身的真才實學。美麗英俊的外表,或許可算一張“門禁卡”,但在“刷臉”進門之后,真刀真槍的比拼依靠的絕不僅僅是“以色事人”。而且,顏值也是一把雙刃劍,有些人看上去挺順眼和養(yǎng)眼,一說話卻很膚淺、沒禮貌,反而讓人大失所望。而真正有內(nèi)涵的人,即使相貌不太出眾,短暫接觸后所增加的印象分,則會大大抵消其外表所帶來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