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如恒 龔洋浩
《醒世恒言》中有一則故事:薛錄事夢到自己變成一條鯉魚,明知香餌有毒,但難忍誘惑,仍然張嘴咬鉤,結果被漁翁釣了上來。面對誘惑,不少貪官成了那條“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的鯉魚。他們無法控制內心的貪念,明知黨紀國法不容,偏又忍不住“上鉤”,從而淪為“獵物”。
完成統(tǒng)一后的秦始皇貪于權勢,不恤國情民情,以驪山陵、阿房宮等為代表的浩大工程勞民傷財。一旦手中掌握了權力,有的人就開始飄了,心思轉移了,真話聽不進去了,與心懷鬼胎的人走得越來越近,面對“圍獵”也就束手就擒了。
宋人姚镕寫過一則《蜀封溪之猩猩》的寓言,發(fā)人深?。盒尚墒染?,人們便將美酒陳列在野外,用來誘惑它們。面對美酒,眾猩猩識得破,并大罵誘惑者,且相互提醒。誰能想到,不久后,它們難抵誘惑去而復返,醉酒后自投羅網(wǎng),悉數(shù)被抓。一旦愛好成了癖好、嗜好,甚至與權力相混淆,往往就埋下了禍根,甚至成為別有用心之人“圍獵”的誘餌。
孩子上學找人聯(lián)系學校,親屬就業(yè)幫助安排工作,老家來親戚陪同在各景點轉一轉,甚至清明節(jié)先到官員已故父母的墳上磕頭……“細水長流”“小火慢燉”的“圍獵”方式,對那些防范意識不足的黨員干部十分奏效。事實證明,人情外衣包裹下的不一定是脈脈溫情,很有可能是狐朋狗友精心設計的陷阱。
“毛毛細雨透衣裳,杯杯美酒敗家當?!笔挛锏淖兓偸菑牧孔冮_始的。許多貪官在從政之初,也有為民服務的豪情壯志,但因為在小事小節(jié)中沒有堅守底線,在推杯換盞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中丟掉了原則,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便一
步一步在“溫水煮青蛙”的圈套中淪陷。
(摘自七一客戶端/《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