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面對時間流逝,我們總會有些恐慌: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干,一天就稀里糊涂地過去了。
在智商、情商之外,“時間商”決定著你未來的戰(zhàn)場和你生活的方向?!皶r間商”是指一個人對待自己時間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時間的態(tài)度,以及運用時間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時間商在線的人,和時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他們和時間是朋友,而不是操控或者被操控的關系。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忙成一鍋粥”的體驗:N多個事情擺在眼前,完全沒有條理,結果哪件事都沒有處理好。而那些“高時間商”的人,他們思路清晰,思維縝密,懂得避重就輕,能在短時間內把如同一團亂麻的事情快速解決。時間商在線的人,通常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時間安排給出最優(yōu)的選擇。他們善于活用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所支配。
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自己的“時間商”?或許下面的幾個小方法可以給大家以啟示:
1.嘗試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
時間最大的特點便是不可逆性,不能分割,不能快進,不能保留,不能回到過去,更不能去向未來。我們沒有辦法用金錢或其他物品與其進行等價交換。想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最好的辦法之一是“每天都有小進步”。久而久之,你會堅信“我很重要”“我的時間非常寶貴”,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有自信,對看似不可能的理想充滿了信心。
2.學會“切割時間”,學會細化大目標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小故事:有個日本的馬拉松選手,曾獲得過多個冠軍。記者采訪求經驗,他總是笑而不語。后來有人發(fā)現,在每次比賽前,他都會實地考察一下比賽路線。眾人不解,問其緣由,他只是淡淡地說:在跑道上我每隔100米便放一個標記,這樣我便不會去想“哎呀路線這么長,恐怕我堅持不下來”這樣的問題了。
同理,5年后,你希望自己能活成什么樣子?如果對這個問題預判很難,那么可以嘗試把“5年”這個時間段切割成若干個時間段。例如,把5年切割成10個小段,每6個月進行一次復盤,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選擇,一步一步地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在不斷的實踐中磨礪和成長。
3.賦予時間以“儀式感”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進步絕對不是一件讓人輕松愉悅的事。別說小學生,哪怕是成年人也經受不住手機游戲的誘惑,玩到后半夜的大有人在。然而如果把同樣的時間用在做高數題上面,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疲憊和厭倦。
“高時間商”的人,會選擇把時間用在能獲得長足進步的事情上去。但就像前面所說的,進步的過程難言愉悅,甚至會讓人感到痛苦。這個時候,“儀式感”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儀式感”這個詞的解釋是:用莊重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無趣的事。知乎上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儀式感就像是按鈕,當你按下這個按鈕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條件反射地告訴你——我要進入下一個工作狀態(tài)了。
打個比方說,如果你在上班出門前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清清爽爽,你會不自覺地想:新的一天開始了,我要開始工作了!相反,如果你睡過了頭,風風火火地穿上衣服甚至連臉都只是胡亂地洗了一下,那么這時候想的一定是:糟了,可千萬別遲到了。結果便是,前者一到公司便立即能進入工作狀態(tài),而且效率很高;后者一定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工作狀態(tài),而且效率也不會太高。
儀式感的存在,能最大限度地給予其正向的心理暗示。賦予時間以儀式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進步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反之,每天被人拉開一點點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被落下的越來越遠。對待時間的不同方式,決定了其個人發(fā)展和進步的頂點。
編輯/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