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姬
用典,是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方法,借助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某種愿望或情感。用典能使詩詞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言簡意賅又辭近旨遠。李商隱的詩作“深情緬邈”,“寄托深而措辭婉”,這種情深辭婉的風格跟詩人的用典分不開。
《錦瑟》全詩連用五個典故,各個典故各有用意,表達功能也不盡相同。首先,是素女鼓瑟之典故。素女演奏其瑟為二十五弦,時有悲傷之意,作者借“五十弦”起興,暗喻生平,引發(fā)“一弦一柱”之思憶。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無限的悲傷、難言的冤憤。其次,是莊生夢蝶之典故。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多么愉快愜意,突然醒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是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隱約包涵的既是美好的夢境,又是虛幻之境。第三,是望帝啼鵑之神話。蜀地君主杜宇國亡身死,魂化杜鵑,暮春啼苦,其聲哀怨凄悲。相思之苦,殷切思念,好比望帝啼鵑深入肺腑,難以忘懷。第四,是滄海珠淚之傳說。南海有鮫人,哭泣時眼淚變成明珠。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海,珠,淚,四個意象化為一體,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這是一種朦朧、凄冷的美,表達悵惘和悲傷之情,原本美麗的傳說,在作者筆下獲得新的意義。第五,是良玉生煙之典故。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景色,然而可望而不可即。詩人用此典,意在表達夢想和思情破滅后的悵惘之情。五處用典,使此詩的意境和情感朦朧凄迷,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往事的追憶和迷惘傷感之情。
李商隱的詩多典故,典故意象呈片斷狀,結構迂回曲折,意境朦朧迷幻,極富象征意味。政治詩、詠史詩中多用與自己身世相似或自己仰慕的歷史人物的事跡,如,《安定城樓》連用四個典故,以賈誼垂淚、王璨遠游比喻自己的不得志,以范蠡泛舟、鹓鶵腐鼠表達自己渴望功成身退、歸隱江湖的意愿。愛情詩中,亦選取一系列來自神話傳奇的典故意象,如,蓬山、青鳥、彩鳳、神女、靈風、夢雨、紫府、瑤臺、秦樓等,這些典故包含有凄迷的情緒色彩和象征意蘊,把主觀意識融于一爐,于婉曲中見深摯。
李商隱的詩中,對典故題材精心選擇,靈活運用,或以典故意象構筑詩境,或以典故意蘊融入詩歌整體氛圍,反映了詩人對詩美的刻意追求,對后世的文學影響極深。從西昆體到王安石、黃庭堅等代表宋詩發(fā)展與追求的大家,以及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派的典型風格,無不潛存著李商隱詩歌藝術追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