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八中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文化產業(y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從事文化藝術的人員越來越多,選擇藝術方向的學生也在逐年增多,但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文化素質卻參差不齊。如何既提高藝術生的藝術修養(yǎng),又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需要,社會的要求。然而,高中藝術生文化課的學習成績卻不太理想。我們知道,高三是各科知識復習、鞏固、提高的階段,高三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學科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和特點,而藝術生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將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將會對提高藝術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學科成績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為此,我們歷史教研組的老師們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分析,匯總后得知,導致高三歷史教學不理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1.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由于藝術生在高三上學期需要抽出三四個月的時間進行專業(yè)集訓和考試,所以他們學習文化課的時間一共只有四個月。對需要復習六本書,完成扎實的三輪復習而言,時間確實太短了,按常規(guī)的復習方案是很難保證藝術生的歷史學習效果的。
2.文化課學習不連貫。藝術生的專業(yè)集訓和考試一般都安排在每年的10月、11月、12月和1月,這就使藝術生的文化課學習時間被迫打斷,沒有連貫性,而歷史基礎知識又非常碎而多,需要定期反復加深記憶。所以,幾個月的中斷會使他們遺忘掉大部分前期掌握的歷史知識,非常不利于后期的歷史學習。
3.學生歷史學習能力不強。我們知道,藝術生中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是自己確實喜歡某一門藝術,并有一定的藝術天賦,而是知道自己的文化課基礎差,能力弱,無法僅靠文化課考上理想的大學,所以,這就決定了這個群體的整體學習能力不強。
4.學生的思想壓力大。隨著報考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社會對藝術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藝術生既要重視專業(yè)課的名次,又要顧及文化課的排名。雙重任務使得藝術生在整個高三階段的思想壓力比較大,這對他們的學習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5.課堂模式單一。雖然已經(jīng)進行課改好多年了,但很多課堂仍然是“一塊黑板,一張嘴,一講到底”,歷史課堂更為突出。大部分教師仍然是“滿堂灌”,照本宣科,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課堂模式,一方面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毫無趣味,另一方面學生由于缺乏自主學習和理解消化的過程,學習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歷史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了認真研討和分析,不僅反復研讀了與高效課堂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比如《讓學生愛上課堂:名師高效課堂的引導藝術》《中國名校高效課堂(高中卷)》《走向高效課堂》等,還深入研究了目前在全國廣泛推廣的一些課改模式,如山東杜郎口中學“10+35”模式、山東昌樂二中“271”模式、山東兗州一中的“循環(huán)大課堂”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等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把別校的經(jīng)驗和我校藝術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集思廣益,最后對我校高三藝術生的歷史教學采取了如下措施。
在開學第一節(jié)歷史課上,我們先把近幾年的歷史高考試卷分析展示給同學們看,包含考點分布、考查形式、難度比例及應對措施等。明確告訴同學們,在歷史高考中,拿高分其實并不難,??嫉闹攸c知識點只有三十多個,考查難度并不高,雖然復習時間短、能力弱,但只要同學們能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復習,把中低檔的試題都做對還是比較容易的。除了這次思想動員會,教師還在平常的歷史課堂上也對同學們進行相似的宣傳教育,使高三藝術生放下思想包袱,自信主動,專注課堂,從而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和成績。
眾所周知,歷史學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較高,然而,大部分藝術生文化課基礎不牢,如何讓高三藝術生在僅剩的幾個月中掌握高考要求的基本內容是我們要思考的核心問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歷史教研組的老師們經(jīng)過討論一致認為,應該編寫一套適合藝術生的高三復習教材。首先,我們打破原來的專題模塊編排方式,采用整體通史編排方式。按照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xiàn)代史順序編排,每一階段包含政治、經(jīng)濟、思想三塊內容。其次,教師們分組研究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和近幾年的高考歷史真題,梳理出每一課針對藝術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并整理出一個簡明的知識結構圖,還要把近幾年與本節(jié)課知識點相關的高考試題附在后面。這套校本教材立足于藝術生的能力基礎現(xiàn)狀,緊貼課程標準和高考要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有利于學生掌握,從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我們歷史教研組的老師們通過認真學習高效課堂理論,深入研究當前著名的高效課堂模式,發(fā)現(xiàn)這些模式都強調人本思想,主張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讓給學生,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思維的積極性。為了達到課堂高效的目的,我們反復研討,痛定思痛,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改變我們的歷史教學模式。
首先是備課環(huán)節(jié)。每次備課前,教師都要先問自己四個問題:我打算把學生帶到哪里去?我打算用多長時間帶過去?我打算怎樣把學生帶過去?我怎樣知道帶過去沒有?課前這四問能夠讓教師對課堂有個大概了解,備課就會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從而備出適合藝術生的備課案和導學案。
其次是課堂環(huán)節(jié)。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更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主陣地,所以,必須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我們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把班級學生分成每四人一個學習小組,歷史課堂教學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在評價時側重于小組整體的評價。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所有小組成員不僅嚴格要求自己,按時完成任務,還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為集體榮譽而努力。
歷史課堂上,我們切實落實“生本課堂”理念,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學、會學、樂學。為此,我們將歷史課堂劃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
1.出示目標,明任務。上課先展示當節(jié)課適合藝術生掌握的學習目標,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然后讓同學們按照導學案上列的內容自主學習。
2.檢測預習,查問題。學生自學結束后,教師通過整體檢測或小組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并引導學生把出現(xiàn)的問題列出來。
3.小組合作,再探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大家積極討論,相互幫助,解答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并將小組內無法解答的問題提交給老師。
4.展示成果,師點撥。小組合作學習以后,各組選出代表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教師及時給予適當?shù)脑u價和鼓勵,并根據(jù)小組代表的回答,適時地追問和點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一些重、難點問題。
5.當堂檢測,強鞏固。課堂知識點處理完后,立即讓同學們做導學案上的當堂測試題。一方面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強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6.靜思整理,談收獲。最后兩三分鐘,讓同學們安靜下來,思考整理本節(jié)課學到的主要內容,并指導學生梳理制作成一幅思維導圖,便于今后的復習。
以上六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既增強了團隊意識,又提高了學習效率,使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大的提升。
最后是課下環(huán)節(jié)。由于高三藝術生要外出進行專業(yè)集訓和考試,會有幾個月不能系統(tǒng)學習文化課。為此,我們高三藝術班的歷史老師自發(fā)地建了一個“歷史微信群”,邀請高三藝術生積極加入到這個群中,老師適時地在微信群里發(fā)布一些簡短的、總結好的歷史知識要點,讓同學們在集訓間隙復習一下這些知識點。一方面可以調節(jié)集訓的緊張氛圍,另一方面使同學們能保持一定的歷史熱度,有利于集訓結束返校后的歷史學習。
通過我們歷史教研組老師們的共同努力,高三藝術生的歷史學習效果有較大的改善,歷史成績也有一定的提升,得到師生和家長的認可。我們還會繼續(xù)深入研究藝術生歷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其進一步完善,并推廣到其他年級和學科,為提高藝術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學科成績貢獻一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