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函
[摘 要]
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近年來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經(jīng)驗共性是牢抓國家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自上而下地制定支持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教育政策和法規(guī);在方法上則擅長使用“柔性”方法傳輸核心價值。這啟發(fā)我們,核心價值引領是價值觀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善于采用“教化”的方式,運用隱性教育力量,營造學校、家庭與社區(qū)的教育合力,不斷改進價值觀教育方法,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
核心價值觀教育;“柔性”方法;啟示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8)11-0062-03
核心價值觀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任務,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持久的動力。放眼世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近年來在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厚經(jīng)驗,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具有參考性的借鑒。
一、牢抓核心價值觀:
英、美、澳近年來價值觀教育經(jīng)驗的共性
(一)明確提煉和倡導由國家認可的核心價值觀。近年來,英、美、澳從政府到社會都不再認為價值問題是一個“私人領域”的問題,紛紛對核心價值觀教育表現(xiàn)出極大關切。美國在價值觀教育上經(jīng)歷了由價值相對主義立場到支持由國家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的轉折,大力倡導正向價值,提出慎思、勇敢、自律、公正、關心、尊重、負責、誠實的核心價值觀。澳大利亞的公共教育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拋棄學校的價值中立立場,積極推動教育系統(tǒng)和教師成為基本價值觀的教誨者?!栋拇罄麃唽W校價值教育國家框架》中闡明的九種價值觀“關心和同情,盡力而為,平等,自由,誠信,正直,尊重,責任,理解、寬容和包容”[1]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學校教育核心價值觀,貫穿學校教育過程的始終。英國學校教育中經(jīng)常提到的價值觀包括:文化多樣性、文化身份和民族意識;智力和學術價值;和平、國際理解,人權和環(huán)境價值觀;性別平等和反對種族主義;工作和經(jīng)濟價值觀;健康價值觀;還有普遍的人類價值觀,例如寬容,團結和合作。
(二)制定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法規(guī)支持核心價值觀教育。在美國,聯(lián)邦政府面對社會文化和價值多元帶來的沖擊,有意識地加強對學?;A教育政策的調整,干預學校價值觀教育政策,呼吁大學在道德和民主的教育中擔當核心角色,承擔價值教育的使命,增加對各州用于品格教育的經(jīng)費撥款,培養(yǎng)學生明確的品格和價值觀。在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規(guī)定公立學校首要的基本義務是促進在校學生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以及身體方面的發(fā)展,幫助他們?yōu)槲磥淼某扇松钭鰷蕚洹?998年,英國政府決議通過的《科瑞克公民教育報告》說明了每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后應當達到的個人品格和美德素養(yǎng)。政府制定了“新國家課程”,努力建立學校工作和課程體系中的共同價值觀,不斷把品格、公民、宗教教育等價值觀教育形式整合到學校教育實踐中。在澳大利亞,2005年政府頒布了《澳大利亞學校價值教育國家框架》,從國家立法的高度規(guī)定必須傳輸給學生明確的價值觀內容,指出價值觀教育是有效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教育不僅事關讓學生具備該有的特別技能,更是關于建立學生品格的教育。[2]澳大利亞公共教育的基本責任就是要把核心價值觀教授給學生們,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應該有基礎承擔未來家庭、社區(qū)以及工作中的人生角色;有能力做出關于道德、倫理和社會正義方面的判斷并承擔責任,做出理性而明智的人生決策。
二、使用“柔性”方法傳輸核心價值
所謂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采用的“柔性”方法指的是,與過于生硬的機械灌輸相比更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的那些方法?!叭嵝浴狈椒ǜ幼⒅貑l(fā)人的思維、調動人的情感、促進人的行為,并且擅于運用隱性課程的力量進行滲透性的教育。
(一)英國:與宗教教育密切相關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英國宗教教育是國家課程體系中的學校基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修課程,對人們的價值觀發(fā)展極具影響力。英國“國家課程委員會”認為宗教教育和集體禮拜是最明顯的價值觀教育途徑。英國在價值觀教育內容上也體現(xiàn)了宗教影響:“一方面,政府強調結合宗教傳統(tǒng),為民主社會培養(yǎng)合格公民;另一方面,學校和教師將基于信仰的宗教價值觀和社會主流的世俗價值觀統(tǒng)一于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和過程中,把宗教價值內容和世俗價值內容整合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共同服務于學生的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3]英國學校采取的具體教學策略有:榜樣和模仿;訓練和習慣養(yǎng)成;詢問和澄清。
(二)美國:品格教育中對核心價值觀的凸顯。美國品格教育強調對傳統(tǒng)價值觀和美德的習得,其重點在于人自身有意培養(yǎng)德性或卓越品質,個體發(fā)現(xiàn)內在于自身的德性和價值觀,然后在共同體的支持下培養(yǎng)它們。品格教育注重構建具有綜合性合力的教育途徑,學校與家庭、社區(qū)協(xié)作,致力于向學生傳遞一致的價值觀。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策略包括了正式課程、具體方法、學校教學、規(guī)章制度、學校與家庭和社區(qū)的協(xié)作等。價值觀教育的具體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教授法、價值澄清法、道德推理法 、價值分析法等。
(三)澳大利亞:采用權威灌輸與多種策略相結合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澳大利亞價值觀通過法令使權威的價值傳輸更加合法化,這是澳大利亞價值觀教育實踐的一大特點。澳大利亞“價值觀教育研究”認為: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價值觀教育比單獨采用一種方法更有效。因此,澳大利亞的價值觀教育綜合運用的途徑主要有:通過校風進行的價值觀教育,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價值觀教育,通過輔助課程項目進行的價值觀教育,通過與更廣大的社區(qū)相聯(lián)系進行的價值觀教育。[4]在學校教育中采用較多的是價值澄清法和道德推理法。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研究不同群體和社群的信仰和行為以及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和信仰,讓年輕人思考道德倫理上的兩難困境、討論不同的價值立場,反思和檢視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學校普遍重視與社區(qū)中的教育資源和力量建立聯(lián)系,通過輔助課程項目和社區(qū)服務等教育方式,讓學生開發(fā)對價值問題的敏銳嗅覺、學會如何澄清并確認何為最適合自己在周遭世界中生活的價值觀。
三、英、美、澳用“柔性”方法
傳輸核心價值的經(jīng)驗啟示
(一)核心價值引領是價值觀教育不可缺少的題中之義。直接的價值觀教授和傳輸是價值觀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核心價值的引領也不可缺少。當前中國社會正在發(fā)生轉型,社會中確實存在著價值觀多元化發(fā)展的事實。這個社會大背景更要求我們堅決反對相對主義的價值立場,不斷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引領多元化時代的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突出學校教育中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屬性和功能,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思想環(huán)境。
(二)吸取“柔性”方法經(jīng)驗,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第一,用“教化”的方式啟發(fā)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價值等深層次問題。教化是“從終極處對人生意義或價值的一種指點。教化的本意乃是一種價值引導——引導人在一系列‘現(xiàn)實境遇中不斷自我決斷、自我成全”[5]。從教化的角度來看,啟發(fā)學生進行人生和價值問題的思考不能用訓誡的方式,要用對話的方式進行。國外學校較為重視教化學生、促使他們進入終極性思考,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常用到“課堂討論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學生對于教師所提問題的回應是對或錯,如果教師認為學生的答案不是好答案就繼續(xù)提問,直到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錯的。這種問答法就是要幫助學生做出“好”的選擇,教會他們進行批判性思考。有時也會采取一種相對“非直接”的方法進行問答,并不一定要學生得出某一個特定的結論,教師提出問題是為了刺激學生對觀點進行評價、引導他們到達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加審慎的結論。[6]就這樣通過對話讓學生對一些基本的人生和價值問題進行終極性的思考、獲得深層次的價值體悟和共鳴。
第二,善于運用隱性教育力量進行價值滲透。校風、教師品行、師生關系、課外活動等隱性教育力量對激發(fā)學生價值反思的作用很大。杜威認為,道德教育需要發(fā)揮道德風氣的作用。諾丁斯也認為,建立良好的道德風氣有利于發(fā)展關愛的人際關系,在這個環(huán)境中成為一個好人是值得欲求的、可能的?!皩W校中的道德風氣要保證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不需依賴于于學術技能或其他特殊的才能;它只依賴于學生的道德禮儀——運用能力進入并維持關愛的關系。帶著這種理解,各種各樣合法的才能都能受到尊重和得到發(fā)展?!盵7]我們應該十足重視運用學校的人文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等潛在、隱性的力量來進行價值影響。若能把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與隱性課程的滲透作用結合起來,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價值引導,另一方面建立豐富的校園文化、關愛性的師生關系和學生間互助性的人際關系,并結合全課教學的力量和途徑,學校中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活力。
第三,擅長營造學校、家庭與社區(qū)的價值觀教育合力。學生們從課堂以外得到很多價值觀影響,包括受到來自同齡群體、教師、父母、學校環(huán)境以及其他來源的價值觀的復雜影響。為了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學校期望他們得到的正向價值觀、最少地受到與學校教育不一致的價值觀影響,就應該著力協(xié)調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中的隱性價值觀影響、盡力形成三方教育合力。營造社會、學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教育環(huán)境的好處在于通過協(xié)作的方式讓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整合起來,使教育力量和教育目標達到統(tǒng)一,更好地把知識學習、榜樣教育、行為養(yǎng)成和能力訓練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抵消負面價值觀影響。
參考文獻
[1][2]National framework for values education in Australian schools. [Z].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5.
[3]邱琳.英國學校價值教育的發(fā)展模式和基本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13(1).
[4]David N. Aspin, Judith D. Chapman (Eds.). Values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M].Libby Tudball. Whole-school approaches to values education: Models of practice in Australian schools. Dordrecht: Springer, 2007:395.
[5]王葎.價值教育的存在論基礎[J].教育研究,2014(3).
[6]Jaap Schuitema, Geert Ten Dam, Wiel Veugelers.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moral education: a review[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08(1).
[7]Nel Noddings. Caring and moral education. Larry P. Nucci, Darcia Narvaez(Eds.). Handbook of moral and character educa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2008:166-167.
作者系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責任編輯:劉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