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群兄
30歲的詹金斯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最繁榮的街道上經營著一家書店,里面除正常的書籍外,還存放著一些高質量的古書。
為了讓愛書者有個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也為了讓那些有價值的古書不至于遭到破壞,詹金斯規(guī)定,只有提前預約才能進入書店,而凡是進書店的人,不能衣著隨便,不能大聲喧嘩,更不能拍照或無目的性地來回走動。
感覺書店限制很多,但書店的生意反而更好了。詹金斯也因為其“另類”的管理方式而成為書商界的一大名人。
一次,詹金斯組織了一次“送書下鄉(xiāng)”活動,他發(fā)現(xiàn)并沒有幾個人對書感興趣,更多的人都只是遠遠地看著,即便是免費的書,他們也表示不需要。
詹金斯感到很納悶,于是在活動結束以后挨戶進行“私訪”。他發(fā)現(xiàn),其實并非人們不喜歡看書,而是對太“定向”的東西不感興趣。有人提議說,希望能有個“自助”書店,這樣青少年買青春期方面的書,或者新婚夫婦買兩性方面的書就會免了不少尷尬。
有一個50多歲的老婆婆跟詹金斯說,她總是會在凌晨的時候醒來,而那個時候若做其他事就會影響到別人休息,所以,她特別希望有個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這樣她就可以去書店看書。
詹金斯將“私訪”后得到的建議進行了梳理,覺得在鄉(xiāng)村開一個24小時營業(yè)的無人書店很有必要。很快,詹金斯在路邊的一塊空曠處建了一間名為“邏輯不健全”的書店,這兒沒有店員也沒有安裝監(jiān)控,書架多為鄉(xiāng)民們提供的泡沫蔬菜盒子或者廢棄的舊書架。另外,詹金斯還從二手市場購買了一些舊家具、家電。他希望人們在看書的時候可以有地方坐下來喝喝水,或吃點面包、餅干之類。
書店的所有書都是詹金斯根據當地書迷的需求,精心挑選擺放的,他還在門口的正前方留了一塊黑板,上面寫明:所有的書都沒有定價,如果你喜歡,可以隨心付款,甚至不付款。
書店自開張后,很快擁有了一大批“死忠粉”,尤其是吸引了一大批公交司機和出租車司機。他們紛紛表示,來這里買書很自由,不會有人問他們想買什么書,也不會有人因此揣測你。
在這家書店里,提供的不僅僅是書,還有精神寄托。書店內有一本留言簿,有一些顧客深夜來到這里,他們有些有自殺傾向,有些情緒不穩(wěn)定、低落或者焦慮,但他們在這里重拾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書商都在虧損的時候,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小書店卻生意興隆。開業(yè)至今,書店從沒有出現(xiàn)過入不敷出的現(xiàn)象,甚至還有盈利。
所有的人都認為這不符合商業(yè)邏輯,對此,詹金斯有自己的理解。他說:“許多事都會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就好比有人拿書不付錢,但總會有人付多余的錢。并且我開書店的目的不純粹是為了賺錢,我更希望那些睡不著覺,或者遇到麻煩的人,可以來這里。而他們知道書店在這里,就很好?!?/p>
(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