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嘯炫,歐元祝,唐立萍,王美娟,劉文彬,葛丹紅,王 茗
(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生化室,上海 200126)
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 (g a m m aglutamyltransferase,GGT)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檢測項目,在肝病防治中起到積極作用。目前,盡管我國大多采用動態(tài)法檢測GGT,但是各個公司提供的試劑盒試劑組成、血清和試劑的用量比例、單雙試劑、檢測程序等都會有所不同,造成檢測結果的不一致。通過國際臨床化學和檢驗醫(yī)學聯合會(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一級參考方法賦值的正確度驗證品,不僅可以在酶學溯源等級鏈上將臨床實驗室的終端結果溯源到酶學的國際單位,同時也可以讓臨床實驗室的結果具有可比性[1]。
正確度控制品來源:混合血清為仁濟醫(y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同濟醫(yī)院和東方醫(yī)院的臨床樣品,所有血清樣品均采自肘部靜脈。
采用真空過濾裝置(德國賽多利斯公司)對血清樣品進行過濾處理;均勻性、穩(wěn)定性實驗采用DXC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正確度控制品參考方法賦值采用CARY4000分光光度儀(美國安捷倫公司)。
參考方法賦值的化學試劑均購于美國Sigma公司;用于GGT參考方法正確度驗證的參考物質ERM-AD452購自歐盟參考物質及測量研究所。均勻性、穩(wěn)定性實驗的試劑和質控物質為DXC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配套試劑。
1.3.1 正確度控制品制備 將-70℃保存的GGT相關濃度樣品室溫完全溶解,混合攪拌均勻。將混勻樣品分裝至離心管內,2 105×g離心60 min。完成離心后取上清液,將上清液通過0.2 μm的膜采用真空過濾裝置(過濾前將真空過濾裝置全部清洗并烘干)進行過濾處理。過濾液收集至新燒杯內,再次混勻攪拌,使樣品混合均勻?;靹驑悠钒?00 μl/支分裝在凍存管內,并貼上相應的標簽以便識別和記錄。將全部分裝完的樣品保存至-70℃冰箱內。正確度控制品均勻性、穩(wěn)定性檢驗根據CNAS-GL03《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評價指南》[2]進行。正確度驗證計劃方案根據文獻[3]進行設計,具體方案如下:選擇84家覆蓋上海地區(qū)GGT各檢測系統(tǒng)的臨床實驗室,共發(fā)放A、B 2個水平樣品,分別為GGT-A,GGT-B;用冷鏈運輸到各臨床實驗室,臨床實驗室收到樣品后,立即將樣品存放在-70℃或-20℃冰箱中(優(yōu)選-70℃冰箱)。連續(xù)測定3 d,每個樣品每天1支,每支重復檢測2次。
1.3.2 正確度控制品賦值 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酶學參考實驗室運用IFCC GGT一級參考測量方法[4]與臨床實驗室進行同步實驗,在測定前,用參考物質ERM-AD452對參考系統(tǒng)進行驗證。所得賦值為正確度控制品的靶值。
1.3.4 判斷標準 根據我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5]中GGT的偏移質量指標,以靶值±5.5%為合格判斷標準。
樣品分裝結束后,隨機挑選10支樣品進行均勻性測定,數據用s≤0.3σ準則進行評價,GGT-A和GGT-B的不均勻s分別為1.26 U/L和0.15U/L,<相應0.3σ對應的1.87 U/L和3.14 U/L,符合CNAS-GL03《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評價指南》對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的要求。根據之前的穩(wěn)定性模擬實驗結果,-20℃條件下放置1個月,GGT酶活性均非常穩(wěn)定,GGT-A、GGT-B的穩(wěn)定性檢驗分別為0.53 U/L和1.04U/ L,小于相應0.3σ對應的1.88 U/L和1.04 U/L;符合CNAS-GL03《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評價指南》對樣品穩(wěn)定性的要求。
GGT-A和GGT-B用參考方法賦值分別是97.0U/L和161.0U/L。對每個水平樣品進行連續(xù)4 d的檢測,每天檢測3次,共計12個結果。取12個結果的得出相應賦值,GGT-A、GGT-B 12個結果的CV分別為1.10%、0.86%。
此次GGT正確度驗證計劃,共收回84家實驗室的結果,進行2次循環(huán)3s剔除后,有2家實驗室的結果被作為離群值剔除。共分析82家實驗室的結果,結果顯示:2個水平樣品的總體CV均<10%,而與靶值的偏移均<7.3%;82家實驗室根據儀器品牌分為8組,其中,貝克曼AU系列(24家),羅氏(13家),邁瑞(1家)3個組的組內CV及與靶值的偏移均較小,CV均<5.6%,偏移均<5.2%,但是邁瑞組僅有1家實驗室,其代表性可能并不全面;貝克曼(4家)、日立(26家)和東芝(3家)組雖然組內CV均<6.4%,但是日立和東芝組A水平樣品的偏移均>7.2%,B水平樣品的偏移要優(yōu)于A水平,均 <5.7%,而貝克曼組均>30%;西門子(5家)和雅培(6家)組的組內CV在10%左右,偏移也在6%左右,見表 1。8個組GGT-A、GGT-B 2個水平樣品的偏移趨勢線走向基本一致。見圖1。
表1 GGT正確度驗證結果
圖1 各儀器組GGT正確度控制品偏移趨勢
以靶值±5.5%為合格判斷標準,由于貝克曼組的偏移較大,導致總體符合率不高,A水平樣品整體符合率為45.2%,實驗室回報數據的x為89.9 U/L,CV為8.30%; B水平樣品整體符合率為60.7%, 實驗室回報數據x 為151.7 U/L,CV為8.0%。
前期的模擬實驗已經證明GGT在各溫度條件下酶活性均較穩(wěn)定,所以此次正確度驗證計劃中,GGT本身不穩(wěn)定導致結果差異的影響因素很小,可以忽略。整個實驗結果可以客觀地反映各臨床實驗室檢測血清樣品GGT項目結果的正確度及一致性。
此次正確度控制品調查結果顯示:2個樣品的總體CV均<10%,與靶值的偏移均>5.5%。根據回報信息可知,羅氏與貝克曼組基本以配套試劑、校準品、檢測方法為主,構成一整套完整的檢測系統(tǒng),在實驗室間的一致性以及正確度方面均較好;而日立、東芝、西門子和雅培組B水平樣品的偏移均優(yōu)于A水平,A水平樣品偏移又均超出5.5%的允許范圍,表明上述4組檢測系統(tǒng)在GGT項目分析特異性與IFCC參考方法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不同水平樣品間偏移不一致,后續(xù)可能需要在試劑原理上進行更多的分析。另外,西門子及雅培組組內CV在10%左右,是各儀器組中實驗室檢測結果離散度最高的組,后續(xù)在檢測結果一致性方面需要加強。只有提高了結果間的一致性,結果間的正確度才會變得更有意義;貝克曼組均使用配套檢測系統(tǒng)檢測GGT,而貝克曼試劑的方法與IFCC參考方法略有不同,可能是導致與用IFCC參考方法賦值的儀器組靶值偏移較大的原因。采用貝克曼配套試劑檢測的GGT結果為了達到與其他系統(tǒng)的可比性,是否應整體修正偏移,有待進一步的調查和探討。在統(tǒng)計結果符合率時,按靶值±5.5%的標準,GGT正確度控制品符合率分別為45.2%和60.7%。盡管符合率較低,但還有部分實驗室能夠較好地達到正確度計劃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們也在考慮5.5%評價限是否適合,因為在IFCC GGT項目全球參考實驗室網絡的評價限為靶值±5.25%,而這些實驗室在GGT項目分析上對精密度、正確度的要求都是最高的,他們所使用的一級參考方法直接溯源至國際單位,也是目前GGT等酶學項目溯源鏈的頂端。隨著量值溯源的傳遞,從最高級的一級參考方法傳遞至臨床終端用戶(方法),不確定度不斷增大,因此5.5%的評價限是否足夠,需要統(tǒng)計大量的實驗數據才能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