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燕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平頂山467000)
高中美術學科,一直以來被各位家長朋友和同人誤以為是副科,并且主觀臆斷了它的存在性和教育引導價值,認為它是沒有用的,或者說是學生用來放松的科目,因為,最終不計入考試的課程,所以很少有人重視它。但實際上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本文就是在重點分析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積極作用基礎上,對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探析,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高中階段美術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的教育指導意義和價值是非常深遠和巨大的。開設美術鑒賞課,一方面,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興趣,對拓展人的思維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非常明顯的幫助作用。比如,在美術鑒賞課上,我們要求學生鑒賞某件美術作品,或者是一幅畫、或者是一件雕塑,更或者是一個剪紙作品等等,不能讓學生單一的對這件藝術作品發(fā)表“好”或者“劣”的評論,比如,從那些角度來看,可以斷定這件藝術品存在藝術魅力,而從哪些角度看,這件作品又存在瑕疵,讓他們據(jù)理力爭,辯證分析。如此,通過這樣的鑒賞教學引導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審美能力,更可以培養(yǎng)他們實事求是、推理論證的良好思維能力,促進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通過組織高中美術鑒賞課,我們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美術感受力,讓學生對美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提升美的享受。
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曾經(jīng)在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贝_實如此,教育如果故步自封,就會逐漸被時代所淘汰和拋棄,所以,在倡導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的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也應當積極嘗試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病,讓高中美術教學盡快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比如,結合一點靈動的音樂,讓緩緩流動的歌曲旋律伴隨美術作品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進而激發(fā)他們的美術作品欣賞興趣和思維探究積極性,提升教學的效率。比如,在指導學生欣賞法國著名油畫大師的代表作《向日葵》時,我們就可以結合歌曲《寂寞的季節(jié)》來引出這幅作品,讓學生感受到一份午后慵懶、悠閑、恬靜的氛圍,在音樂氛圍的渲染下,學生閉眼聆聽可以感受到思維的穿越,培養(yǎng)思維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讓美術鑒賞教學更高效。
鑒賞美術作品與鑒賞某些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通性,有時也需要結合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欣賞和感知,這樣才能與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加深精神上的感悟。我們都知曉,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經(jīng)歷了相當漫長的發(fā)展歷史,每個時代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隨之誕生的就是各種美術創(chuàng)作派系,比如古羅馬藝術、基督教藝術、拜占庭藝術以及哥特式藝術等等,而對于國內來說,則有中國古代美術中的浙派、吳門派、華亭派等,這些都是在美術鑒賞過程中需要重點分析和解讀的內容,鑒賞優(yōu)秀的美術藝術作品,也是提升學生美術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比如,在指導學生鑒賞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時,有的學生認為從畫作中的一抹神秘的微笑可以感受到蒙娜麗莎的莊重、嫻熟,也有的學生看出了她在新興資產(chǎn)階級中的樂觀和自信,而有的學生則看到了微笑背后的一點哀傷。然后,我們從達芬奇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時代來看,此畫在當時的文藝復興時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是對傳統(tǒng)的美術表現(xiàn)的一種挑戰(zhàn),表現(xiàn)了新時代女性的深邃和高尚的思維品質。
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還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思維是可以拓展和延伸的,而結合高中美術作品欣賞教學指導,讓學生從客觀、多元的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就可以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拓展,比如,在指導學生欣賞徐悲鴻先生的《八駿圖》時,當學生探討完畢,各抒己見之后,讓學生閉眼聆聽教師播放的音樂,感受馬蹄的紛至踏來,感受馬兒的悠閑,感受溫暖的風在耳邊吹過,雖然這一切都是源自想象和聯(lián)想,但是足以讓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感受欣慰。因為,這充分體現(xiàn)了大師作品強烈的代入感和視覺影響效果。
綜上,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意義和價值非比尋常,作為新時代的教育組織者和探索者,我們應當積極探索高效、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到美術作品的欣賞和感知中,進而在這樣的氛圍下,實現(xiàn)美術發(fā)現(xiàn)、感受、審美和創(chuàng)造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深化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