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艇
(安徽省青陽縣林業(yè)局朱備林業(yè)站,安徽 青陽 242800)
青檀6月份開花,9~10月果實成熟。青檀堅果有寬而薄的圓翅,通常頂端有凹缺,直徑1.2~1.5 cm。種子卵圓形,直徑4~5 mm,每千粒種子重28 g。在果實呈現黃色的時候,即可采收,如果推遲采收就會導致種子飛散等問題。在青檀種子采收過程中,最佳的時間為9月中下旬左右。采收青檀種子要在晴天開展,雨天會導致種子潮濕霉變。在采收之后要晾曬2~3 h,干燥后通風1~2 d,裝袋在陰涼、干燥且通風的室內進行儲藏。
青檀種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因種子個體差異影響,其休眠深度不同,在播種之前要進行催芽,其主要方法如下。
把種翅揉去,使用清水篩選種子。將篩選出的種子浸泡在45~60 ℃的溫水中,時間24 h,每間隔3~4 h更換溫水。在將處理好的種子通過濕沙進行催芽處理,7~10 d約有40%以上的種子破胸即可播種。
在處理種子期間,應及時整地做床。苗圃地應選擇背風向陽,水源條件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首先要對圃地進行精耕細作,然后做床,苗床高25 cm,寬120 cm,步道溝寬30 mm。
播種時間為每年的3月,條播為宜,行距25 cm,深2 cm,覆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然后蓋上稻草。播種后約20 d左右發(fā)芽出土應及時除去稻草,幼苗出土后要進行芽苗移栽,使苗木均勻分布。及時除草,當年至少除草6~7次,并薄肥勤施,清溝瀝水。
苗木出圃,青檀苗主根較深,側根不多,起苗時應保持根系完整,主根長度不宜超過18 cm,以方便栽植。
青檀耐瘠薄,在生長過程中對于土壤的要求不嚴格,適合在石灰?guī)r山場造林。為方便今后的采收枝條作業(yè),造林地位置應選擇在山場的中下部,坡度不要超過25°。
冬季對造林地塊進行清理,全面砍灌,并布點整地。按照1.5~2 m×1.5~2 m的株行距進行布點,栽植穴的規(guī)格為50cm×50cm×40cm,整地時表土心土分別堆放,以方便栽植。
青檀造林要選擇一年生高度1 m以上、地徑大于0.7 cm的優(yōu)質苗木造林。在進行栽植的過程中,要做到“苗正、根舒”,可以通過“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方式進行裸根苗栽植。在進行回土過程中,要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分層壓實,將苗基部培成饅頭形,進而提升栽植成活率。栽植時間多數在每年的2~3月之間。
在造林后的前三年,每年的5~6月和8~9月要對造林地進行撫育,提升質量?,F階段主要應用的撫育方法就是砍灌除草,除萌,保障每株保留3~5株萌條,避免營養(yǎng)不足等問題,對土壤貧瘠地塊要進行施肥培土。
青檀造林后第4~5年即可采條利用,在8~9年則逐步進入到穩(wěn)產期。在穩(wěn)產期之后,平均每間隔3~4年進行采條,這個時期的枝條質量好,造出的宣紙品質高。
青檀林采伐后樁頭會萌發(fā)大量嫩條,當嫩條長到25~30 cm時,應適時摘除細弱嫩條,在每個砍伐的老樁周圍均勻地保留3~4根茁壯枝條。并連續(xù)2年每年進行1~2次除草培土。
在首次采條過程中,就決定了今后的采條作業(yè)模式,根據留樁高度的不同,分為矮干作業(yè)以及高干作業(yè)兩種方式。在距離地面5~30cm處截干稱矮干作業(yè),在距離地面1.5 m處左右截干稱高干作業(yè)。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作業(yè)方式。
采條時應左手握緊枝條,然后右手握刀與枝條呈現30°左右角度一刀完成枝條的砍伐??车兑h利,截面保持平滑,呈馬蹄形,有利于枝條的萌發(fā)。青檀枝條的采收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的3月份。
即是將采伐的青檀枝條進行打捆,每捆枝條重量為25~30 kg左右,以方便人工搬運。
將已經打捆的青檀枝條搬入檀皮蒸爐,進行蒸煮處理,約12 h,在枝條韌皮部以及木質部分離之后就可出爐。
蒸煮好的枝條出爐后應立即用冷水進行冷卻,然后手工剝皮。
青檀皮剝皮完成后要進行理順、晾曬,冬天要晾曬2~3 d左右,春季則要晾曬1~2 d左右。對于已經剝皮晾曬完成的青檀皮,在青檀皮容易折斷的時候進行打捆銷售。
青檀是我國特有的三級保護樹種,對于植物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青檀也代表著一定的植被文化以及地域風情,一些地域利用了青檀的功能價值,開發(fā)了系列的旅游景點,宣揚了青檀的文化價值,推動了經濟發(fā)展。
青檀作為一種鄉(xiāng)土數種,其穩(wěn)定性較強,具有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以及調節(jié)小氣候的生態(tài)功能與作用。在城市的綠化建設中與其他植物配置,可以優(yōu)化環(huán)境,維持生態(tài)平衡。
青檀適應性強,特別是在立地條件差的石灰?guī)r地區(qū),大力營造青檀林,既能改善和美化環(huán)境,同時又能為農民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是石質山地造林的首選樹種。青檀抗逆性強,能有效抵抗森林的三大自然災害(火災、病蟲害、雪災),可作為森林防火隔離帶的優(yōu)良樹種。青檀木材堅硬,紋理通直,結構細致,可以作為用材林進行培育。
青檀林生產周期短,經濟效益高,每畝青檀林每次能采條3500 kg,能生產干皮250 kg,干皮價格目前的價格約12元/kg,每畝每次采伐干皮收入為3000元左右,經蒸煮后剩余的40擔檀皮棍,按0.3元/kg,每畝每次采伐檀皮棍收入為600元,合計每畝每次采伐收入為3600元。若4年采伐一次,平均每畝每年900元收入,遠遠高于杉木等用材林。有針對性進行培育,可以使青檀成為效果更高的城市綠化大苗。在立地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進高桿作業(yè),在距離地面1.5 m以上處采條,既可以采條做皮,也可以培養(yǎng)樹形。
加強對青檀的培育,不僅僅可以美化環(huán)境,提升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可以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對青檀栽培管理以及加工利用技術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