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寶初,許 斌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江蘇宜興 214221)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中心媒介,其他素養(yǎng)都要通過語言這一支柱來發(fā)生和發(fā)展。本文依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結合江蘇高考語文試卷,依據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取向、愿景框架和學理要求,來談談高考語文復習中“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實施途徑、策略等。
2003年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語言的“積累·整合”能力要求中,強調四點:①在語文積累過程中注重梳理;②形成個性化、多樣性的語文學習方式;③采用適當?shù)姆椒ń鉀Q閱讀、交流中遇到的問題;④將語文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要素融匯整合,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相比較而言,核心素養(yǎng)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則突出了“建構”“溝通”“策略”等關鍵詞。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在學習任務群的探究實踐中,通過感知、積累、梳理、整合,形成學生的言語經驗和個性體驗,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探究、交流、溝通的能力。
相應地,核心素養(yǎng)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學習任務群”有“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這一能力要求,主要指培養(yǎng)積累、梳理語言現(xiàn)象的習慣,在觀察、探索語言現(xiàn)象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運用規(guī)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增強語言運用的直覺、靈感,提高合作、探究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這些是根據新版高中課程目標的要求來說的:①“語言積累與建構”:積累素材和活動經驗,培養(yǎng)語感;梳理文本、素材,理解、探索、掌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②語言交流與溝通:根據語言情境和交流對象,運用口頭、書面語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作品。③語言梳理與整合:將積累的語言材料、語文知識整合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在感知、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形成學習方法和策略,在語言實踐中不斷完善。
現(xiàn)代語言建構主義關注的,是施動者的言語行為如何建構、影響了個性和社會現(xiàn)象。語文學科是語言建構在課堂內外的情境展現(xiàn),是語言訓練、言語實踐的課程化、實踐化的學科體系,是外在的“文”與內在的“道”相輔相成的感知與體驗。
因此,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建構應該著重語文學科能力體系及其教學思想、教學活動等的語言意義建構,文以載道,通過語言這一中心媒介,輔之以直觀的、虛擬的音視頻等現(xiàn)代媒介,在言語實踐、交流中熟練掌握、運用語言。語言的運用,則是在語文課程建構、活動建構框架下的語文教學價值訴求、活動構想以及實踐操作的交流、交際、分析、評價。
新版課程標準強調“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和中心媒介,是語文素養(yǎng)整體結構的基本能力。
依據新課標對漢語言教學的學理要求,大體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學生語言感知、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思維品質、鑒賞審美品質的培育;三是文化的理解、交流和傳承。這些方面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載體,在個體言語經驗、活動體驗中得以實現(xiàn)的。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和學業(yè)水平,是新課程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表征之一。
依據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表述,“語言建構”的途徑和評價框架:一是通過文本研習、活動體驗等,積累經驗,具有良好的語感;二是通過15個“學習任務群”的必修、選修內容的學習,建立起學習內容間的有機聯(lián)系,整合成為有內在結構的語言系統(tǒng)和知識體系。
“語言運用”的途徑和評價框架:一是能逐步熟悉語言運用的一般規(guī)律,憑借語感和一般規(guī)律,開展合作、探究和交流活動;二是能依據教材呈現(xiàn)的活動情境,進行口頭語和書面語、不同對象間的交流和溝通;三是在綜合性學習情境中,通過改變知識呈現(xiàn)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分析、理解和評價;四是能將自己言語活動經驗轉化為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策略,更好地運用于語言實踐活動。
2017年江蘇高考語文卷第1題講刺繡畫藝術、工匠精神等,要求對“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勝收”等詞語結合具體語境進行辨析,屬于“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中的在學習情境中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等素養(yǎng)和能力要求。
第3題是辨別“對聯(lián)中適合懸掛在杜甫草堂的一組”,仔細品讀,其中: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詩補蜀風”;④“秋天一鵠先生骨,春水群鷗野老心”,都充滿傷感沉郁、憂國憂民的情懷,符合杜甫之身份,屬于“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的建構過程中”,感知、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品質、審美品質的培育,文化的理解、交流和傳承等素養(yǎng)檢測。
(1)積累領悟。高考語文復習離不開平時的積累和領悟。一是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層次高的學校一般由考生自主完成,教師平時經常抽查學生掌握情況并進行指導。二是開闊視野,多讀精美文章,將文中的觀點“遷移”到自己的閱讀鑒賞、作文訓練中。三是升華思想,找一些美學、哲學、文化隨筆等讀物或專著來閱讀,最好是整本書閱讀,對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情趣品味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1]。
(2)學會學習。依據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能力要點。①樂學善學:正確認識和定位復習水平和價值,具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養(yǎng)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高效的復習方法;開展自主復習,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②勤于反思:能審視、反思自己的復習狀態(tài)和習慣,善于尋找有效的復習方法;根據文本、情境和自身實踐,選擇、調整復習進程、策略和復習方法。③信息意識:能利用現(xiàn)代媒介,有效獲取、鑒別和使用各類信息;培養(yǎng)數(shù)字化學習能力,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實踐、探究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學習,具有良好的網絡倫理道德,具有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
(3)個性化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復習方式,形成富有個性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例如,分類梳理的能力。備考時,學會梳理學過的知識,歸納分類,建構知識體系。基礎好的,要注重梳理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成績中等的,則要取長補短,在重點、難點上多交流、多展示。
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方向,通過各學段、各任務群的目標和任務,加強必修、選修間的縱向銜接與橫向整合。因此,教師在高考語文復習中要重視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金曉忠.語文高考復習優(yōu)化技巧[J].考試周刊,2009,(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