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勝
【經(jīng)典詩作】
晚春
〔唐〕韓 愈
草樹①知春不久歸②,百般紅紫③斗④芳菲⑤。
楊花榆莢⑥無才思⑦,惟解⑧漫天作⑨雪飛。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字詞注釋】
1.草樹:花草樹木。
2.不久歸:不久即將離去。
3.百般紅紫:萬紫千紅。百般:多種多樣。
4.斗:爭斗,比賽。
5.芳菲:芳香美麗。
6.榆莢:榆樹的果實(shí),形狀像小銅錢,又叫榆錢。榆莢老時呈白色,隨風(fēng)飄落。
7.才思:才華與情思,這里指絢麗的色彩。
8.惟解:只知道。
9.作:像……一樣。
【全詩翻譯】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離去,一剎時萬紫千紅,爭芳斗艷。柳絮和榆莢沒有絢麗的色彩,只知道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
【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初看時,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景象,但細(xì)細(xì)讀來,其內(nèi)涵很值得品味一番。
詩歌第一句,緊扣詩題,點(diǎn)明晚春時令,“知”與“歸”,用擬人的手法,寫出“草樹”對春光戀戀不舍的特殊感情。第二句展現(xiàn)了一幅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群芳圖”,它們不但萬紫千紅,還要比一比誰更芬芳爛漫。一個“斗”字,為暮春三月的美麗景色增添了無限的活力和異彩。
詩的后兩句,著意描寫白色的柳絮和榆莢。它們沒有絢麗的色彩和濃郁的芳香,只是像雪花一樣滿天飄灑。這與前兩句描寫的繁花似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想象“楊花榆莢”為“無才思”,意思是指它們就像人沒有才華和情思就不能寫出華美的文章一樣,因?yàn)樗鼈儧]有美麗的花朵。“惟解”,表明它們其他都不知道。從表面上看,詩人是在貶低“楊花榆莢”,實(shí)際上暗含著即便“無才”,也不能甘于寂寞,也要奮斗一番的精神。
全詩采用擬人的手法,是全詩突出的藝術(shù)特色。
【師之心語】
這首詩,表面看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shí),它還寄寓著人們應(yīng)該乘時而進(jìn),抓緊時機(jī)去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楊花榆莢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而寂寞,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不是很值得稱頌?zāi)兀?/p>
這首詩,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感悟,就是同一個人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因此,詩的寓意,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高年級)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