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開發(fā)區(qū)陳集鎮(zhèn)第二中學 劉少福
翻轉課堂是指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一所山區(qū)高中學校,這所學校的有些學生常因為各種原因錯過教師原有的教學活動,導致課程學習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為了幫助缺課學生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這所學校的兩名化學老師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他們將自己講課的內容和教學課件做成相應的教學視頻,并且將這些教學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上,讓那些缺席教學活動的同學可以及時在家利用這些視頻進行補課。由此,教學形式逐漸被很多同學接受并流行起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教學從傳統(tǒng)被動的“滿堂灌”形式逐漸轉變成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充分激發(fā)。
翻轉課堂最初多應用于理科科目的教學,應用于文科的案例較少,在實踐上還不成熟。張紅艷老師在其《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zhàn)》一文中也指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文科教學中一般較難實施,因為“在文科類課程中,如語文、外語、歷史、政治等人文類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會涉及多學科內容,知識點板塊性不強,較為松散寬泛,不如理科明確直接,這加大了視頻制作難度”。由此可見,文科科目實施翻轉課堂不甚方便,因為文科的知識點不像理工科的知識點那么明確,文科知識的復雜性、交叉性、跨學科性使得文科的視頻資料較難完成,即使完成也是內容龐雜。
然而筆者并不這樣認為。事實上,正是因為文科知識的復雜性、復合型,更需要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因為課前的視頻學習完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了解文化背景,更能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筆者在中學歷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尋找更多與翻轉課堂教學相關的方法和途徑,尋找翻轉課堂的使用策略,分析翻轉課堂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作用與影響等。
翻轉課堂首先是對教師要求的轉變。因為翻轉課堂不只是方法的翻轉,更多的應該是教學材料的翻轉,這就要求現(xiàn)代教學不可能再像傳統(tǒng)教學一樣,教學材料不能只是一本教材,而應該準備好大容量、多信息、更深刻的教學材料。對于歷史教學不能局限于簡單有限的課本資源,而應該不斷擴大教材內容的范圍,而這種擴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而學生的閱讀材料主要還應該由任課教師或教研組來組織、整理、分發(fā),在此基礎上,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自行進行更加深入廣泛的閱讀,作為對教材的有益補充。甚至可以讓對歷史較感興趣的同學做一些研究性的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研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歷史觀察能力和歷史分析能力,這也是開展歷史研究的目的和社會價值所在。
例如,講到中國歷史的先秦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原著,不要僅局限于只知道書名和歷史人物等表面淺顯的內容,而應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文化和思想有一個客觀的了解,這無疑會對學生以后對外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義深遠。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雖然應該將課堂上的時間留給學生,但教師不能以此為據(jù),放松對學生的引導與管理,而應該更加科學合理地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做好作為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課堂秩序的監(jiān)督者、課堂進程的調控者的相應工作。
教師在課前需要為學生準備好課下學習的材料,如教師授課的視頻資料或錄音材料等,同時,不能忽視課本等文本材料,以便于學生可以從各個角度、利用各種方法學習、了解課堂及課外相關知識與信息。
教師教學的主要功力還是主要體現(xiàn)在上課過程中的表現(xiàn),教師可以一改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方法,但不能逃避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控,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程序,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所獲所得,同時,也要說明自己的問題及疑難所在。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的問答等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
歷史課程本來是一門內容豐富、思想深厚、內涵精彩的課程,如果教師按部就班地按照課本上的內容生搬硬套,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就會讓課堂死氣沉沉,缺乏生命力。因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如師生以講故事的方式追尋歷史的蹤跡,將書本上的歷史內容變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褒有貶的立體人物的活動事跡。其中,教師要起到對材料方向指導、精神內容指引、價值觀念定位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把握的作用,避免學生將不相關、未定位、不正確的材料作為歷史材料。因而,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責任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不是減輕了壓力而是更具挑戰(zhàn)性。當然,教師的集體備課、資料共享等也可以減輕一部分壓力。
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并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會在大大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同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原因之一就是現(xiàn)代化的考試不只是對課本內容的考查,不是對學生死記硬背能力的考查,而是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不完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而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法,但這種教學方法無疑與現(xiàn)代化考試要求的方向與目標是一致的,都重在提高和考查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應用能力,是建立在學生對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的前提下。
正是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化考試的方向不謀而合,所以翻轉課堂在擴展學生廣泛的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會真正提高學生的成績,這對高中已經(jīng)選定了高考科目的學生來說,效果會更加明顯。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更為重要的則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提前錄制視頻、尋找網(wǎng)絡教學資源、發(fā)現(xiàn)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料,讓學生有興趣有動力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課前學習。教師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展現(xiàn)自我,集中解決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加學生的自信,這將與學生未來進一步深入學習實現(xiàn)成功對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下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成長的道路上可以更快地進步。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更好地享受課堂、受益于課堂,學生任務更多,興趣也較為廣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翻轉課堂并不是完全將壓力轉嫁給學生,事實上,翻轉課堂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師要和學生一樣,課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不僅要收集涉及本學科的知識資料,還要收集與整理更多的相關學科資料,這與當代跨學科的研究之盛行不能分割。
未來的學科發(fā)展與學術研究更加傾向于跨學科的研究,一門學科的研究不能脫離具體的環(huán)境以及與其他學科的相互關系而獨立發(fā)展下去。因而,學生在課前的各種查找資料的準備活動對學生未來的科學研究有一定的積淀作用,無論是知識的積累,還是方法的培養(yǎng),都會促進學生學術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這也是銜接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一種有益的探索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