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宏
已是秋意漸濃,然我的內心卻涌動著難以抑制的激情。近一個月的時間,經過一次次的磨課、修改、思考、抉擇,我終于可以將一節(jié)凝結著心血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課例展示在全區(qū)教師面前,我的教學生命也因此顯得更加多彩、厚重?;仡櫿驹谌咧v臺前的十幾年來,我始終追尋著語文教學的本真和靈動,對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語文教育,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真真切切地讀課文,并享受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悅。踏著如歌的行板,我在語文教學園地里播種、收獲、微笑,書寫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成長篇章!
褪去喧囂浮華的外衣,我追求著本真的教學,將對教學的熱愛與對教材的冷靜結合在一起,和學生們一起沉入課文中。在課堂上,我從對教材的分析到教學的過程,均體現(xiàn)了“扎扎實實”的做法。
(一)把握教材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敘述條理 在配樂聆聽老師朗讀雷棣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那封信的片段后,我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插圖,引出問題:在爸爸平靜深情的目光注視下,雷棣也深情地望著爸爸,他怎么也忘不了……學生們的想象回答折射出雷棣對爸爸深切的懷念。接著由雷棣內心的自強引出“雷棣好像一下子長大了”這個關鍵點。之后,我請學生自由朗讀第5、6自然段,體會從哪里可看出雷棣一下子長大了。最后用課件輔助,歸納概括出表現(xiàn)雷棣長大經歷中的五件事。這一教學過程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很有必要,扎實有效地讓學生把握教材中的主要事件,再一次梳理了課文的敘述條理,為解決課文重點內容作鋪墊。
(二)學習課文寫作方法,引領閱讀與寫作的融合 在學生充分朗讀、理解、感悟文本交錯敘述的幾件事之后,我并沒有就此停駐,而是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升華,引領學生從讀到寫的遷移,學習作者通過幾件事,有詳有略的敘述,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有血有肉的寫作方法。我的語文課堂也由此顯得更加精彩、豐實。
語文閱讀教學應以讀為先,以讀為本。崔巒先生曾講過:“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整段、整篇地讀,用各種方式讀,沒有瑯瑯讀書聲的閱讀課,沒有每個學生充分閱讀的閱讀課,不會是高質量的閱讀課?!蔽业恼Z文課堂上,從不缺乏我和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讓學生真真切切讀課文。
(一)多種方式讀課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課,我運用了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領讀、分角色讀、示范讀等方式朗讀課文,如此反復讀課文,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內心去感悟文本蘊涵的思想感情。
(二)品詞析句讀課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課課文篇幅較長,但語言平實,內容生動,感人至深。我始終以讀為舵手帶領學生暢游文本,以重點詞句為切入口品詞析句,引領學生讀厚文本,讀薄文本,來回品析。在學習重點段落“發(fā)奮學習”、“謝絕幫助”時,我抓住“通讀”、“了如指掌”,讓學生理解“了如指掌”是什么意思,感悟雷棣因父親犧牲后為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yè)而發(fā)奮學習的精神,并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變換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謝絕”的意思,“一一謝絕”的是些什么?他為什么要“一一謝絕”別人的幫助?讓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成就了一堂高質量的閱讀課。
也正是在這有效的朗讀體會中,雷棣的形象在學生腦海中逐漸清晰、真切,不需我瑣碎的講解,真正起到了以讀代講的課堂教學效果。
這篇課文中,有多處對雷棣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文字平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深入地感受語言材料,挖掘人文內涵,從而使學生受到心靈的感動,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
(一)雷棣平靜回答的語句:在學生學習了雷棣面對免費去哥本哈根大學學習這樣的優(yōu)厚待遇、這樣巨大的誘惑仍舊平靜回答時,我引導學生理解“平靜”,感受雷棣內心平靜中透出的那份堅定。
(二)父親以往教育的話語:雷棣之所以謝絕幫助是因為什么?我再一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找出父親以往教育的話語。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并結合自己的經歷來體會父親的話語。又一次引領學生從課文的點點滴滴中感悟文本真情,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三)總結升華吐真情: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在學生對文本有了完整的感悟之后,讓學生運用手中的筆,書寫對雷棣的贊嘆,及自己企盼和平的美好心愿,一吐心中的真情感悟,使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上完這節(jié)課,我感到如釋重負,心中的壓力一下子釋放了。老師們在評課時,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我的課堂語言很“煽情”,能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意境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fā)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整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條理清晰,過渡自然,重點突出,讀中感悟,創(chuàng)設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但是,冷靜下來,自感在課堂節(jié)奏的調控方面有點欠妥,前松后緊,造成最后整體性把握課文環(huán)節(jié)倉促了,如果在體會雷棣成長經歷的四件事中,詳略更分明些,也許就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在應對預設外的生成時,經驗欠缺,處理起來還顯稚嫩。也許我在備課時,仍然受到自我思維的局限,未能完全跳出教材,活用教材。
然而我也深知,正是這些缺憾才能成就我今后教學的完美,細細品味這節(jié)課,我如同啜飲一杯清茶,入口之后的苦澀頃刻間化為綿綿甘甜。在我和學生的一顰一笑間,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張一弛間,緊張思考的一想一念間,折射出了課堂教學的靈動、學生思想的閃光點。
艱辛的備課過程閃爍著教師人格的魅力,我經歷著化蝶的痛苦。然而當我信心滿滿地站在講臺上時,我揮灑的是我教學生命中厚重的色彩,它讓我如歌的行板變得是如此的璀璨奪目,照耀著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