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海縣實驗小學五(5)班 蔣智瑤
例文二
星期五下午,爸爸媽媽帶著我在柔石公園里悠閑地散步。公園里枝繁葉茂,百花齊放,一叢叢小草都從土里冒出了綠色的小腦袋。花兒也開放了,五彩繽紛,像天邊的彩霞那么絢麗多彩!整個公園仿佛就像一個五彩的調盤,生機勃勃,美麗極了!
正當我們欣賞著周圍迷人的風景時,一輛輪椅緩緩從我們身邊經過。輪椅上坐著一位面色慘白、神情呆滯的老人。推輪椅的,是一位面色紅潤的中年婦女。她充滿激情地為癱瘓的老人介紹著周圍的一切。老人也順著她的指點,用充滿新奇的目光注意地看著。
要下臺階了,那位婦女小心翼翼地把輪椅的前兩個輪子推到臺階的邊沿,輕輕地把輪子抬起,放到一個臺階上。正準備抬另外的輪子時,那個婦女不小心手一滑,輪椅四個輪子都著地了,眼看就要滑下去了。我一時驚得張大嘴巴發(fā)不出聲來,身子就像被定格了一般動不了。說時遲那時快,一位青年挺身而出,扶住了那把輪椅,就像電視鏡頭里的大俠一般從天而降。那輪椅就像被釘住了一樣穩(wěn)穩(wěn)地立在原處。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驚魂未定,驚恐萬狀,喘著粗氣。那位婦女臉色煞白,緩過神來后一邊安慰老人,一邊向那位青年鞠躬道謝。那位青年卻謙遜地搖搖頭,擺擺手,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似的離開了。
我目送著那位青年漸行漸遠,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他人有困難或危急時伸一把手,這需要勇氣,更需要平素養(yǎng)成的對他人的關愛之心。
【鄔老師的話】
寫感動的一件事,關鍵是選好材料,要說的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印象最深的事。對孩子來說,最難的是沒材料可寫。其實材料就在身邊,只要留心,處處皆是。
小作者就抓住某一次公園散步見到的驚險的一幕寫下來,寫了一位青年在危急關頭一伸手,挽救了輪椅下的生命的一場危機。鏡頭很小,時間很短,只在一剎那,但是被有心的小作者抓住了,還用文字定格了,這就是捕捉材料的功夫。
小作者還善用鋪墊,前面對推輪椅的中年婦女和輪椅上的老人花了大量筆墨描寫,其實是為出現危機打下伏筆。美好被打破,更不忍心,更需要那一伸手。
這次習作的話題是感動的一件事,要是結尾處能扣住話題抒發(fā)情感,這樣更能突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