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俊宇
摘 要:電影本體論是電影藝術理論的哲學基礎。它主要是通過研究電影的含義,即電影是什么的問題,通過此方式來尋求電影藝術的本體論意義。對電影的起源、本質屬性、本質精神等基本要素的探討,這樣也能實現直觀美學思想、鏡頭語言、形象塑造的這三方面的統一,從而實現對電影本體論的價值和意義的探索。
關鍵詞:電影藝術 本體論 直觀審美
引 言
電影藝術產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最初的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從小屏幕電影到寬屏幕電影,從電影院電影到家庭影院得到產生,電影技術發(fā)展至今已經發(fā)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當下社會大多數人對電影的概念以及有了較為普遍的理解。當然,在迅速發(fā)展的電影流行趨勢中,電影已經出現在藝術園中,并進入了每個家庭和每個人的視野,從而發(fā)揮了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今天,我們仍然要問“電影是什么?”回答“什么是電影”,而不是追隨欣賞體驗和文化實踐。
1電影藝術本原論的來源
電影原始理論關注的是電影的根源,即電影問題的起源,也就是電影的來源,因為電影與其起源的母體必然具有血緣和傳統、傳承。一方面,我們需要探索電影與現實生活關系的根源和根源,尋找電影生產的直接動因和資源。從現代工業(yè)生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精神審美需求的提高、傳統智力文化向現代感性視聽文化的轉變等觀察點,不難發(fā)現其原因;另一方面,有必要探討文學、繪畫、音樂、戲劇、攝影的發(fā)展與藝術之間的相互關系,借此來進一步分析電影制作的根源和來源。
電影本源理論也應該追溯到電影的母體身上,因為這直接導致電影的產生,這是探究電影本身意義的直接原因和內在原因。同時,攝影仍然是電影制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沒有人會把攝影等同于電影。但是,如果我們只停留在攝影中,通過記錄瞬間鏡頭,而用電影鏡頭來敘述故事,則很難討論電影的原創(chuàng)性和本體論意義。同時,隨著社會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藝術也感受到了這場日益逼近的危機,這個問題在本世紀的技術發(fā)展中是顯而易見的。電影藝術本質的追求應從本質主義轉向本質主義。它不是尋求單一的本質,而是尋求由多重屬性構成的本質屬性。它應該包括直觀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屬性、鏡頭語言屬性和圖像虛構屬性的三維構成。這可以說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它不僅揭示了電影藝術的本質規(guī)定和性質,而且突出了電影的特征、特征和特征。電影之所以成為電影而受到重視,也是因為電影只有符合電影自身的基本性質,并嚴格把我電影藝術的價值取向,才能取得持續(xù)不斷的發(fā)展進步,而電影本源理論研究的起點以及研究的核心問題也由此產生。
2電影本體論探討的價值和意義
追求電影藝術本體論意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于五個方面。首先,電影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和存在方式,必然確立了電影的本質規(guī)定和內在特征,其性質、屬性和特征具有本體論價值和意義。其次,電影的發(fā)展越迅速,越流行、就會越有競爭力、越有優(yōu)勢,電影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就越突出,電影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就越突出,就越突出。電影存在方式和表現方式的本體論意義。第三,電影理論滯后于電影實踐和電影發(fā)展的現實,證明作為理論基礎的本體論基礎有待進一步鞏固。研究的邏輯起點和理論支點應當更加清晰,理論體系和知識結構應當更加嚴格。第四,在解構主義和反本質主義的思潮中,它不僅為本體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新途徑,而且在本質主義的解構中也解構了本體論。有必要區(qū)分本質主義與本質主義的異同。第五,長期以來,中外電影理論家對電影本體論的看法各不相同,尤其在對基本問題的理解上,應該以不同的方式和相同的起源,找到融合點和結合點。賈磊壘認為:“電影藝術本體論仍然是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命題。這是因為我們所有關于電影的討論都是從圖像開始的。就像我們不能談論沒有舞臺表演的歌劇,沒有節(jié)奏的音樂,沒有節(jié)奏的詩歌,我們不能談論沒有圖像的電影,我們不能離開鏡頭,我們不能離開視聽理想的基本元素。有鑒于此,繼續(xù)追求和重新發(fā)現電影藝術的本體論意義是非常合理的。
結 語
電影藝術本質的追求應從本質主義轉向本質主義。它不是尋求單一的本質,而是尋求由多重屬性構成的本質屬性。它應該包括直觀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屬性、鏡頭語言屬性和圖像虛構屬性這三個方面共同組成,這可以說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它不僅揭示了電影藝術的本質規(guī)定和性質,而且突出了電影的特征、特征和特征。電影之所以成為電影而受到重視,電影藝術只有對自身的產生以及多年的發(fā)展進行確切的把握研究,電影藝術以及電影制作的技術才能在當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 賈磊磊 .鐫刻電影的精神——關于電影學的范式及命題 [M ]∥陣犀禾 .當代電影理論新走向.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 2005.
[2] [德]齊格弗里德· 克拉考爾 .電影的本性—— 物質現 實的復原 [M ]. 邵牧君 ,譯 .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 1981 .
[3] [德]沃爾特· 本杰明. 機器復制時代的藝術品 [M ]∥ 弗蘭斯· 弗蘭契娜 ,查爾斯· 哈里森. 現代藝術和現代主義 . 張堅 ,王曉文 ,譯 .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