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墻體裂縫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在工序上對于后續(xù)的施工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在結構中,對于建筑的安全條件產生了明顯的制約,降低了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的功能性與安全性。由此,本文從建筑施工中,誘發(fā)墻體裂縫的常見原因展開分析,并對具體的施工防治技術手段進行討論,為提高工程建設的施工水平提供方法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 墻體裂縫 防治方法
引言:建筑工程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工程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建設任務,必須在豐富技術手段的基礎上,改善工程的連續(xù)性與質量水平,從而更好地提高建設項目的應用價值。所以,更應當重點管理建筑施工中經常出現(xiàn)的墻體裂縫問題,在完善技術手段的基礎上,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設質量,為促進行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一、建筑施工中出現(xiàn)墻體裂縫的原因
(一)施工設計
設計方案的內容是控制執(zhí)行的基本手段,然而在實際施工設計過程中,對于技術執(zhí)行方法的說明往往存在著明顯的缺陷性。雖然會執(zhí)行相關的墻體防裂縫執(zhí)行預案,但不是與實際施工條件相背離,就是缺乏現(xiàn)場實務操作的相關知識。因此,經常會由于施工設計的不合理條件,對工程現(xiàn)場作出錯誤的參數(shù)指導,故而引發(fā)墻體裂縫等問題。
(二)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問題,是誘發(fā)墻體裂縫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土質較軟的地基工程項目中,經常會出現(xiàn)墻體開裂的問題。從技術原理角度出發(fā),出現(xiàn)這種開裂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建筑結構的剛度條件存在較大差異,當建筑的施工材料無法滿足剪力要求時,就會直接出現(xiàn)墻體開裂的問題[1]。以窗間墻體的水平開裂為例,如果地基條件發(fā)生沉降問題,并在沉降的過程中收到阻力,就會使得窗間的墻體增加水平方向的剪力強度,進而誘發(fā)墻體開裂。
(三)溫度應力
施工過程中,如果在建筑體不同部位上的溫度差異條件較大,卻不能保證建筑內部與外部溫度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就會誘發(fā)出現(xiàn)墻體開裂的問題。而這種開裂大多表現(xiàn)在鋼筋砼結構中,并在表現(xiàn)形式上,出現(xiàn)水平縫、垂直縫、八字縫等多種類型。
(四)施工質量
施工中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到建筑墻體裂縫的產生,這種質量問題不僅表現(xiàn)在技術手段上,在建筑材料的應用與配比中也同樣存在。例如,在攪拌砂漿的過程中,經常會由于操作人員的攪拌不均勻,致使砂漿的強度水平過高,在水泥、砂漿、含水量的不同配比中,導致干縮條件發(fā)生變化,并進一步導致裂縫的產生。
二、防治施工墻體裂縫的有效技術手段
(一)提高設計科學性與適應性
在設計內容上的優(yōu)化,必須要對防裂縫結構與材料內容進行優(yōu)化管理,并在相應的地基條件設置中,對土層進行相應的處理,以便保證建筑的剛度條件,從而預防可能出現(xiàn)墻體裂縫問題[2]。例如,在對濕陷性黃土、膨脹土等地質條件的工程項目內容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應用相應的特異化技術處理措施,對強度條件進行優(yōu)化,并在相鄰建筑體間,設置充分且可靠的縫隙結構,從而保證技術應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條件。同時,在對沉降量等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中,應保證建筑體沉降量的一致性,從而降低相互之間的影響力水平。
(二)地基沉降處理措施與技術
為了防止地基沉降問題的產生,必須對地基執(zhí)行有效的加固方案,在對其進行中和處理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上層建筑的施工條件與水平,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在方法上,需對沉降縫條件進行合理的控制,并盡可能的應用輕型并具有一定柔性條件的結構,完成地基設計與施工。
在沉降縫的技術處理中,必須注意上部結構的剛度條件,尤其在沉降縫的附近位置應在每層增設圈梁結構,并采用構造柱的方式進行加固,從而保證結構載荷條件的有效傳遞。同時,在懸挑梁計算過程中,應在明確受彎鋼筋配置數(shù)量條件的基礎上,對抗剪力數(shù)值進行計算,以保證承重能力的合理化水平。通常情況下,懸挑梁進入支座的長度應大于等于懸挑梁結構的2.5倍。當采用混合結構的沉降縫設計時,需在兩端應用滿堂紅基礎,并將沉降縫設計為雙墻式結構,以此保證沉降縫的應用合理性條件。注意,在應用防裂縫技術進行處理時,應將磚結構進行完全浸潤,以此提高砂漿的和易性條件,提高強度水平。
地基負載的技術處理中,完成開挖基槽操作后,需對其進行釬探處理,當探測到軟土層后,需對對其進行技術強化措施,完成鞏固后在繼續(xù)進行施工,以此維護地基的強度條件。注意,當進行土壤補充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填入土與原土的一致性水平,并將每一土層進行同質化操作,以便保證一致性條件。
在建筑的大窗口結構下部,是最為容易受到地基條件影響而產生裂縫的內容,必須在進行技術助理的過程中,通過反磚旋與混凝土梁結構對其進行鞏固,以便改善窗臺的變形條件,從而降低發(fā)生裂縫問題的概率。并在對窗臺進行砌筑的過程中,嚴禁使用半磚進行處理,以此提高結構的穩(wěn)定性[3]。同時,在窗洞下的結構中,應用40m參數(shù)條件的鋼筋混凝土,對窗下角進行加固,并保證建筑的穩(wěn)定性。
另外,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由于機械振搗的操作難度較大,經常降低芯柱的質量水平,以此增加裂縫產生的概率條件。所以,工程中可應用240mm×190mm結構參數(shù)的構造柱替換暗芯柱,以此提高強度條件。注意,在執(zhí)行這項操作的過程中,必須為拉結筋做好預留,以便保證建筑體的抗震性水平,從而保證芯柱的質量價值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三)施工操作的溫度應力控制
為了有效降低溫度應力對建筑墻體裂縫的影響力水平,需在建筑無蓋的位置設置必要的控制風條件,并將其間距條件控制在30mm左右。如果工程建設中,現(xiàn)澆筑混凝土的挑檐長度水平在12m以上,需在其中設置相應的隔縫結構,并將寬度水平保證在20mm以上,以此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水平。在進行嵌縫處理的過程中,需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條件,合理的應用油膏物質,對其進行處理,尤其在灰縫鋼筋的處理中,必須注意以下的技術條件。
首先,應將鋼筋設置在強洞口的第一、三道結構中,并保證鋼筋的深入條件在600mm以上,同時使灰縫鋼筋與建筑配備鋼筋的具體條件也大于600mm。由此作為基礎,還需將灰縫鋼筋進行處理,使其兩端錨入與之相交的墻體結構中,保持錨入長度在300mm以上,以此提高執(zhí)行操作的有效性。同時,在頂層圈梁應用機構中加入45mm左右的遮陽板,以此降低光照條件對結構表面溫度的影響,從而限制長時間強光照射下,內外溫度條件的高異值水平,在形成條件上,對應力的發(fā)生概率進行限制,完成防治裂縫的施工技術處理。另外,再將砂漿灰縫的鋼筋錨入結構后,需在保護層的外側,將長度保持在15mm以上,使上下的設計長度維持在2.5mm左右,以便有效的降低內外溫差條件。
除了施工結構上的溫度應力控制,必須在材料與操作內容上進行協(xié)同管理,以此才能對溫度條件的影響力水平展開全面的限制,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強度條件的效果。出現(xiàn)水泥混凝土裂縫的問題,大都是在溫度變化幅度較大的春秋季節(jié),由于其凝結速度較慢,并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明顯的溫度變化,從而產生的裂縫。所以,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在進行抹面拉毛處理的同時,應用早強型的減水劑對其進行補強處理。實驗研究表明,在5、6、9月份將切縫的時間縮短1-3小時,可以明顯的降低裂縫發(fā)生的概率,具體到5個百分點左右,是較為有效的施工操作方法。
(四)施工規(guī)范中的技術與方法
建筑工程的墻體砌筑階段中,必須保證建筑施工材料的質量水平,才能使其強度得到充分的控制,從而有效的降低產生裂縫問題的可能。尤其是在砂漿材料的處理過程中,必須執(zhí)行科學的操作方法,保證墻體的抗拉性條件。
例如,在實務工作中,需將砌筑的高度控制在1.5m以內,并在水泥混合砂漿與水泥砂漿完成凝結后在完成涂抹操作,以此提高砌筑的有效性。同時,在進行砌筑時,切忌對墻體進行打鑿操作,從而保證整體的砌筑水平得到控制,使砂漿保持在相對較為飽滿的狀態(tài)水平。
另外,為了強化材料的抗裂性強度,可以在進行混凝土處理過程中,應用“雙摻”技術對其進行優(yōu)化,并在外加劑EA-1的應用過程中,提高墻體的和易性水平,使其內部游離水的蒸發(fā)渠道被限制,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水平,從而增加結構的拉伸極限條件[4]。由此還需在澆筑的過程中對施工方法進行規(guī)范,通過完成后的澆水浸潤,使其功能性得到保證。注意,在執(zhí)行此項操作的過程中,嚴禁其表面存有技術,尤其在澆水時間上,需在降低入模溫度的基礎上,明令禁止在入泵前進行現(xiàn)場澆水操作。同時,在防護過程中,也需進行必要的管理,在降低泌水收縮的基礎上,保證12小時的基礎凝結時間,然后在進行澆水掩護操作,從而降低內部顆粒的不均勻沉降水平,提高表面裂縫危害的防治水平。
總結:施工墻體裂縫問題,是建筑工程項目中的通病,必須在相關技術人員高度重視的基礎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處理措施。通過對地基沉降、溫度應力、施工質量等條件的控制與管理,提升建筑施工的有效性水平,保證項目整體的連續(xù)性與穩(wěn)定性,從而將質量優(yōu)勢轉化為價值優(yōu)勢,使工程建設單位在提高行業(yè)技術手段的過程中,展現(xiàn)企業(yè)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水平,推動行業(yè)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家宗.解析房屋建施工中墻體裂縫防治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3):110.
[2] 馮陽.房屋建筑墻體裂縫形成原因及施工防治和技術處理[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09):159-160.
[3] 王英常.高層建筑施工中墻體裂縫控制技術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6):259.
[4] 高奇.大體積鋼筋砼裂縫的產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9):243+119.
作者簡介:梁獻良(1970—),男,民族:漢,籍貫:廣西梧州,工作單位:廣西建工集團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職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