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惠,薛 衡,洪 惠,李 燕,羅永康*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北京 100083)
鯉魚(Cyprinus carpio)原產(chǎn)亞洲,是淡水魚類中分布最廣、養(yǎng)殖歷史最悠久的溫帶淡水經(jīng)濟魚類[1]。鯉魚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zhì)含量高,脂肪多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易被人體消化吸收[2],并且能給人體提供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3]。但魚肉由于水分含量高、組織細嫩、蛋白水解酶活性較強,易發(fā)生腐敗變質(zhì)[4]。因此,探究水產(chǎn)品有效的貯藏保鮮方法對降低損失、提高經(jīng)濟效益、促進水產(chǎn)品行業(yè)的生產(chǎn)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5]。
目前,水產(chǎn)品的貯藏保鮮方法主要有氣調(diào)保鮮、低溫保鮮及化學(xué)保鮮等[6]。近年來,各類天然保鮮劑逐漸成為水產(chǎn)保鮮行業(yè)的研究熱點。殼聚糖是α-氨基-D-葡胺糖通過β-1,4-糖苷鍵連接形成的直鏈狀多糖,可以通過甲殼素脫乙酰制得[7],具有抗菌性、成膜性及無毒無害等多種優(yōu)良特性[8]。殼聚糖容易在物體表面形成對O2、CO2、C2H4具有一定選擇滲透作用的半透膜,可以有效減少微生物的污染[9]。由于殼聚糖具有多種優(yōu)點,已經(jīng)逐漸成為天然食品添加劑領(lǐng)域研究的熱點材料[10]。
Hassanzadeh等[11]研究含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的殼聚糖食用涂料對冷藏虹鱒魚(Oncorhynchus mykiss)片貨架期的影響,指出經(jīng)2%殼聚糖涂膜的虹鱒魚塊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過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pH值均低于對照組魚片,并且加入0.1% GSE的殼聚糖涂膜具有更好的效果,在抑制需氧嗜溫和嗜冷細菌方面效果顯著,可以幫助維持感官質(zhì)量并延長虹鱒魚片在冷藏條件下的貨架期。Gómez-Estaca等[12]研究殼聚糖與丁香精油結(jié)合對鱈魚(Pollachius pollachius)的保鮮效果,結(jié)果表明,殼聚糖與丁香精油結(jié)合處理能夠顯著抑制革蘭氏陰性桿菌的生長,特別是有效抑制腸桿菌的增長。Li Tingting等[13]研究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與殼聚糖相結(jié)合對4 ℃冷藏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的保鮮效果,結(jié)果表明,0.2%茶多酚和0.2%迷迭香浸漬處理后與殼聚糖包衣相結(jié)合可以有效保持魚片的品質(zhì),并且與對照組相比,保質(zhì)期延長8~10 d。Mohan等[14]研究食用殼聚糖涂層(1%和2%)對冰凍印度油沙丁魚(Sardinella longiceps)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殼聚糖食用涂層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生長,顯著減少揮發(fā)性堿和氧化產(chǎn)物的形成,并且提高魚肉的持水能力。
目前,殼聚糖對冷藏鯉魚片品質(zhì)影響方面的研究較少,且殼聚糖不溶于水,能溶于稀酸,大多數(shù)研究均采用醋酸溶解殼聚糖形成的溶液來處理魚片。醋酸本身具有一定的防腐和抑菌效果,因此無法判斷在此過程中殼聚糖自身所發(fā)揮的效應(yīng)。因此本研究以鯉魚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4 ℃冷藏條件下對照組、20 g/L殼聚糖+0.5%醋酸組以及0.5%醋酸組鯉魚片的感官分值、菌落總數(shù)(total aerobic counts,TAC)、生物胺含量、揮發(fā)性鹽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及pH值等指標(biāo),探討殼聚糖對鯉魚片品質(zhì)的影響。
25 條鯉魚購于北京北醫(yī)三院農(nóng)貿(mào)市場,平均體質(zhì)量(0.98±0.03) kg,平均體長(37.00±1.00) cm;殼聚糖購于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KDY-9820半自動凱式定氮儀 北京通潤源機電儀器設(shè)備公司;DHP-9082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 上海一恒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BCD-251WBCY冰箱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YT-C1-1ND超凈工作臺 北京亞泰科隆實驗科技開發(fā)中心;FW2000高剪切分散乳化機 上海弗魯克流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LC-10AT series高效液相色譜儀 日本島津公司;FE20 pH計 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1.3.1 鯉魚預(yù)處理
鮮活鯉魚運到實驗室后,立即宰殺、去鱗、去頭、去內(nèi)臟,清洗內(nèi)部及體表,每條魚取兩側(cè)魚片,單條鯉魚耗時約5 min。使用自來水將魚片表面清洗干凈并瀝干,將魚片分為3 組。對照組置于聚乙烯保鮮袋中,于4 ℃冰箱中貯藏;T1組用20 g/L殼聚糖+體積分數(shù)0.5%醋酸水溶液浸泡1 min后置于聚乙烯保鮮袋中,于4 ℃冰箱中貯藏;T2組用體積分數(shù)0.5%醋酸水溶液浸泡1 min后置于聚乙烯保鮮袋中,于4 ℃冰箱中貯藏。每隔2 d每組隨機取3 塊魚片進行TAC、TVB-N含量、生物胺含量、感官分值和pH值的測定。
實驗前對不同體積分數(shù)醋酸溶解的殼聚糖溶液進行可接受性測試,最終選擇0.5%作為醋酸的最終體積分數(shù)。
1.3.2 感官分值測定
參照周忠云等[15]的方法。由經(jīng)過培訓(xùn)的8 名實驗室成員組成感官評價小組,根據(jù)表1所示的鯉魚感官評分標(biāo)準(zhǔn)進行打分。各項目指標(biāo)分5 級,最高分為5 分,最低分為1 分,總分為20 分。將4 個項目的總分計為該魚塊的綜合得分,感官分值低于12 分認為無法食用。
1.3.3 TVB-N含量測定
參照Hong Hui等[16]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取5.00 g絞碎的魚肉,加入50 mL蒸餾水,均質(zhì)25 s后置于搖床上振搖30 min,離心3 min(3 600 r/min);取5 mL離心管中的上清液和5 mL氧化鎂懸濁液(10 g/L)于消化管中混合后進行蒸餾,向10 mL硼酸溶液(20 g/L)中加入50 μL甲基紅-次甲基藍指示劑(2 g/L)作為吸收液,蒸餾5 min;用鹽酸標(biāo)準(zhǔn)溶液(0.01 mol/L)進行滴定,根據(jù)消耗的鹽酸標(biāo)準(zhǔn)溶液體積計算TVB-N含量,滴定終點為藍紫色。
1.3.4 pH值測定
參照汪之穎等[17]的方法,使用pH計進行測定。
1.3.5 TAC測定
參照胡素梅等[18]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在超凈工作臺中稱取5.00 g魚肉,放入拍打袋內(nèi),向其中加入45 mL無菌生理鹽水,放入拍打式均質(zhì)機拍打15 s,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10 g/mL的樣品稀釋液;用4.5 mL的無菌生理鹽水進行梯度稀釋。選擇2~3 個合適的稀釋度,用平板涂布法進行測定。培養(yǎng)條件:(30±1) ℃,72 h。
1.3.6 生物胺含量測定
參照Shi Ce等[19]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取5.00 g絞碎的魚肉,加入10 mL 0.6 mol/L、4 ℃的高氯酸溶液,勻漿20 s,4 ℃條件下離心(10 000×g,5 min)后,取上清液,所得沉淀重復(fù)上述步驟,合并2 次離心所得上清液,用0.6 mol/L高氯酸溶液將其定容至25 mL。提取液保存在-20 ℃條件下待測。
生物胺的衍生:取0.2 mL生物胺提取液,依次加入40 μL 2 mol/L氫氧化鈉溶液、60 μ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和0.4 mL丹磺酰氯溶液(10 mg/mL,丙酮溶解),混合均勻后于40 ℃條件下避光反應(yīng)45 min,殘余的丹磺酰氯用20 μL的濃氨水去除;室溫靜置30 min后,用乙腈調(diào)整體積至1 mL,最后用0.22 μm的有機相濾膜過濾。
液相色譜檢測條件:色譜柱為COSMOSIL 5C18-PAQ反相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進樣量50 μL;流動相A為0.1 mol/L乙酸銨溶液,流動相B為乙腈溶液;采用梯度洗脫方式,洗脫程序為:0 min,50%流動相B;25 min,90%流動相B;35 min,90%流動相B;45 min,50%流動相B;流動相流速0.8 mL/min;檢測波長254 nm。通過比較樣品和生物胺標(biāo)品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均為3 個平行,采用Excel 2013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SPSS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性用最小顯著性差異法在0.05的置信區(qū)間(P<0.05)進行分析,實驗結(jié)果均以“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表示。
圖1 鯉魚片貯藏期間的感官分值變化Fig.1 Changes in sensory scores of carp fillets during storage
由圖1可知,3 組鯉魚片的感官分值均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下降。貯藏前4 d,3 組鯉魚片的感官分值均緩慢下降,且無顯著性差異(P>0.05);貯藏4 d后,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對照組鯉魚片的感官分值下降最快,在貯藏第6、8、10天時的感官分值分別下降至13.32、11.33、7.24 分,貯藏8 d時已經(jīng)伴隨明顯的腐敗臭味,這與呂健等[20]對冷藏鳙魚片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T1、T2組鯉魚片的感官分值變化趨勢較為相似,但T2組鯉魚片的感官分值在貯藏期間低于T1組,這主要是由于T2組鯉魚片有輕微的酸味,魚肉體表泛白且彈性較差。貯藏8 d時T1、T2組鯉魚片的感官分值分別降至15.10和14.36,并在10 d后不可接受。與對照組相比,T1組鯉魚片的感官可接受時間延長了約2 d,這可能是由于殼聚糖和醋酸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從而延緩了鯉魚片感官品質(zhì)的劣變。
圖2 鯉魚片貯藏期間的TVB-N含量變化Fig.2 Changes in TVB-N content of carp fillets during storage
TVB-N是評價魚肉腐敗變質(zhì)的常用指標(biāo),TVB-N含量越大說明肉類的腐敗程度越高[21]。由圖2可知,鯉魚片的初始TVB-N含量為5.32 mg/100 g。貯藏前6 d,各組鯉魚片的TVB-N含量平穩(wěn)上升,無顯著差異(P>0.05),這是由于貯藏初期的TVB-N主要來源于腺嘌呤核苷酸在內(nèi)源酶作用下發(fā)生的脫氨反應(yīng),此時魚肉中的微生物正處于被抑制生長的狀態(tài),直至后期微生物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代謝作用旺盛,才使TVB-N含量快速增加[22]。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對照組鯉魚片第8天時的TVB-N含量顯著升高(P<0.05),在貯藏10 d時達到最大值31.37 mg/100 g,超過淡水魚TVB-N含量的二級鮮度標(biāo)準(zhǔn)(20 mg/100 g),與T1、T2組差異顯著(P<0.05),這與Zhang Yuemei等[23]對鯉魚片的研究結(jié)果相類似。T1組鯉魚片的TVB-N含量在貯藏10 d時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上升,達13.07 mg/100 g(<20 mg/100 g)。T2組鯉魚片的TVB-N含量變化趨勢與T1組類似,在貯藏10 d時達15.96 mg/100 g。整個貯藏過程中,T1、T2組鯉魚片的TVB-N含量均未超過二級鮮度標(biāo)準(zhǔn),并且T1組低于T2組。殼聚糖作為一種抗菌劑,能夠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對微生物分解魚肉蛋白質(zhì)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可以抑制酶的活性,由此可以看出殼聚糖具有延緩腐敗的作用。
圖3 鯉魚片貯藏期間的pH值變化Fig.3 Changes in pH value of carp fillets during storage
由圖3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3 組鯉魚片的pH值均先下降后上升。生鮮鯉魚片的pH值為6.84,對照組鯉魚片在貯藏第2天下降到最低值(6.47),T1、T2組在第4天下降至最低值,分別為6.48和6.59。貯藏初期,糖原酵解產(chǎn)生乳酸,ATP、磷酸肌酸等物質(zhì)分解產(chǎn)生磷酸等酸性化合物,使得魚肉的pH值逐漸降低,但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魚肉進入自溶腐敗階段,其中的蛋白質(zh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fā)生分解,產(chǎn)生堿性物質(zhì),使魚肉的pH值逐漸升高[24]。貯藏第10天,對照組鯉魚片的pH值升高至7.02,而T1組為6.72,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低于T2組。醋酸的加入使魚片的pH值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同時,殼聚糖的加入能夠抑制鯉魚片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延緩pH值的變化,改善魚肉品質(zhì)。
魚肉中的各類微生物是引起魚肉腐敗變質(zhì)的重要原因[25]。由圖4可知,對照組鯉魚片的初始菌落總數(shù)為3.49 (lg(CFU/g)),而T1、T2組鯉魚片的初始菌落總數(shù)分別為2.71、3.10 (lg(CFU/g)),這可能是由于醋酸及殼聚糖處理具有殺滅微生物的作用。3 組鯉魚片的TAC均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顯著升高(P<0.05)。貯藏前4 d,對照組鯉魚片的微生物生長速率顯著高于T1、T2組(P<0.05),并在貯藏6 d時達到7.46 (lg(CFU/g)),超過微生物可接受標(biāo)準(zhǔn)(7.00 (lg(CFU/g)))[26],這與王航等[27]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T1組鯉魚片的TAC顯著低于對照組與T2組(P<0.05),并在貯藏8 d時達到7.31 (lg(CFU/g)),表明殼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T2組鯉魚片的TAC在貯藏前4 d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在4 d后迅速上升,并在6 d時達到7.41 (lg(CFU/g)),可以看出醋酸本身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殼聚糖結(jié)合醋酸的抑菌效果最好。
圖4 鯉魚片貯藏期間的TAC變化Fig.4 Changes in TAC of carp fillets during storage
表2 鯉魚片貯藏期間的生物胺含量變化Table 2 Biogenic amine concentrations in carp fillets during storage mg/kg
由表2可知,所有樣品中,精胺是主要生物胺,其在被檢測的5 種生物胺(腐胺、尸胺、組胺、亞精胺和精胺)中含量最高,這與張月美等[28]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腐胺、尸胺和組胺的含量通常用于確定魚肉的品質(zhì)和安全性,Marks等[29]的研究也指出,腐胺和尸胺可以更好地反映魚體的腐敗程度。
鯉魚片中組胺含量為0.46~2.20 mg/kg,遠低于規(guī)定的組胺最大限量值50 mg/kg[30]。在貯藏過程中,3 組鯉魚片的組胺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隨著腐敗程度的增大,微生物的增加利用了部分組胺,3 組樣品的組胺含量未見顯著差異(P>0.05)。貯藏初期,3 組鯉魚片中的腐胺和尸胺含量均較低,但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腐胺和尸胺的含量顯著上升(P<0.05)。新鮮鯉魚片的腐胺含量為0.27 mg/kg,在貯藏8 d后達到1.01 mg/100 g,而T1、T2組分別達0.48、0.65 mg/kg,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貯藏第10天,對照組鯉魚片的腐胺含量達5.91 mg/100 g,T2組達1.26 mg/100 g,而T1組僅為0.60 mg/100 g,顯著低于對照組和T2組(P<0.05)。對照組鯉魚片貯藏10 d時的尸胺含量為0.86 mg/100 g,顯著高于T1、T2組(P<0.05),并且在貯藏末期,T1組鯉魚片的尸胺含量顯著低于T2組(P<0.05)。腐胺含量在貯藏后期迅速上升,這可能是由于貯藏后期魚肉中的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并產(chǎn)生氨基酸脫羧酶,氨基酸脫羧基而形成[31]。T1組鯉魚片貯藏后期的腐胺、尸胺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和T2組,這可能是由于殼聚糖抑制了能夠產(chǎn)氨基酸脫羧酶微生物的生長。
在4 ℃冷藏條件下,鯉魚片的感官分值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不斷下降,TVB-N含量、TAC、腐胺和尸胺的含量呈現(xiàn)明顯上升趨勢;使用20 g/L殼聚糖+體積分數(shù)0.5%醋酸處理鯉魚片后發(fā)現(xiàn),其能抑制鯉魚片中微生物的生長,延緩TVB-N、腐胺和尸胺含量的上升以及pH值的變化,降低魚片的腐敗速率,延緩鯉魚片感官品質(zhì)的下降。鯉魚片在4 ℃冷藏條件下的貨架期約為8 d,殼聚糖處理可將鯉魚片的貨架期延長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