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朱惠娟
在現(xiàn)代通訊技術(shù)、網(wǎng)絡(luò)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不少小學家長與班主任已很少采用家訪的聯(lián)系方式,更傾向于采用電話、QQ、微信等通訊工具來進行溝通與交流。這些交流方式雖然方便易行,能免去班主任的奔波勞累,但科技再發(fā)達,人類依然是情感動物,面對面地交流是不能被替代的。作為小學班主任,要想做好學生管理工作,開展家訪活動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小學生心智還未發(fā)育成熟,需要班主任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同時也可以讓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與家長的想法,以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如何讓班主任的家訪更有成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教師在教學前都需要做好教學計劃,提前準備好教學內(nèi)容,家訪作為教育管理的一種方法,與其他教學方式一樣,也需要做好規(guī)劃與設(shè)計。小學班主任在準備家訪前,要確定好家訪的對象,掌握家訪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行為表現(xiàn)情況,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結(jié)構(gòu)與家庭基本情況,確定家訪的主要內(nèi)容,要與學生家長交流哪些問題,要達到什么教育效果,都需要教師提前有所準備。此外,教師還要與學生家長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地點,保證家訪工作能順利進行。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教師比較關(guān)注學生家訪工作的開展,在學期開始時就會開始著手安排家訪的計劃表,收集每個學生的家長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同時計劃好家訪對象。教師可以按計劃表對學生家長進行常規(guī)家訪,當碰到學生在學習與行為上出現(xiàn)大的波動時,或者學生遇到一些事情時,教師也可以做靈活調(diào)整,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原因,找到解決的方法,給予學生幫助或安慰。例如,班里有學生因為生病在家休養(yǎng),教師也會抽空去探望學生,學生看到老師來家里看望,心里也很開心,逐漸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此外,教師在家訪前也會和學生家長協(xié)商好家訪的時間,盡量能讓時間合理,不打擾學生家長的正常工作與生活。
家訪作為班主任科學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與其他教學活動一樣,需要做精心的策劃與準備,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發(fā)揮家訪的真正效用,提高家訪的教育效果。
家訪主要以面談的形式展開,要讓家訪順利開展,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與藝術(shù)的。有些教師因為恨鐵不成鋼,喜歡在家訪中大肆控訴學生在學校的不良表現(xiàn),但這種方式很容易讓在場的學生反感,也容易讓家長尷尬,在教師走后,家長很有可能會責罰孩子,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作為班主任,在家訪時應(yīng)當與家長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語言要委婉,對于孩子的閃光點要不吝表揚,對于孩子的缺點,可以以委婉的方式來表達,讓家長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
教師在家訪過程中應(yīng)注重表達的語言與方式。如班里有個孩子調(diào)皮好動,沒有學習的心思,教師觀察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雖然他不喜歡學習,但對班里的其他集體活動卻能非常積極地參加。怎么能讓孩子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進行了一系列教育探索,家訪是其中之一。教師在家訪中了解到孩子父母工作都很忙,雖然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滿,但除了責罵,沒什么好的辦法。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并沒有控訴孩子的缺點,而是先從他的優(yōu)點說起,與家長說了孩子喜歡集體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很積極,體育方面也很有特長,這些都是孩子寶貴的品質(zhì),教師對此做了客觀的贊揚,也希望家長不要完全盯著成績,注意今后的教育方式,動輒責罵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時,教師也與孩子進行了交流,希望他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把體育運動上的勁頭也拿到學習上,孩子、家長、教師坐在一起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取得了不錯的家訪效果。
教師在家訪中不能隨意而為,也不能流于形式,作為班主任,在家訪過程中需要學習一些說話的藝術(shù),尊重家長與學生的自尊,與學生、與家長進行平等的交流,這樣才能發(fā)揮家訪的作用。
班主任開展家訪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同時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起到好的教育效果。由此,家訪活動是需要達成一定的目的,班主任在家訪完成后不能認為完成了任務(wù),便不再進行后續(xù)的工作。要真正發(fā)揮家訪的價值,班主任也需要關(guān)注家訪的效果,看家訪有沒有達到預(yù)期的教育目的,如果沒有達到,需要采取進一步的策略,這樣才能鞏固家訪的效果。
在每次家訪完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與行為進行細致的觀察,看學生有沒有改變原先的學習習慣,行為上有沒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師將學生的這些表現(xiàn)記錄下來,以更好地分析學生的學習與行為情況,判斷家訪有沒有起到預(yù)期的作用。如果學生有明顯的改變,教師會與學生交流時,及時給予學生表揚,鼓勵孩子能再接再厲,保持好的狀態(tài);如果學生變化不大,還是原先的老樣子,教師會反思自己在教育過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聆聽學生的想法,同時會開展進一步的教育,安排再一次的家訪等活動。
家訪是一個動態(tài)連續(xù)的過程,一次家訪的完成不是教育活動的終結(jié),作為班主任,需要在家訪后進行動態(tài)的監(jiān)督,以了解學生的變化情況,鞏固好家訪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wù)?!奔以L作為一種教育方式,需要引起小學班主任的重視,了解家訪對學生教育的意義,掌握家訪的正確方式,讓學生健康、幸福地成長,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