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強
佛學認為:“不二曰一,不異曰如,不二不異,謂之‘一如’?!贝蟾乓馑际钦f:一方面,在做事上每天都要用心專一,不能分心,不能心生二意,要心形合一?!叭纭笔且粯拥囊馑?。另一方面在做人上,信仰不能一天一個樣,要堅守信仰,神行一致,矢志不移,這樣才能達到人生的目的。這就叫做“一如”。
我們練太極拳的,要一邊習練,一邊深悟其理,讓自己的思想得到提升。要想達到“身心一如”的境界,需經(jīng)歷“身先心后”和“心先身后”的轉換過程。
“身先心后”,是對初學者而言。初學者雖然已經(jīng)開始練習太極拳了,但思想上對太極拳還是盲然不解,只能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提高認識,慢慢達到一定的深度。這個階段是身體練習引導著思想的轉化,因此叫“身先心后”。當對太極拳的認識逐漸加深之后,練習者的思想就會對自己練太極拳的行為起到指導作用,用思想帶動行為,讓行為服從思想,這個階段就是“心先身后”了。這個思想和行為的轉換過程,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和原理。
從實用角度來說,“如”又當“到”講?!吧硇囊蝗纭币簿褪切牡缴淼?,身心一致。具體又分兩個層面。第一,從太極拳實戰(zhàn)角度來說,能實現(xiàn)“身心一如”的主要途徑就是苦練,縮小身與心的差距,消除身不由己、力不從心的現(xiàn)象。初學者身體笨重、僵硬,不能按大腦的指令辦事,跟不上大腦的節(jié)奏,就要在苦練中逐漸縮小身心差距,達到身輕如燕、靈巧如飛,應對敵手時隨心所欲、身形自如、靜以待變、動不及防、靜動結合、攻防適時,使敵隨我愿,方可克敵致勝。第二,從人生角度來說,“身心一如”就是人做事時思想和行為要一致,思想要引導行為。然而,思想又分兩種,一種是正確的思想,一種是錯誤的思想。正確的思想把人們帶向光明,錯誤的思想把人們帶向黑暗。在這里我們要的當然是正確的思想。那么什么是正確的思想?用佛教語說就是“善念”,用現(xiàn)代漢語表達就是“正能量”。把“正能量”注入到思想中去,人們說話辦事就會有責任心,結果對自己有益,對別人有益,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
“身心一如”對人生的指導意義在于:一是講信譽,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兌現(xiàn),不食言。二是做事不拖泥帶水,想到一定要做到,雷厲風行。只想不做,或只說不做,都不叫“身心一如”。只有思想,沒有行為,再美好的愿望也不會實現(xiàn);思想成熟了卻行動遲緩,是會貽誤戰(zhàn)機的;思想不成熟就去行動,屬于蠻干,蠻干不僅要碰壁、付出代價,而且也不會成功。“身心一如”,就是凡是正確的事情,就要想到做到,不失時機,也體現(xiàn)了做人做事的風格。
“以武入道”的“武”顯然是太極拳。這里的“道”,內含極其豐富,它可以是一種技能,一種文化,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方法。“以武入道”就是把太極拳融入到技能、文化、思想、境界、方法中去。
說它是一種技能,是因為它本身是由各種動作組成的,跟一套技術一樣,只有學了才會,不學就不會,學會了以后可以健身防身、陶冶情操。這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層面。
說它是一種文化,是因為太極拳早已被人民大眾接受,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人們爭相練習,廣場上、公園里、校園里、大型活動場合都有太極拳的身影,形成一道道波瀾壯闊的文化景觀。有關太極拳的書籍、宣傳圖片、電影、電視劇等文化現(xiàn)象,更讓太極拳深入人心。
說它是一種思想,是因為太極拳包含著欲抑先揚、欲揚先抑,欲進而退、欲退而進,欲左而右、欲右而左,攻防轉換,變幻莫測,虛實結合,陰陽相生等辯證法哲學思想。
說它是一種境界,是因為久練太極拳之人不僅自身的技能達到“身心一如”、隨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地,更讓自己的思想得到升華,待人處世得體大方,遇急不慌,遇繁不亂,靜觀世態(tài),鎮(zhèn)定自若,頭腦靈活,章法有度,超凡脫俗,讓人仰慕。
說它是一種方法,是從應用角度來說,太極理念對我們做事,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會提供方式方法,讓我們從中受益。比如太極拳的“借力”“纏絲”等招術,會啟示我們:人不能孤立于世間,要想更好地生存與發(fā)展,必須與客觀世界保持聯(lián)系,要善于借助自然條件,用聯(lián)系的、全面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眼光看問題?!熬由钱愐玻萍儆谖镆病?,“善假于物”,我們做事就會靈活多變,物為我用,事業(yè)也就容易成功。
縱觀王戰(zhàn)軍太極拳,“身心一如,以武入道”既是王戰(zhàn)軍習武理念的概括和總結,也濃縮了太極文化的精髓,我們應深悟其理,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