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舉國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河北省檔案局與河北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60集微紀錄片《世說新語 檔案百年》。該片是一部通過翔實的檔案史料、鮮活的故事脈絡,真實再現河北百年革命風云的點睛之作,一經播出,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為了進一步擴大該片的社會影響力,本刊將連續(xù)刊載該片腳本文字及圖片以饗讀者。
(主持人):
1978年1月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正式開播。當天播出的第二條新聞就是“河北馬萬水工程隊勇攀新高峰”。馬萬水,這個今天的年輕人聽起來有一點陌生的名字,在1950年8月到1960年9月間的《人民日報》上,至少13次被刊登在新聞標題當中。馬萬水是誰?他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短片解說):
1955年12月18日,在漆黑寒冷的井下,龍煙鐵礦的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挖掘著。沖在最前面的,就是馬萬水(圖一)。這一天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當馬萬水拎著一包糖,匆匆趕往醫(yī)院,妻子已經等待了他好幾個日夜。
(主持人):
等病房的人幫著把那包糖打開,發(fā)現是白糖。人們都說,這個老馬,連產婦吃紅糖都不知道。可是作為馬萬水的妻子,張淑云卻并不意外,這種事發(fā)生在老馬身上太正常了。
(短片解說):
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宣化的龍煙鐵礦,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第一批恢復生產的大型鐵礦。供應著全國大規(guī)模建設急需的鋼鐵資源。國家從各地抽調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干部工人到這里工作。當時在北京門頭溝背煤的馬萬水也被選中,調到了龍煙鐵礦。
(同期聲):
其實當時馬萬水沒想到這么困難,條件這么差。特別是龍煙煤礦水大。馬萬水和工友們外面穿著雨衣,里面穿著棉衣服。勞作時候,里面的汗水把棉衣服都浸透了,里外都是水。在這樣的情況下,連走動都非常困難。三條麻袋輪著披,六雙雨鞋輪著穿。18個人就有6雙膠鞋,大家誰干活誰穿。
(短片解說):
建設國家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等待著原材料,再艱苦也不能停下掘進的腳步。到了1950年,馬萬水帶領的小組把每月1.7米的鑿巖進度,提高到了23.7米,創(chuàng)造了全國礦井掘進的新紀錄。他所帶領的小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小組,并正式命名為“馬萬水小組”(圖二)。
(主持人):
也是在這一年,這個新時代的礦業(yè)工人,被評為新中國第一批勞動模范,并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3年的秋天,馬萬水和張淑云結婚,可是馬萬水經常是連續(xù)幾個星期都吃住在礦上,孩子出生,馬萬水也沒時間照顧家里。因為這個時候,正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的關鍵時期。馬萬水明白自己肩負著怎樣的責任。
(短片解說):
在馬萬水工作激情的感染下,馬萬水小組以驚人的成績,一次又一次刷新礦山掘進的紀錄。然而,因為在潮濕的坑道中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1960年初,馬萬水的身體開始出現了問題。
(主持人):
1960年的年初,馬萬水就發(fā)現自己腿疼,但是他沒把這點病痛放在心上,等到年底的時候,他就只能靠拄著拐杖行走了,可他依然放心不下井下的工作,拄著棍子照樣下井。
1961年年初,組織上看他病重,讓他去看病,可是馬萬水堅持先把這一年的生產任務安排好了,才遵照組織安排去北京看病。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到礦上。馬萬水因為長期在礦下作業(yè),又勞累過度,患上了滑膜肉瘤。
(短片解說):
馬萬水走了,“馬萬水小組”還在。這個團隊至今仍然保持著平巷獨頭月掘進1400.36米的全國紀錄。激勵他們不斷向前的,正是“馬萬水精神”。第一句話叫艱苦奮斗,第二句叫嚴細求精,第三句叫拼搏奉獻,第四句話,勇攀高峰。
(主持人):
在馬萬水離開56年后的今天,妻子張淑蕓依然清晰地記得馬萬水臨終時的情景,他在昏迷不醒的時候還在喊著:“推車、鋪軌、你怎么不使勁啊,使勁推啊……”如今,馬萬水工程隊換了一代又一代,但是在他們的心中,仍然牢記著老隊長的囑托?!瘪R萬水精神”一直延續(xù)著,傳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