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是
有一天,兩個自稱愛讀書的人站上了天平的兩端,他們都相信,自己的人生更有質(zhì)量。
讀書人A說:“我最愛看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我都有所涉獵,我的人生雖然長度有限,但厚度無、無、無限?!?/p>
讀書人B說:“我常駐于信息的洪流中,一刻也不停止地接收新鮮信息。我把知識化整為零,不拘泥于單一的閱讀。我的人生雖然長度有限,但廣度無、無、無限?!?/p>
我說:“哎,你們是很了不起,但是可以不要結(jié)巴嗎?”
1.我在努力地讀讀讀,可是……
記得有人告訴我:“人總是閱讀超越自己層次的東西,并且在與書的博弈中獲得知識?!彼杂幸欢螘r間,我過著“買書如山倒”的生活,相信閱讀能讓我擁有知識。
但是那人還說:“書,不是買到就被占有,只有閱讀,才算真正地擁有。”我又想到自己“讀書如抽絲”的日常,感到一陣恐懼。讀書是我視野里可以快速提升自我的“噴氣式飛機”,但對于乘坐它,我總是心生畏懼。
可是,為什么打開書會讓我產(chǎn)生畏懼感?
我仔細分析了一下,認為原因有二:第一是無知的壓力。每當(dāng)閱讀,我都會產(chǎn)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恐懼。第二是有些書我真的讀不下去。
別懷疑,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英國的一家公益機構(gòu)“讀書社”調(diào)查了2000名成年讀者,結(jié)果是:54%的調(diào)查對象表示,會有手頭的書死活讀不下去的煩惱。而讀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往往不甘心放棄,于是陷入讓人懊惱的“讀書瓶頸”?!白x書社”的人這樣建議:“如今有這么多好書被寫出來并出版,不必強迫自己讀不喜歡的那一本。”
可是,即便知道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道理,為什么我還是有這樣深重的壓力呢?我想,問題出在選擇的能力上。我在讀書的大門前,久久徘徊,卻不知道哪一扇門更適合自己。
著名的教育家華萊士這樣說:“教育的真正價值,與成績無關(guān),與學(xué)位無關(guān),而在于一種自覺——意識到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必要的?!蓖瑯?,閱讀也需要有這樣的自覺。
但是我們正在失去這種自覺,因為我們不自覺接受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
2.碎片化閱讀為什么比閱讀大部頭更吸引我呢?
親愛的你,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樣的煩惱呢?渴望閱讀,卻不知道讀什么好?;蛘哒f,習(xí)慣了對信息照單全收,卻不會在接受信息時動腦筋思考。
你可能會反駁,你不是不思考,只是時間有限,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利用碎片時間閱讀而已,這樣更有效率呀!
確實,碎片化閱讀將我們的時間最大程度利用起來,海量的公眾號更為讀者提供了內(nèi)容形式更豐富的閱讀材料和閱讀體驗。在有限的碎片時間內(nèi),你可以浮光掠影地了解世界每一個角落,也可以涉足每一個熱門話題。同時,知識的載體除了文字,還有圖片、視頻;視覺效果除了黑白,還有彩色,每一種載體都在保證盡可能地吸引你。
因此在很多文章前,作者標注出閱讀這篇文章所需要的時間,讀者可以考慮自己的碎片時間是否足夠,是否有耐心讀完需要5分鐘以上的長文。還有不少文章的內(nèi)容被簡化,作者或編者只是將信息簡單組合,或直接給出結(jié)論。這樣的閱讀輕松而愉悅,它在增長讀者知識、擴大閱讀視野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讀者的閱讀習(xí)慣。
但是,在碎片化閱讀的背后,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一些東西。
比如,在精簡的閱讀之外,我們是否能坐在書桌前長時間地、心無旁騖地閱讀一本書?
比如,我們是否能養(yǎng)成有規(guī)律、有計劃的閱讀習(xí)慣,并且堅持不懈?
比如,我們在閱讀之前是否明了:我們應(yīng)該閱讀什么樣的書?對于閱讀我們有什么樣的期待?我們閱讀的內(nèi)容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通過這本書,我們究竟收獲了什么?下一步,我們還可以閱讀哪些內(nèi)容,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比如,習(xí)慣了碎片化閱讀的我們,還記不記得,為什么要閱讀?
3.我為什么要讀書呢?
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無所知?!弊骷颐酚幸痪湓挳惽?,他說:“只有一件事我是肯定過的,這就是,一個人能夠肯定的東西是很少的。”
所以,我們總是向往著用更多的知識填補一無所知的空缺,用直接給出的觀點,解決自己眼下的迷茫??焖俚?、碎片化的閱讀減少了我們選擇的時間,簡化了我們思考的過程,直接給出了我們需要的答案。
但是這樣快速攫取的知識,在大腦中像調(diào)皮的羊群,隨時都準備跳出思想的羊圈。最后,我們只剩下一兩撮羊毛,去勉強回憶它的原貌。
如此下來,不僅我們的知識體系搖搖欲墜,我們對于閱讀的審美也在分崩離析。
有一位作家這樣寫道:“一首好詩的藝術(shù)魅力是永存的,不會讓你熟而生厭,只有這樣的詩才是真正的詩?!?/p>
我想這不止適用于一種文體,或者一類作品,這也是對一種閱讀方式魅力的檢驗。獲取知識是我們閱讀的目的,但不是全部的理由。有時候我們閱讀的動力僅僅來自于我們能感受到這本書對我們深厚的吸引力,即便內(nèi)容已經(jīng)熟悉,即便語句已然成誦,但我們?nèi)匀蝗滩蛔∫欢?、再而三地閱讀,這就是審美的魅力。
最后,我想說,無論是碎片化閱讀,還是書本閱讀,請熱愛閱讀的你,永葆那一顆熱誠地探索閱讀境界的赤子之心,別忘記問自己那個最簡單的問題——我想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