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居艾
摘 要 番茄屬喜溫喜光半耐旱作物,在番茄生長的季節(jié),春季低溫多陰雨,初夏尤以5月陰雨連綿,光照不足,空氣相對濕度和土壤濕度較高。淺丘平壩地區(qū)排水不暢,澇害較重。陰雨高濕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不利于番茄的生長發(fā)育,在春季露地栽培條件下,極易造成番茄灰霉病、葉霉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大流行,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受到極大的影響。
關鍵詞 番茄;栽培;淺丘地帶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1.018
1 試驗情況
試驗地位于梁平區(qū)仁賢鎮(zhèn)仁賢村3組,面積106 m2(除種植番茄外,還種有其他蔬菜,以便輪作)。土壤類型為水稻土,重黏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低,結(jié)構(gòu)不良,較為板結(jié)。
1.1 2015年露地栽培
1.1.1 品種選擇
紅果硬肉型美國雜交種,無限生長型。
1.1.2 播栽時間及方式
3月9日浸種消毒催芽,3月12日播種育苗,4月下旬移栽一批,1.3 m開廂(包溝)種2行,株距40 cm,深溝高廂,每667 m2凈作2 300株。5月上中旬移栽一批,幼果林間作番茄套紫薯,每667 m2種植1 000株。
1.1.3 施肥情況
底肥施腐熟有機肥(菜籽餅+腐果漚制)每窩500 g[1]。追肥為清淡有機肥加人尿,10 d左右一次,重施壯果肥,果實成熟著色期間停止施肥澆水。
1.1.4 病蟲害發(fā)生及防治
5月21日發(fā)現(xiàn)少量疫病,6月8日發(fā)生少量灰霉病,摘除病葉。6月27日灰霉病加重,摘除病葉占總?cè)~數(shù)的60%,6月29日噴施大蒜水,7 d內(nèi)未產(chǎn)生新的病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7月8日疫病回升。
1.1.5 產(chǎn)量狀況
凈作地共23株,平均每株采收6.3個,果實較小,單果均重90 g左右,單株最大結(jié)果量13個,凈作理論667 m2產(chǎn)1 304 kg;間套作共12株,平均每株采收4.3個,果實較大,單果均重約150 g,單株最多結(jié)果量8個,間套作理論667 m2產(chǎn)645 kg。產(chǎn)量制約因素:灰霉病。
1.2 2016年露地栽培
1.2.1 品種選擇
合作903,有限型生長型,自留雜交二代種作對照。
1.2.2 播栽時間
第一批2月22日浸種消毒催芽,2月25日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第二批3月10日浸種消毒,11日播種未催芽種子(出苗率低);第三批3月28日浸種消毒催芽,3月31日播種,苗床撒播。
1.2.3 施肥情況
底肥每窩施植物源有機肥半糞勺。土肥混勻后移栽,成活后,株間施復合肥8~10 g/株。追肥:栽后2周追施稀人尿抗旱提苗,并施草木灰每株 100 g,施后履土。5月中旬、6月中旬分兩次施高溫發(fā)酵牛糞有機肥 250 g/株[2]。
1.2.4 產(chǎn)量狀況
平均單株產(chǎn)量0.665 3 kg,理論667 m2產(chǎn)1 896 kg。其中:合作903共60株,單株產(chǎn)量0.743 5 kg,理論667 m2產(chǎn)2 230.5 kg;自留種16株,單株產(chǎn)量是合作903的50%。合作903產(chǎn)量的制約因素為葉霉病、早疫病,自留種的為病毒病。
1.3 2017年栽培
1.3.1 栽培品種
合作903(有限型),元寶番茄(無限型)兩個品種。
1.3.2 栽培方式
共5個處理:①早春茬前期地膜+小拱棚+中后期避雨栽培,②早春茬露地,③早春茬前期露地中后期避雨,④遲春茬避雨栽培,⑤遲春茬露地栽培。
1.3.3 播栽情況
1)合作903。2016年12月9日浸種催芽,12月12日播種,2月6日二葉一心分苗。3月2日移栽,地膜加小拱棚23株(成活19株),成苗率82.6%;露地8株(成活4株)。成苗率50%。規(guī)格:1.3 m開廂種2行,株距33 cm,每667 m2種植3 000株。
2)元寶番茄。2017年3月9日浸種,3月12日播種,4月9日二葉一心定植。避雨栽培20株成活100%,露地28株成活19株。
1.3.4 生育進程及管理
處理①(早春茬前期地膜+小拱棚+中后期避雨栽培):3月23日,定植后21 d八葉一心開始現(xiàn)蕾;3月25日拆除小拱棚,3月28日建避雨棚;4月14日初花;4月23日少量坐果,果徑1 cm,5月2日第一臺果乒乓球大,實行吊蔓。5月28日開始采收,7月1日采收結(jié)束拉秧。
處理②(早春茬露地):因低溫陰雨,死苗50%,生長緩慢,中后期晚疫病嚴重,幾乎絕收。
處理③(前期露地中后期避雨):6月30日開始采收,7月10日采收結(jié)束,生育進程比小拱棚+避雨栽培推遲1個月,采果期集中共11 d。
處理④(遲春茬避雨):5月17日開始坐果,6月29日開始采收,8月4日采收結(jié)束。
處理⑤(遲春茬露地):7月1日開始采收,7月31日采收結(jié)束。
1.3.5 施肥情況
處理①、②、③施肥水平相同。底肥每株10 g西洋復合肥+250 g有機肥。5月8日開始坐果時施高濃度人尿,5月18日第一苔果乒乓球大小時施壯果肥:西洋復合肥12 g/株。
處理④、⑤施肥水平相同。4月21日栽后12 d施西洋復合肥10 g/株,5月8日、18日、28日分別施稀人尿提苗;6月18日施壯果肥10 g/株西洋復合肥。
1.3.6 病蟲害發(fā)生及防治
處理①:3月中旬發(fā)生猝倒病,小拱棚23株死苗4株,成活率82.6%;4.12發(fā)生灰斑病,摘除病葉后噴施惡唑菌酮.錳鋅+棚肥,間隔7天1次,第2次噴藥時加磷酸二氫鉀。
處理②:前期猝倒病死苗率50%,盛果期因晚疫病全部死苗爛果而絕收。
處理③:前期與處理二相同,猝倒病嚴重,后期受葉霉病為害,但影響不大。
處理④、⑤:5月中旬開始發(fā)生病毒病,6月上中旬病毒病加重,噴施嗎啉呱防治,病情得到一定控制。處理⑤因晚疫病7月1日已死苗9株,處理④未發(fā)生晚疫病,只有輕微的早疫病。
1.3.7 產(chǎn)量狀況
處理①:單株產(chǎn)量12.5個2.055 kg,單果重165 g,667 m2產(chǎn)5 093 kg。
處理②:成苗率50%,成苗的3株共采收1個正常果實,重100 g,幾乎絕收。
處理③:單株產(chǎn)量11個1.93 kg,單果重175 g,667 m2產(chǎn)3 839 kg。
處理④:667 m2產(chǎn)2 253 kg。
處理⑤:667 m2產(chǎn)609.3 kg。
1.3.8 試驗結(jié)論
平壩地區(qū)適合推廣“早春茬地膜+小拱棚+避雨栽培”模式。丘陵地區(qū)適合推廣“遲春茬避雨栽培”模式。
2 番茄避雨栽培技術(shù)要點
2.1 栽培季節(jié)
海拔400 m以下的平壩河谷地帶,適合推廣“早春茬前期小拱棚,中后期避雨栽培”模式。播種期:大棚冷床育苗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種。定植期:用地膜+小拱棚覆蓋2月中下旬定植,露地3月上旬定植,5月開始采收。
2.2 品種選擇
梁平區(qū)平壩淺丘地區(qū)番茄避雨栽培以選擇有限生長型的紅色大果型品種為主,主要有渝紅9號、渝紅7號、香港四季番茄、紅帥4041、紅寶1號等品種。
2.3 播種育苗
2.3.1 苗床準備
實行大棚冷床育苗,播種前15 d苗床整地并施足底肥,每1 m2施腐熟有機肥4~5kg、過磷酸鈣100 g,氯化鉀40 g。苗床土壤消毒用75%百菌清5 g·m-2或惡霉靈2 g·m-2,兌水潑施或撒施混勻后蓋膜升溫殺菌3 d,揭膜敞棚2~3 d后播種。
2.3.2 種子消毒催芽
用55℃的熱水浸種15 min,其間不斷攪拌不時加熱水保持55℃,15 min后,加冷水降到30℃再浸種4~6 h,再用1%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藥液浸種消毒15 min,種子洗凈后用紗布包好,塑料袋隔濕放在貼身衣袋中用體溫催芽,溫度保持在25~30 ℃,每天用溫水淘洗一次,2~3 d即可齊芽。煉芽半天后選晴天播種。
2.3.3 播種
每1 m2撒播5~10 g種子;建議用營養(yǎng)缽或穴盤點播。
2.3.4 分苗
幼苗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進行分苗假植,分苗密度10 cm×10 cm,也可移入營養(yǎng)缽、穴盤中或肥球分苗。分苗后要及時澆水。
2.4 整地施肥
2.4.1 選地
選土層深厚、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排灌方便,前作未種過茄科作物和花生的土壤,最好以水稻田為宜。
2.4.2 開廂
凈作地1.3 m開廂(包溝),深溝高畦,略成瓦背形,溝深0.2 m。
2.4.3 施肥
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2 000~5 000 kg,硫酸鉀復合肥25~50 kg。
2.4.4 覆蓋地膜
起廂施足基肥后就可蓋膜,地膜與表土貼緊,四周用土壓實。
2.4.5 定植
早春地膜覆蓋栽培,地溫穩(wěn)定在8 ℃以上,氣溫12 ℃以上即可定植。
2.5 田間管理
2.5.1 溫度管理
前期小拱棚栽培的,栽后一周遇晴天揭開拱棚兩端,通風排濕。
2.5.2 肥水管理
定植后1~3 d根據(jù)天氣情況和土壤干濕情況及時澆水,促進秧苗成活。1)提苗肥。栽后10~15 d施提苗肥,667 m2施清糞水500 kg或復合肥10 kg。2)壯果肥。第1臺果2 cm至核桃大小時,施壯果肥,每667 m2施清糞水1 000 kg或復合肥20~25 kg。3)盛果期追肥。初收后,再追肥2次,每667 m2施高氮高鉀復合肥10~20 kg。
2.5.3 植株調(diào)整
1)單桿整枝。采取吊曼的番茄每株只留1個主枝,把所有側(cè)枝都陸續(xù)摘除打掉。2)雙桿整枝。對于插桿的番茄,每株保留主枝和第1花序下面的1條側(cè)枝,其他側(cè)枝陸續(xù)摘除打掉。3)整枝要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對健康株及病株應分開整枝,先整無病株,后整病株。
2.5.4 及時采收
如需長途運輸,八成熟時采收。
2.6 病蟲害防治技術(shù)
2.6.1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
早疫病又叫輪紋病,苗期和成株期無可發(fā)病,可為害莖、葉、果,多雨潮濕時易發(fā)生。晚疫病又叫黑炭元、過火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病,可為害莖、葉、果,多雨、多霧、空氣潮濕容易發(fā)生。
防治方法:64%殺毒礬600倍液,或69%唏酰嗎啉600~800倍液,或25%甲霜靈錳鋅600倍液,間隔7 d左右噴1次,連續(xù)噴3~5次。
2.6.2 灰霉病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病,可為害番茄莖、葉和果。防治方法:50%速克靈1 000倍液,或40%菌核凈500倍液,每7~10 d用藥1次,連續(xù)噴3~4次。
2.6.3 病毒病
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10%磷酸三鈉溶液進行種子消毒15 min,洗凈催芽。
2.6.4 蚜蟲
可用10%吡蟲啉2 000~3 000倍噴施,7~10 d噴施1次,連續(xù)噴3~4次。
2.7 關鍵點控制
1)小拱棚或避雨棚管理下,在無滴灌條件下,如果土壤過干,可臨時揭膜接納雨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相對持水量在50%~70%為宜。2)實行間套輪作。番茄需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或與其他矮稈蔬菜分帶種植,以減少病害的傳播與流行。
參考文獻:
[1] 曹玉蘭.進口番茄越夏避雨栽培技術(shù)[J].長江蔬菜,2014(15):54.
[2] 龐泰春.夏季無公害小白菜大棚避雨栽培技術(shù)探究[J].南方農(nóng)業(yè),2017(6):8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