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仁燕 連虎虎 匡 龍 王健坤 賈 超
?
高校應對學生體質下滑的對策研究——以四川農業(yè)大學為例*
馬仁燕 連虎虎 匡 龍 王健坤 賈 超
(四川農業(yè)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雅安 625014)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數理統(tǒng)計法,對四川農業(yè)大學學生的體質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就應對學生體質下滑的對策進行分析、總結與反思,為高校應對學生體質下滑提供理論參考。
健康中國;體質下滑;高校;對策;改革創(chuàng)新
近年來大學生體質持續(xù)走低,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進入高校學習是大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是大學生踏入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其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如何讓大學生正確處理好德智體美各個方向的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因身心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另一方面受體育鍛煉集體意識和個人意識的影響及制度執(zhí)行監(jiān)控的缺乏。高校應對大學生體質下滑采取的對策,是改善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需要,是完成高等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也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需要。扭轉大學生體質繼續(xù)下滑,僅依靠政府指令強迫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并非長久之計,需要國家、各省教育廳、廣大高校和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面臨體質下滑的危機狀態(tài),需要樹立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思想,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模式,完善課程體系。
調查2017-2018年四川農業(yè)大學學生肺活量、速度、爆發(fā)力、耐力素質和力量素質的變化規(guī)律,利用統(tǒng)計軟件對不同年齡、不同年份四川農業(yè)大學學生的各項體質測試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該校學生的耐力素質和速度素質雖然有所上升,但肺活量水平,柔韌素質、力量素質均明顯下降,整體能力呈下降趨勢。
現如今大學生以95后為主,00后也慢慢踏入大學生活的行列,這部分學生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在思想上積極向上,思維較為活躍,自我中心突出,大部分95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父母呵護,使得他們從小在各個方面表現出較強的好奇心,展現自我。第二,思想開放,心理承受能力弱。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網絡時代,各類信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使得他們思想開放,熱衷于接受各類新鮮事物。由于從小備受父母的呵護使得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變弱,缺乏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而容易產生情緒暴躁、抑郁、焦慮等不良的心理問題。第三,急于求成,容易浮躁?,F如今的大學生通過網絡媒體等各種途徑,了解多元化的物質世界,接觸了各類文化思想和行為觀念,對自身有了更加長遠的目標和打算。這也使得他們對待事物急于求成,功利性行為明顯,在實際行動上表現為不能腳踏實地,將個人利益看的尤其重要,浮躁情緒明顯。
四川農業(yè)大學是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yè)科技為優(yōu)勢,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涵蓋農、理、工、醫(yī)、經濟、教育、藝術等10大學科門類,校園文化朝多樣化發(fā)展。盡管成立了專門的體育學院,體育專業(yè)逐漸朝向更好地方向發(fā)展,但是對于非體育專業(yè)的學生的體育課安排較少,課時內容出現了不合理的現象。由于體育課安排的少,加之學生平時忙于各類學習活動或其他學生工作、社團活動等,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鍛煉,因此學生的體質也逐漸變差。若能安排適當多一些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并在體育課中實施運用,學生一定會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來,不僅在體育課中得到了鍛煉,還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己喜愛項目的鍛煉,從而達到鍛煉的目的。
我校面向非體育專業(yè)學生的體育項目有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網球、羽毛球、游泳、太極拳等項目,雖說較為豐富,但是由于某些班選課人數達不到規(guī)定指標,使得一部分女學生被迫選擇籃球或者足球等一些她們并不喜歡的項目,反而是人數不足無法開設某項課程或為了容易拿學分而選擇的運動項目,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的興趣大大降低,降低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項目的積極性,這樣不利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效果。體育課的授課模式也較為傳統(tǒng)老套,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的興趣。
體育社團以其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在大學校園迅速發(fā)展,成為一支最具有生機活力和影響力的校園學生社團,它在學生培養(yǎng)、資源優(yōu)化、模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使得高校體育教學充滿了活力,是高校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不可多得的組織。四川農業(yè)大學社團活動開設項目豐富多樣,體育類的社團有部分涉獵,主要有籃球協會、排球協會、足球協會、乒乓球協會、網球協會、武術協會、健美健美協會、輪滑協會、拳擊協會和最近新成立的滑板協會。盡管各類協會層出不窮,也經常帶領協會的同學做一些日常的活動,但由于協會的性質和各類條件的限制使得活動為了完成任務而設立和進行,導致協會上下缺乏活力,舉辦的各類活動缺乏新意,這嚴重制約了學生參與各類體育活動的興趣和信心。一方面,各類體育社團需要繼續(xù)創(chuàng)新,積極建立新的項目,例如近幾年在被推廣的花樣跳繩項目等其他趣味性大的運動項目。另一方面,現有的體育社團應緊跟時代潮流,不為了完成任務而搞活動,而要想定活動的主題,結合社團同學的興趣,多了解社團同學的興趣,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從而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3.1.1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高校的體育場館、場地與體育設施得到極大的改善,這些體育場館場地、器材很好的滿足了學校體育教學的需要。
3.1.2頒布《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等文件,對場館質量與數量以及器材配備的數量要求等做出要求;2016年5月5日《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速度加快;2016年6月15日《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發(fā)布,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改革;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建設,扶持和引導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fā)展,促進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等文件。教育部發(fā)布《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規(guī)定,在大學一、二年級,高校必須增加本科學生體育必修課課時,對體質測試成績嚴格管理。
3.1.3積極開展各類大學生體育賽事,通過開展“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各省市各類體育賽事,引導體育運動風氣,推動大學生積極參與到運動中。
3.2.1改革學校體育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體育健身興趣。不斷改革與完善體育課程,開設武術、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等項目的體育選修課供學生選擇,體育課程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健身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3.2.2逐漸加大學校體育投入,完善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場地設施是學校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重要的物質保障,也是促進學生參與運動健身的重要因素,認真落實《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逐漸完善體育場地設施,將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活動經費納學校的建設規(guī)劃方案中,不斷修繕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等體育場地設施,滿足學生運動需求。
3.2.3大力扶持體育類學生社團建設,現已建成足球協會、排球協會、羽毛球協會、乒乓球協會、健身健美協會、健身協會、游泳協會、拳擊協會、跆拳道協會等多種多樣的體育類社團,通過社團積極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及訓練,滿足學生各類體育項目的指導需求,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
3.2.4成立“大學生體育服務與指導中心”,搭建體育專業(yè)同學和其他需要被服務與指導的同學、職工或校外社區(qū)、其他組織二者之間的橋梁,主要協助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現已開展或協助開展的體育活動四川農業(yè)大學體育學院專業(yè)杯籃球賽、專項杯足球賽、首屆網球邀請賽、人文學院、機電學院運動會、體育文化節(jié)太極拳比賽、排球比賽、第二十六屆老年運動會四川農業(yè)大學第三十九屆運動會等體育相關的活動20余次,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方法和模式。
3.2.5積極引導學生擁有一個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作息制度。學生的飲食健康十分重要,影響學生身體營養(yǎng)的攝人,學校主抓學校食堂飲食問題。在管理學生飲食問題時注意早餐科學營養(yǎng)、午餐豐富多樣、晚餐健康均衡的模式,通過食堂方面對學生的飲食習慣進行主動干預,并提醒學生在就餐單一食材時,盡可能選擇更多樣的食物。認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使學生形成平衡營養(yǎng)的意識,更好的在日常就餐過程中選擇合理的食物搭配,均衡營養(yǎng)。
4.1.1四川農業(yè)大學成立了四川農業(yè)大學體育服務與指導中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校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使得各類體育活動競賽規(guī)范化、有序化,活動實施效果顯著。
4.1.2四川農業(yè)大學成立了各類體育社團,也舉行了一系列的活動,但效果不明顯,活動形式缺乏新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4.1.3四川農業(yè)大學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改革與完善體育課程,開設武術、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等項目的體育選修課供學生選擇,體育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為主,但是存在開設課程老套,學生被迫選擇不喜歡的運動項目等問題。
4.1.4四川農業(yè)大學從飲食入手,通過食堂方控制學生的進食和日常用餐,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攝入豐富多樣的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學生體質的發(fā)展。
4.2.1完善學校體育課程的內容,不斷融入各類趣味性大的新型項目供學生們選擇,避免學生被迫選擇不喜歡的項目這類現象的發(fā)生。
4.2.2改革體育社團的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體育社團的活動形式和內容,讓學生通過多途徑參與到各類體育活動中去,使得他們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進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4.2.3多組織各類體育競賽活動,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的接觸各類體育活動,使得部分學生由最初的不喜歡到有點喜歡再到最后的很喜歡過渡發(fā)展,最終達到學生自愿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進而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最終目的。
4.2.4充分發(fā)揮體育社團或學生會組織的力量,組織“走出寢室,走向操場”等系列主題活動,這不僅培養(yǎng)了整個學校的體育運動濃厚的氛圍,也是通過另外一種途徑讓廣大師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1]徐滎,徐焰,蒲畢文.廣東省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成因與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2):13-15. DOI:10.3969/j.issn.1007-323X,2016-2-4.
[2]毛振明,楊多多,李海燕.“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與學校體育改革施策(2)目標: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25%以上[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4):75-80.
[3]蘇海濱.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的促進作用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2017(1):147-150.
[5]馬德浩,季瀏.我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中存在的問題、致因及其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2):182-188.
[6]鄭小鳳,張朋,劉新民.我國中小學學生體質測試政策演進及政策完善研究[J].體育科學,2017(10):13-20.
[7]郭震,吳廣勝.高校學生體質現狀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3(6):105-106.
Counter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tudents' Physical Dec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ersity as an Example
MA Renyan, et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ersity, Ya’an 625014, Sichuan, China)
四川農業(yè)大學科研興趣團隊。
馬仁燕(1997—),本科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