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艷 梁華偉 張 森
?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馮 艷1梁華偉2張 森2
(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在服務性社會觀念和體育科學發(fā)展觀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高校作為社會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傳承和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職責之一,因此推進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分重要,文章結合實踐工作經驗,對體育公共服務的主要理論進行梳理,提出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內容。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高校作為社會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社會任務使命就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而在“全面健身、終身體育”概念引領下,為更好的滿足高校師生體育需求與權力,高校能夠從人本理念出發(fā),結合高校現有資源條件,立足院校、面向社會、強化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分重要,這也是落實體育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體現。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現下并沒有統(tǒng)一說明,如以往曹克強教授曾對此做出相關研究,并提出“高校體育公共服務可以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的體育需要,從而使人們更好的享受體育文化,是一種國家公共部門面向社會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公共服務,并且為體育公共產品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基于此,筆者從自身的研究出發(fā),對高校體育公共服務內涵做出了一下幾個方面的剖析。首先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高校處于主導者地位,因此高校應該在體育教學的基礎上,從自身的職能理念和公共服務意識出發(fā),明確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對社會產生的貢獻,從而在具體的體育公共服務中,展開各種不同形式的服務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在具體的計劃領導下,促使高校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有章可循[1]。其次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中,不能對正常的教學工作產生影響,對于高校而言,高校是社會高等教育的孕育基地,因此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社會素質人才,無論如何教育為中心的理念是不可動搖的。最后是高校在進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體現出高校的社會性和社會服務職能,這樣才能促使高校實現更加長遠的發(fā)展,為此高校切記不可將體育服務體系成為一種謀利手段,從而影響社會群體的基本體育需求和權力。
馬克思主義政府職能是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依據,在馬克思主義“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思想中,認為公共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職能,因為政府的實質就是為人民服務,而在政府服務管理過程中,必須要體現出民主性、社會性和公共性的,以及權力的自由平等性等,從而保障一切生產力發(fā)展的成果最終都能交由廣大人民群眾做出支配[2]。而作為高校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普及型理念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高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雖然是部分社會總產品,但是也應該滿足社會生產和公共管理需求,這樣才能更加充分的體現出為人民謀福利的馬克思主義“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思想宗旨,通過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部分社會總產品的體現,從而踐行馬克思主義政府職能,這就是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依據體現。
在中國共產黨建設發(fā)展過程中,將馬克思主義相關思想進行精華性的繼承和吸收,而在這其中執(zhí)政興國理論就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相關思想最為重要的借鑒。如毛澤東說過“為人民服務”,提到中國共產黨無論在何時何刻,都應該將人民的利益置于一切生物之上,并且在任何時候都要為人民提出高標準的服務,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興國理論重要體現。鄧小平說過“改革開放的本質目的就是推動國家生產力,從而保障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并促使人民的生活更進一步”,而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則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并且是中國文化的先進發(fā)展方向,代表者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歷史時段中,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興國理論始終都是在以人民為核心為宗旨,而在政努力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過程中,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其實就是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興國理論的發(fā)展與實踐。
在新時期背景下,國家對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高度重視,為此還曾經頒發(fā)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在這一文件精神中明確的指出“要努力的構建群眾性多元體育服務體系,從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體育需求及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此外在《體育事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中也明確的支出“要加快構建多元全面健身服務體系,從而為體育事業(yè)建設發(fā)展提供保障”,而近幾年國家又相繼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及《全面健身計劃》,這都顯示出國家對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是高度重視的,而高校作為社會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強化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分必要,這樣才能將“全民健身,終身統(tǒng)體育”的工作措施和保障促使進一步完善明確[3]。
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體育設施是開展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保障,為此筆者認為,高校體育設施系統(tǒng)建設應該在保證校內教學、訓練、競賽與課外活動的基礎上,還可以滿足假日或課余,校外學生、社會團體、社區(qū)居民、民間組織的體育需求,從而為社會大眾的體育需求提供無償公共服務,這是高校體育設施系統(tǒng)建設的本質體現。為此生在進行體育設施系統(tǒng)建設時,高校應該從學生人數、培養(yǎng)發(fā)展需求等幾個方面出發(fā),從而為學生建立各種體育場,如體育館、游泳館、訓練房等,同時還應該建立與之配套的體育器材和設施,以體育館建設為例,體育館作為高校標志性建筑,是高校建筑群的兩點,因此體育館必須要有標志特色,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現代高校發(fā)展需要,實現對外開放,和對外共享,這是高校體育設施系統(tǒng)建設的首要任務。
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隨著網絡化建設發(fā)展的不斷深入以及體育需求量的增加,為更好的對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作出管理,建立信息查詢系統(tǒng)也是存在一定必要的。對此筆者認為,在建立信息查詢系統(tǒng)的過程中,首先要保障參與者的信息暢通,從而更好的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為此在信息查詢系統(tǒng)中必須要以信息服務為主,強化體育宣傳教育和體育健身資訊,因此增設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網站建設、設置簡單快捷的固定服務電話、建立能夠及時對信息作出反饋的郵件信箱、開通體育公共服務電視廣播、出版體育公共服務報紙雜志、固定宣傳欄等都是十分必要的[4]。此外還應該構建體育公共服務平臺,從而將相關的體育公共信息更好的發(fā)送出去,這是信息查詢系統(tǒng)建設中的重點內容,從而更好的為廣大師生、民眾提供咨詢服務,為科學健身提供保障,提升全民健身科學化程度,從而推動我國國民素質快速提升。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由于是全面對外開放的體育服務,因此參與體育活動的對象自然素質能力不一,而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價值,促使所有體育愛好者都能夠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中得到收益,強化指導培訓系統(tǒng)建設就顯得至為重要,對此筆者認為,首先在指導培訓系統(tǒng)建設中,可以推行公益性或者職業(yè)性的社會體育指導制度,號召更多的社會志愿者參與到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之中,從而更好的強化體育指導培訓,促使群眾能夠有組織的參與體育活動。其次是增加體育指導組織,尤其是基礎體育指導組織建立,從而發(fā)揮基層群眾點的輻射作用,指導幫助居民進行自發(fā)性體育鍛煉,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采用科學分類指導方法,針對體育參與對象開展不同類型的體育指導服務,從而擴大體育團體培養(yǎng),提升高校及所在城市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
體質是健康的基石,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本質目的就是促使國民體質得到提升,因此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強化參與對象的體質監(jiān)測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為更好的為師生、民眾提供體質監(jiān)測服務,強化體質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設十分必要,從而更好的了解體育參與者的體質特點,了解身體素質老化情況及功能退化情況。為此高??梢越熒⒚癖婓w質監(jiān)測服務系統(tǒng),對他們進行體質監(jiān)控和追蹤研究,從而監(jiān)測結果的研究分析,對師生、民眾進行更加科學的指導,提升體育指導的針對性[5]。此外對于師生、及體育參與民眾而言,明確化的體質監(jiān)測報告,可以使他們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將極大的為“全民健身,終身體育”的思想落實提供保障。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具有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因此若是想要更好的提升服務效果,在進行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組織管理系統(tǒng),這樣才能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落實提供保障。具體而言,在組織管理系統(tǒng)建設方面,首先要強化公共服務設施管理,避免體育設施出現損壞或者丟失,從而為高校增添經濟損失。其次是要強化體育賽事活動的組織和舉辦,從而更好的吸引師生、吸引民眾,確保體育公共服務的廣泛性,實現服務內容擴大,確保體育更好的融入到師生、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效果。最后是大力的倡導體育項目創(chuàng)新及服務團隊組織建設,并且可以從時代特點和地方民俗文化出發(fā),從而引進更多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項目活動,從而確保不同層次、不同人群都能夠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之中,體現出高校體育公共服務的多元化。
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持,這樣才能確保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效落實,具體而言,從而市場角度分析,有服務必須會有付費,而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作為公共物品特性較強的高校體育資源,并沒有明確的服務對象,可以是師生,也可以是社區(qū)、單位、社會團體,加之公共服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服務對象資金絕不能作為維護資金的主要來源,因此高校為保障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效落實,就必須要加大公共財政資金投入,贏得教育部門或者政府的支持,同時還可以采取爭取社會贊助與個人捐贈等方式,確保資金與服務需要相互平衡,為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保障。
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若是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就很容易出現惰性,甚至是一些虛假行為,因此強化服務監(jiān)督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這樣才能實現高校體育公共服務效用最大化。為此筆者認為高??梢越⒐卜盏臎Q策、執(zhí)行、效果實行全流程的監(jiān)督機制,從提供、生產、消費三環(huán)節(jié)出發(fā),確保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接受院校內部監(jiān)督,社會群眾、政府部門的外界監(jiān)督,從而提高高校體育公共服務水平。而在這個過程中,若是發(fā)現有一些高校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行為比較突出,得到了比較好的社會反響,還可以給予一定的激勵,從而激發(fā)高校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積極性,為良好的體育道德與體育文明行為提供保障。
在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績效評估也是十分關鍵的一環(huán),高校提供體育公共服務,必須要對其服務標準和服務水平要有一套良好的評估方法,從而在科學的評估下,為其他高校形成導向作用。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在對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行評估時,必須要強化師生、社會民眾的共同參與,確保每一個體育參與對象都有話語權,然后還應在此基礎上,建立動態(tài)數據庫,從而對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進行科學的績效評估。這樣既可以對高校體育公共服務提供進行全面的總結,也可以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型社會理念不斷深入的今天,高校必須要對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強化認識,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出高校自身的優(yōu)勢,為社會大眾體育需求和權利提供保障,從而為將“全民健身,終身體育”的思想不斷落實,為國民體質提升做出保障。
[1]崔丙剛,宋曉芬.江蘇省普通高校校園體育賽事贊助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7(01):104-106.
[2]宋忠良,張霈. 高校體育場館融入城市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02):15-19.
[3]李湘嬰.湖南省普通高校對外體育公共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高暉.西安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共享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4.
[5]詹嘉文.宜賓市高校體育服務社區(qū)體育的供需分析與對策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ENG Yan, eta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1、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資助計劃一般項目:健康中國戰(zhàn)略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018-ZZJH-213。2、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計劃,項目編號:2017GGJS059。
馮艷(1979—),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和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