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陳莉莉
摘要:本文以斯賓諾莎理性幸福觀為理論基礎,依據(jù)斯賓諾莎理性幸福的本體論“幸福源于保持自我的存在”這一命題,探討幸福、理性與語言的內在統(tǒng)一性,并明晰“重復”——作為語篇內在統(tǒng)一性的外在直觀在語篇構建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斯賓諾莎理性幸福;理性;語言;內在統(tǒng)一;語篇;重復
在西方哲學史上,很少有哲學家像巴魯赫·斯賓諾莎(1632-1677)這樣學品和人品都被眾口一詞大加贊賞的。能得到眾多哲學大師們的一致稱贊,原因就在于他把每個世俗之人的幸福人生推為哲學的最高主題。特別是是在斯賓諾莎的時代,這養(yǎng)的理論是對社會倫理、人性和歷史價值觀的根本性革新。
一、斯賓諾莎哲學的內在統(tǒng)一
斯賓諾莎認為幸福源于幸福主體人的自我存在,而“努力維持自身的存在是人的第一德行”。與此同時,斯賓諾莎還確立了人的理性在追求終極幸福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指出:“絕對遵循自己的德性,不是別的,就是在理性的指導下,追求自身的行為、生活或存在?!彼€認為:思維的最大努力和最高德行在于通過第三種知識(直觀的知識)去理解事物?!盀榱耸剐撵`能夠充分反映自然的原樣,心靈的一切觀念都必須從那個能夠表示自然全體的根源和源泉的觀念推繹出來,因而這個觀念本身也可以作為其他觀念的源泉。”他還進一步指出,“在永恒形式下,思維并不是通過客觀存在的人體去理解一切事物,而是通過感知人體的本質去理解事物。在永恒的形態(tài)下,只要我們的思維能認識到自身和人體,那么思維必然也認識神,并且知道自身是通過神被外界認識的?!彼官e諾莎真觀念內在統(tǒng)一于人的自我存在,確立了幸福的必然性及實然性,完成了其幸福自下而上的統(tǒng)一。
二、幸福、理性、語言的內在統(tǒng)一
斯賓諾莎將幸福本質與幸福主體的自我存在統(tǒng)一內化于幸福主體的本質規(guī)定,將理性歸為幸福主體的本質屬性。斯賓諾莎將幸福面向幸福主體的自我存在,而理性則是幸福主體維持自我存在的有效方法。
海德格爾將存在問題以及語言問題的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海德格爾強調:“語言的命運奠基于一個民族對存在的當下牽連之中,所以,存在問題將把我們最內在地牽引到語言問題當中去。”海德格爾同時還指出,語言首先是存在的語言,存在永遠在“走向語言途中”。肖福平論證了語言存在與理性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即“語言就是理性存在的語言,語言存在的原因性可以體現(xiàn)為其現(xiàn)象過程的規(guī)律性,但又決不僅僅是現(xiàn)象過程的規(guī)律性,其理性過程的規(guī)律性必然存在,并要體現(xiàn)為語言存在的先驗形式規(guī)定。”因此,“語言存在的理性回歸一定要體現(xiàn)為對于言語主體‘人的回歸?!?/p>
由此可見,斯賓諾莎幸福本質問題的研究,即如何更好地保持自我存在也需要從語言的視界人手。幸福、理性與語言是幸福主體的本質內在規(guī)定性,內化于幸福主體的自我存在,語言與觀念的內在統(tǒng)一是保持自我存在內在統(tǒng)一,即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幸福、理性、語言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三者皆內化于幸福主體“人”的自我存在,是幸福主體的本質內在規(guī)定,而言語的形式與內容也統(tǒng)一于使用經驗語言的理性幸福主體的內在本質。
三、語篇的形式與內容的內在統(tǒng)一
大腦和人類理解自身經驗最常用的方式是語言。任何一種語言都有無數(shù)種造句的可能性,即描述人的經驗可以用無數(shù)種方法來表達。但是表述這些無窮經驗所能用的句式種類卻非常有限——因為語言結構的種類十分有限。人類并不直接改變周圍的世界,而是用語言繪制的世界的圖像來指導行動。當我們用語言表現(xiàn)自己所有的體驗時,我們?yōu)樽约簩ν獠渴澜绲捏w驗建立了一個模型(世界觀)。這個模型基于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我們已經在其所知的范圍內選擇了我們認為最好的模型,這種模型決定了我們體驗世界所得到的經驗,我們如何認知世界,以及我們能夠看到哪些選擇。
從哲學本體論基礎來剖析,語言是構成語篇的質料,理性思維是寫作的內在本質規(guī)定,即最高形式。從哲學認識論的維度分析,經驗是語篇構建的基礎,而語篇是作者理性思維的外化,是作者理性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機結合。因此,語篇的構建是作者理性幸福、思維理性和語言理性的顯現(xiàn),而理性幸福、思維理性和語言理性的高度取決于語篇構建過程中經驗語言形式與內容內在統(tǒng)一的程度。
羅素指出:“語言是我們把自己的經驗加上外形(思想)并使之為大家共曉的工具?!比R考夫和約翰遜則主張把語言看作是一種認知(思維)活動,認為語言是“人對外在現(xiàn)實和自身經驗的理性看法,是在體驗和認知基礎上形成的?!蔽覀兝^承并發(fā)展了前人的思想,在哲學維度探究語篇的本質規(guī)定性,提出語篇是構建在作者對客觀世界感知與體驗的基礎上,運用語言為讀者呈現(xiàn)其對某一主題理性的認識,與讀者進行思想交際的過程。
四、重復——語篇語言形式的理性直觀
“人是重復與符號的產物,重復與符號是一樁事的兩種說法:符號的目的是表達意義,表達我們靠重復才得到、才能理解的意義。”重復,是語篇構建的常用修辭寫作方法之一,是語言形式與內容研究的重要議題?!爸貜褪且饬x的符號存在方式,變異也必須靠重復才能辨認:重復與以它為基礎產生的變異,使意義能延續(xù)與拓展,成為意義世界的基本構成方式?!蔽覀冋J為,重復可以直觀地顯現(xiàn)語篇構建過程中結構形式與所表達意義兩者之間內在統(tǒng)一的確定性。
本文以同相符素重復為主,(同相符素重復包括“同形素”“同義素”“相似組段”或“相似主題”的重復),從關鍵詞重復和語句結構重復兩個層面來探討“同形素”“相似組段”等語言形式層面的重復與其內容的內在統(tǒng)一性。
我們以大學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為研究語料,發(fā)現(xiàn)各版大學英語教材選用的文章均有“同形素”和/或“相似組段”重復等語言形式直觀。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選用《大學體驗英語》中有代表性的篇章闡述“重復”這種理性直觀所顯現(xiàn)的語篇形式與內容的內在統(tǒng)一。
(一)關鍵詞重復
關鍵詞重復是語篇構建過程中最常用的語言形式直觀方式,被歸為同相符素重復中的范疇,“同形素”“同義素”重復。作者依據(jù)外在現(xiàn)實和自身經驗,將某一主題理性的認識運用語言凝化呈現(xiàn)。關鍵詞的選取(通常為3-4個關鍵詞)就是理性主體對語篇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的理性呈現(xiàn),并通過其中一些關鍵詞的重復將語篇的核心內容直觀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是完成語篇形式與內容內在統(tǒng)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例1:在文章“Enforcing copyrighl Law,forProms”(《體驗英語》第四冊第四單元)的語篇構建中,“copyright”作為“同形素”重復出現(xiàn)了9次。
1.主題導人部分1次:
從上述語句可以看出,關鍵詞“copyrigh”的重復屬于同形素重復范疇,在第2、3、4、9、10、12、13、14、17段各出現(xiàn)1次,其中以名詞形式出現(xiàn)7次,動詞形式出現(xiàn)2次。作者通過關鍵詞同形素的重復直觀再現(xiàn)了語篇所要展示的“版權”這一核心內容。
例2:在文章“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Get a Job”(Passage A,Unit 7,Experiencing Eng-lishⅣ)的語篇構建中,作者在主題拓展和主題導出部分4次重復使用了“start-up”這一詞語,而作者在主題導入部分選用了“entrepreneurial spirit”這一較抽象名詞(或上義詞),對“start-up”這一較具體詞語(或下義詞)的抽象概括,使其在明晰自身觀點的同時,彰顯自身思維的理性高度。
例3:在“The Unsung Heroes:What about Work-ing Dads?”(Passage A,Unit l,Experiencing Eng-lishⅣ)的語篇構建中,作者選用了“media,father,recognition”三類關鍵詞。本文將以“media”這類關鍵詞為例,呈現(xiàn)作者作為理性存在者,如何在語篇構建過程中通過關鍵詞重復的直觀方式將關鍵信息外化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完成語篇層面語言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
語篇構建中,“media”一詞(如表一所示)在主題導人、主體拓展部分的4段文字中出現(xiàn)了4次,而在其他段落中,作者依據(jù)語篇構建需要選用了“soci-ety”(重復4次)——語篇關鍵詞“media”的上義詞——進行代替,將對media進行進一步的抽象概念,將這一媒體的做法提升到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
3)主題導出部分“society”2次,而“media”作為下義詞/具體詞沒有出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個語句的構建于這三類關鍵詞的兩個或三個以上的關鍵詞基礎上,那么這個語句在大部分情況下可被為文章的段落主題句和\或文章主題句。通過關鍵詞的重復——語篇的形式,作者將所要表達的關鍵信息——語篇的內容直觀地外呈出來,達成了語篇形式與內容的內在統(tǒng)一,而這種語言形式與內容的內在一致性無不內化于理性存在者——作者的自我存在之中。
(二)語言結構重復
語言結構的重復,屬于為相似組段重復的范疇。在語篇構建中,其使用的頻率相對關鍵詞重復的使用頻率要小。過“has developed into”這一語言結構的重復,完成了“Hallmarks business expansion”所闡釋的這一語篇內容的關鍵信息在語篇形式與內容層面的統(tǒng)一。
例五:在Frog Story(Passage A,Unit l,Experi-encing English III)一文中,對語篇構建時,作者選用了Then這一看似簡單的連詞,分別在第5、12、13、16、18段構建了以“Then……I”為核心的相似組段重復:
1)主體拓展部分被重復使用2次:
上述5個語句可以直觀地觀察到“Then……I”被重復使用了5次,作者通過相似組段的結構重復來提示讀者,該是我們對環(huán)境問題進行理性反思的時候了。
與此可見,語言結構的重復即相似組段的重復,可以在段落內部構建,也可在不同段落進行構建。無論構建方式如何,都是將語篇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清晰、直觀地呈現(xiàn)給讀者。這種語篇層面的語言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是作者語言理性、思維理性,同時也是理性幸福在語言形式上的外化直觀。
五、結語
幸福、理性與語言三者內在統(tǒng)一于幸福主體、理性主體——人的自我存在,而語言形式與內容的內在統(tǒng)一程度體現(xiàn)著幸福主體、理性主體——人的理性幸福、思維理性與語言理性的高度。“重復,是大師提煉、加工的結果,是對某一內容進行重復深入,使之得以充實、突顯、強化的過程?!闭Z篇構建過程中,重復這種語言形式的理性直觀確定了語篇形式與內容的內在統(tǒng)一性。